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睿
(沈阳化工大学 辽宁 沈阳 110142)
近些年来,“业财融合”在企业中日益兴起。所谓“业财融合”指的是企业财务人员运用现有的资源在了解企业的内部运作状况的基础上对财务部门以及业务部门提供服务。这种服务不仅仅包括原有的提供业务的事后核算和监督,更重要的是从企业价值角度对公司内部发生的业务活动进行事前的预测,以及事中的管控,然后从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传达给业务部门,为其人员的业务活动提供有利参考,从而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以电器制造商为例,市场上其他公司新功能或者更省电的空调上市,对企业现有的产品销量有很大的冲击,然而这些在传统财务会计中很难及时得到这些信息。因为传统的财务管理和会计的主要职责主要集中在事前的筹资、投资决策以及事后的计量、记录、报告方面,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具有滞后性。而业财融合将企业财管的职责重点放在了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对企业业务部门中的控制与财务管理相结合,这样的结合不仅有利于企业准确把握业务发生前的预测,有利于随时了解市场信息,更有利于在实施业务的过程中有效掌握所发生的业务成本,减少采购成本,及时与业务部门信息互通,改进成本管理方法,确定是否继续生产、销售产品以及如何调整继续生产方面的决策。
企业运作的方向是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而企业价值的增值是在企业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的。但传统的企业架构把业务部门以及财务部门分成了两个独立的部门,这使得业务部门习惯专注于本部门的利润目标的完成以提高业绩,从而忽略了企业总体价值目标。
以电器制造行业而言,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很有可能生产多种商品,可能一个公司生产的空调都有很多不同的产品线。一方面该公司A产品的售价下降,销量上升会使企业利润增加,但另一方面,很有可能带来公司内类似替代品B产品销量的下降。但业务部门的生产与销售决策很可能没有考虑到企业整体,使得其总体利润率下降。如果将财务部门融入业务部门,可以及时通过科学计算方法调整预算,辅助业务部门调整决策,从而实现企业总体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企业如果想扩大生产经营,就必须合理应对各种已存在的以及未知的风险,在研发、生产还是销售环节等业务上都需要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而业财融合可以对其实施监督,准确发现业务上的问题,更容易责任到人,对企业内部控制以及经营决策的漏洞进行改进,从而保证企业运作以及实现财务最大化,实现控制监督与防范风险的目标。
企业发展中,常常会遇到产品成本异常上升、市场占有率下降、资源和能源浪费过高的问题,甚至在经营中会出现信息难以互通、无法上传下达、机构繁杂等现象。这些现象往往是因为管理者常常容易忽略组织变革的重要性,在企业已经无法如常运转之时才恍然大悟组织变革出现了问题。所以企业想要实行业财融合,必须先对其组织变革进行规划。
业财融合需要企业从财务部门中成立业财融合小组,小组中的员工需要具备扎实的财务知识,还需要了解企业业务流程。在主要业务部门中必须要有小组成员跟踪,对企业研发、生产、销售进度以及经营情况根据企业业务规模按时(每周、每旬或每月)进行反馈,对无法完成的经营目标调查原因,及时反馈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需要及时调整其预算,尽早反馈更优的经营决策给业务部门。另外,财务人员也可对业务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防止以权谋私的行为发生,将每一笔支出都落实在会计账簿上。这样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实现业财融合可以更好地提升经营效率。
企业全面预算的管理应该囊括了企业各个部门。若只将全面预算管理全权交给财务部门来做,容易导致计划与实际相脱节。
在预算编制前,业财融合小组需要组织全面预算会议召开。由于不同部门职能存在很大的差异,短期情况可能与财务部门获取时有所出入,所以会议需要有不同业务部门人员出席,在听取他们的意见后再进行全面预算工作的开展。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业财融合小组需要与业务部门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编制预算标准,向各个部门下达预算目标,审查是否具有可行性并对业务部门提出的有用建议进行合理修改,待上报总经理通过决议后逐级下达。
预算编制完成后,财务部门需要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跟踪业务部门工作,提供变动信息,按时反馈预算完成进度以及时对预算和决策进行修改。
综上所述,通过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运用一体化数据管理平台以及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的方法,可以使企业的财务信息、经营管理信息实现双向流通,准确掌握企业成本、采购、销售等动态数据,及时修改预算、调整管理层决策。只有将财务与业务相互融合才能更好地利用信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