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巍
(浙江电视台 民生休闲频道,浙江 杭州 310000)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促使传统电视新闻摄影工作者面临着技术转变与新媒体多元竞争的多重挑战。在这种情况下,电视新闻摄像工作者只有充分认识到时代对于电视新闻摄影的质量要求,并清楚影响摄像质量的因素,采取有效的策略去优化、去创新,才能让传统电视新闻摄像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保持生命力。
一则真正意义上质量高、有价值、有社会影响力的电视新闻作品,必然离不开优秀的新闻摄像。在全媒体时代,高质量的新闻摄像必然具备以下几方面特征,而这也是社会各界对电视新闻摄像在质量方面提出的新要求:
全媒体时代同时也是信息碎片化时代,意味着各类信息呈现、更新的速度都在加快,受众的信息接收途径更多。所以,受众更需要有灵魂、能打动人、令人印象深刻的新闻作品,新闻摄像需要通过加强人文关怀让新闻主题更加饱满、内容更加丰富和贴近社会现实。
全媒体时代,新闻摄像是完成电视新闻作品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项独立的元素,是可以借助互联网进行独立发布和推广的重要内容。民众需要新闻摄像工作者利用各式各样的新媒体平台,传播真实、可靠的新闻信息,换言之,新闻摄像工作者要懂得对信息进行产品化的包装和宣传。
传统电视新闻摄像工作的核心在于记录,在于深入一线呈现普通民众无法接触的新闻。而全媒体时代,新闻摄像工作者除了发现,更重要的是表达与发声,即从静态传播转型为动态传播,其不但要拍摄好新闻发生的某个瞬间,更要依据丰富的经验判断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收集相关素材,在提高摄像技能的同时延展摄像的广度,增强新闻摄像的发声的力度。
全媒体时代,能够影响电视新闻摄像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摄像师的主观因素;二是时代发展带来的各类客观因素。
电视新闻摄像工作者的职业态度与工作积极性对作品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其能否在第一时间到达新闻现场,能否实现同步新闻报道(传递更真实、更具感染力的新闻信息),能否用心破解被采访者的内心世界,捕捉到动人心魄的镜头,让镜头语言更加丰富、细腻、富有情感,取决于摄像人员是否怀揣着一颗热忱之心去工作,更取决于自身的工作能力。
能够在全媒体时代对电视新闻摄像质量造成严重冲击的另一因素,就在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技术性冲击。
首先,电视新闻摄像人员对摄像领域的垄断逐渐被打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设备的快速更迭,促使这个时代日益呈现出数字设备平民化、摄影器材便携化、摄影技术普及化的特征,即“人人可摄影,人人可传播”。普通民众利用手机将新闻第一现场的情况通过照片、视频发送至网络,并快速在互联网传播、发酵的事情屡见不鲜。很多时候当新闻工作者还未赶到事发现场,相关信息已经在互联网蔓延,各种视频、图片快速抢占热搜,引发舆论热潮。此时,经由官方渠道发布的新闻往往很难引起民众的再次关注,新闻的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其次,数字摄像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挤压传统电视新闻摄像的生存空间。近年来,数字摄像技术始终处于高速发展阶段,3D动画技术、微视频及无人机航拍等技术的诞生,暴露了传统电视新闻摄像的弊端。3D动画技术的逼真、立体、形象,微视频的快速、直接、便于传播,无人航拍的大视角,可以深入人们无法达到的空间拍摄,使传统电视新闻摄像的生存空间遭到挤压。
最后,受众的阅读习惯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朝着更具冲击性和直观性的角度发展。如同人对于图像的接收速度优先于文字一般,动态影像带给受众的视觉感受自然优于静态的图片,在日渐激烈的新闻市场竞争中,能够吸睛的新闻元素往往就是抢夺受众群体的关键。换言之,受众的喜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闻摄像的发展方向,碎片化的视频呈现、图文并茂的推送方式,已越来越为大众所喜爱。
基于全媒体时代群众对电视新闻摄影所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影响到传统电视新闻摄像质量的几大因素,笔者认为要想优化新闻摄影、提升其质量和内容表达,就要朝着以下两个方向去努力:
图像是电视新闻的载体,所以电视新闻摄像工作者有责任更有义务为电视新闻提供优质的图像。全媒体时代,受众对于图像的要求更加苛刻,要想满足受众的需求,使电视新闻作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提高摄像工作者的摄像技术。具体来说包括三个方面:
其一,摄像设备之“稳”。任何新闻现场的拍摄都必须保证平稳,对于受众而言镜头摇晃会令其心烦意乱,甚至产生错乱感。例如,某电视台在直播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时,就因为一组镜头的忽然摇晃,为整个直播增添了不和谐因素。对于摄像工作者而言,求稳首先要保证画面基本线条的横平竖直,在需要摇动镜头摄像时,要缓慢移动以确保画面的平稳,以防出现跳跃性突变;其次,在需要摄像人员跟随镜头移动时,要做到直行、碎步、双腿弯曲,使摄像机与双肩保持一定的距离;最后,在使用三脚架拍摄时一定要做好试拍,确定画面的中心。
其二,摄像机位之“准”。工作人员在新闻拍摄现场,要根据轴线规则,于两个新闻人物关系轴线的一侧设置3个机位,然后根据机位布局的三角原理,将3个机位分别演变为定位及内外反拍三个镜头。其中定位镜头主要用于交代环境和确定人物站立关系,内反拍镜头用于刻画人物的精神状态,外反拍镜头则用于记录新闻的发生(主要是人物的对话、交流)过程。
其三,摄像画面之“真”。确保呈现在画面中的内容意图明确、色彩真实(不偏色、无色差),构图比例准确,曝光度适宜。
电视新闻摄像虽然有其所应遵循的普遍规律和技术要求,但也是极具个性和为摄像工作者情感、思想所左右的行为。全媒体时代要想让新闻摄像作品更为大众所接受、喜爱,迎合时下的发展状况十分关键,而这些又离不开工作人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知识储备。
首先,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摄像师懂得设计镜头语言、增加画面的美感,懂得整合新闻现场的元素,并将其融入摄像作品当中,成为吸引观众,让观众产生共鸣的因素。
其次,在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过程中,要注意整合空间、时间、质感、立体感等多方面元素,要掌握光线、色调、透视等方面的技巧,要懂得利用镜头组接,增强新闻语言的艺术性和镜头的表现力。
就电视新闻本身而言,摄像人员对新闻的最终呈现效果以及新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全媒体时代,进一步提升新闻摄像的质量,需要在充分认知时代需求的情况下,从操作技术、想象力和创造力、主观能动性等多个角度出发,严把新闻摄像质量关,为后期优秀电视新闻节目的出品奠定基础。
[1]申慧萍.全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应对[J].中国地市报人,2016(Z1):74-75.
[2]赵媛.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4:40-42.
[3]唐源涛.新闻摄影 迈进全媒体时代——探索新闻摄影和新媒体融合之路[J].新闻前哨,2010(06):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