王逊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重庆 永川 402160)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对决定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综合分析后,对自己一生中的事业发展进行的战略规划。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在新概念、新技术不断涌现,行业变革不断加速的今天,除了过硬的专业技能,还需具备正确的职业定位、合理的职业规划、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这些能力需要通过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来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探索自己的兴趣、个性、优势、职业趋向,锻炼并提高情绪管理及心理适应能力,让学生在心理上和能力上都达到职业的需求,从而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
在我国,多数高职院校并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虽开设有相关课程,但无论在政策、经费、师资等各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通常只是在毕业班设置一门公共基础课,教师是兼职,没有具体的考核和激励机制,缺乏工作热情,学生没有学分压力,学习没有积极性[]。从而导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用的作用。
我国大学生由于中学时期没有接受过职业规划相关指导,在进入大学后,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就能找到好工作,就能事业一帆风顺,没有意识到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明确未来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规划,加强相关能力培养等对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接受相关职业规划指导时没有学习积极性,应付了事。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求教师不仅具备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知识的储备,同时还需要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由思想政治课教师或负责学生工作的行政人员或辅导员兼任,他们在专业知识、指导技巧、信息资源等方面与课程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目前,几乎所有高职院校都已开设有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但大多院校缺乏系统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没有将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贯彻整个大学期间,在理论课程之外,没有为学生提供相关的专业的指导、信息咨询、评测机制等,学生无法及时试错、修正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导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高职院校要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大学期间是学生通过参加学生活动、社团活动及社会实践等方式,探索自身的能力、特长、职业倾向等,从而使职业偏好逐步具体化的关键时期,需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来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合理地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学校应将学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作为教育目标,制定政策支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经费支持上、教师选派上等全方位给予有力的支持,加大宣传及指导力度,重视并加强相关各项活动的开展,在大学教育的始终贯穿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与培养。
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它应是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的、体系化的课程,包括职业素养的教育、情绪管理、软能力的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创业教育、就业指导等多个阶段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我们应该分阶段开设相应课程,逐步培养学生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发展目标,规划职业生涯,并提供一些选修课程,有学生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有针对性的训练职业技能。此外,还需加强校地、校企深入合作,在传统校企合作将企业课程置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备企业专业技能需求的人才基础上更进一步,将企业的文化、管理理念、人事管理等内容引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中,让学生更多接触到真实的职场、了解真实的企业运行机制,有助于其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最合适自己、最优的职业选择。
师资匮乏是困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职院校应该设置专门岗位,厘清教师职业发展途径,吸纳心理学、教育学、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专业教师加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队伍,并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帮助教师不断完善知识体系,提升专业素质和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校地、校企合作,进行师资互派,一方面让企业的专家、骨干走进教室,转递最新的市场信息及发展趋势,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答疑解惑,一方面让学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熟悉企业运转模式、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将职业规划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服务。
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指导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应是贯穿大学生进入校园到走入职业生涯的整个过程。因此,高职院校应设立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室,设置专门的场地、硬件设施及专业人员,对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服务,还可以举办一些沙龙、讲座、论坛等活动,邀请业界精英、职业规划专家、企业高管等人士为学生讲授职场心得、交流职场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准职业定位,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内容,高职院校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好的工作,更重要的帮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的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