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欢
(1、河北科技大学 050018;2、中共行唐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050600)
经济新常态指的是经济进入相对稳定的状态当中,相较于以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经济结构优化,相较于传统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发生了转变。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公共管理事物也需要随之进行改变与调整,逐步朝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完成对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就现阶段而言,公共管理在新常态的背景下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必须要对这些问题引起重视,及时有效的进行解决,增强政府的治理能力。
目前我国公共管理在新常态下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社会化的治理水平仍然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任务的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是十分主要的问题。治理能力现代化任务要求治理的手段实现公开化与透明化,突出民主与法治的建设,政府治理实现协商、多元化,并且调动社会组织参与到政府治理当中去。从整体上来看,当前国内社会治理的水平有所提升,政府治理体系也处于不断健全的进程当中,然而从整体上来看,仍然无法达到治理能力现代化所提出的各种要求。
从制度的角度来看,政府治理制度在实践运行中的灵活性相对较差,治理结构欠合理,并且缺少法治与民主的因素,利益分配机制缺少有力的调节,这也就意味着没有为社会大众提供一个积极参与的渠道和途径。实际上,不仅仅政府是社会治理的主体,民间社会组织、社会大众均属于社会治理的主体,均有权利参与到社会治理当中,然而这主体却并没有参与其中,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相距较远。
公共管理在新常态下的问题体现在公共管理手段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方面。公共管理手段就是为了达成公共管理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工具与方法,在数字技术、信息化技术手段日渐成熟的情况下,政府公共管理事业中所应用的手段也在不断增多,例如应急、风险测评、绩效等等工具都已经在公共馆了当中得以应用,这对于社会治理工作效率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实践的过程中,公共管理手段并没有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应有价值,工作环节中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没有真正意义上理解社会大众需求,很多技术手段形式化、程序化的现象十分严重。政府部分工作部门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和绩效,对于公共利益的重视程度远远不足,反而导致了公共管理手段的浪费,公共管理工作的实效性较差。
基于当前公共管理在新常态下的发展问题,政府应当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其中提高社会化治理水平是尤为关键的应对措施。具体应当采取如下方面的措施。首先,增强政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的服务性质。公共管理事务中的主体不仅仅是政府部门,而是要社会组织、社会大众等治理主体都纳入其中,积极参与到公共管理事务当中。为了能够达成这一目标,政府需要加强行政体制的改革力度,对以往的社会治理模式进行升级,树立为社会大众服务的思想观念,从而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在发现社会大众的需求之后,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回应,使政府公共管理的结构趋于合理化与民主化。其次,为了能够增加民间社会组织在公共管理事业中的参与比重,新常态下政府需要进行大力的扶持以及鼓励,让社会组织能够积极参与到社会化治理当中,最终实现社会化治理水平提升的目标。
公共管理在新常态下的发展路径探索需要加强对公共管理手段的创新力度,满足社会治理的需求。新常态背景下,国内现代化技术手段日渐成熟,而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也应当要勇于尝试各个类型的公共管理手段,主要包括有风险测评、决策、电子政务系统等等,将智能化、现代化、科技化的技术手段都应用到公共管理事业当中,从技术层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整体水平,顺应新常态下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向。其次,确保现代化公共管理手段能够落实在实践中去,更改以往的思想观念,提升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例如,建立网络信息沟通平台,通过网络渠道,为社会大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等公共管理事务提供宽广的途径,实现新常态下公共管理事务的转型升级。
综上所述,新常态转型对经济、环境、政治、文化等领域内均造成了较为深刻的影响,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带领下,赋予相关领域内全新的特征。而在新常态所带来的挑战下,公共管理事务中的问题开始引起注意,公共管理事务中所采取的手段无法满足实践的需求,并且当前的社会治理水平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所提出的要求之间尚且存在较大距离。基于这一现象,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工作需要不断提高社会化治理的水平,尽快达成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加大对公共管理手段的创新力度等,以此推动新常态下公共管理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