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婷婷
(山西大同大学 美术学院,山西 大同 037010)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新闻传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一定的人文主义关怀对学生进行感染和引导,有利于大学生的良好发展。因此,正确看待并解决新闻传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已经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已经正式步入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时代精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个人思想观念有了新的进步和根本性的转变。在当前社会中,个人财富已经成为成功的重要参照准则,导致很多大学生在步入社会时存在极强的功利心。新闻媒体的浮躁使得新闻传播内容更加充满动机性和利益性,由于新闻传播主体的多元化进程加快,新闻内容不断丰富,海量负面的新闻信息充斥于媒体空间。[1]加上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大学生在网络空间、媒介空间中很容易迷失自我、随波逐流,导致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准难以达标。
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学生了解社会的途径增多,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网络自媒体数量暴涨,网络媒体在新闻传播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这也使得在网络媒体平台上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意见领袖,成为新闻传播的发起者。在这一环境中,新闻传播的多元化、个性化、匿名化,导致很多大学生在参与新闻传播的过程中产生了较为自我的观念,自我价值取向更加被大学生所认同。长此以往,会导致大学生的多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并存、交融或产生矛盾与冲突。[2]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是不利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较为明显,应抓住新闻媒体技术发展的契机,不断利用新闻传播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新闻传播和教育活动有机结合。
1.先进性引导原则。新闻传播是引导人们看清事实、认清事实的重要手段,高校应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改变新闻内容的传播方式,使学生产生正确的认知和行为,以此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3]
2.理想宣扬原则。现阶段,大学生普遍存在渴求成功的心理,新闻传播应该在遵循新闻原则的前提下积极宣传大学生成功的先例,做好人物示范,引导大学生向优秀校友学习,促使大学生形成自信、向上的心理,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个体参与原则。强化大学生在新闻传播与接受过程中的个体参与度,增强学生的话语权,削弱“优势意见”,避免产生“沉默螺旋”。使不同的声音都能够得到尊重和理解,从而强化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通过意见表达等方式不断反映个人诉求和反馈,高校教师也能够通过对不同意见的反馈及时引导或支持,以正确的态度完成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4]
1.强化信息素养教育。现阶段,大学生面对的教育信息不断增加,学生获取信息的机会越来越多,在这一过程中,应重视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强化甄别新闻、评价新闻的能力,引导学生客观地看待问题,增强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信息素养教育能够增强大学生在多元化的信息环境中的信息鉴别能力,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2.加强教育理解与体验。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有着较强的自主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学生的个人理解和心理体验为根据,使大学生真正理解教育理念,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自觉接受管理,提高觉悟,自觉改正错误。
3.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学生还处在特殊的人生阶段,对挫折和失败的接受程度因人而异,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对学生自尊自信的培养,使学生健康成长,并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营造和谐的校园新闻环境,引导学生正确应对外来刺激,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校园新闻传播功能。[5]
新闻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带来了机会,也带来了挑战。高校应重视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园新闻环境,通过正确的新闻传播方式,使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新闻评价能力和信息辨别能力,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功能,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1]李继峰.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新闻传播的影响分析[J].教育管理,2014(12):198-199.
[2]张北坪.新闻舆论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有效影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
[3]李祖塔.网络热点影响大学生思想行为研究[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2.
[4]毛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5]张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主体的整合与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4):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