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龙超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北京 100037)
新闻传播史作为一个完整又混沌的体系结构,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随着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要进一步揭示新闻传播史的深刻内涵,将已有的新闻事业、新闻制度及新闻观念结合起来,建立一个以制度政策和思想意识为基础的三维空间,让传统的、单维的新闻传播史发展为多维立体空间,进而提高新闻传播质量。
新闻传播事业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主要包含传播媒介、技术、事件等内容。传播媒介由原来的报纸、期刊发展到如今的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有着久远的发展历史。同时,新闻媒介的变迁还影响了编辑、发行等新闻业务,这些变化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见证。新闻传播技术决定着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较大影响。从纸媒印刷到电子文稿编辑,新闻传播技术始终影响新闻传播事业的变革。新闻事件是新闻传播的主要内容,从传统的时事报道、政治宣传到如今的综合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新闻事件始终作为联系新闻传播平台和受众的纽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状况由传播制度决定。新闻媒介作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时事的传播手段,其和一国的制度体系有着直接关联。不同国家的新闻传播制度差别较大,政治、经济、文化也有所不同。因此,透过新闻来解读某个国家或地区的新闻传播特性的时候,需要直接抵达制度层面,综合分析政治、经济、法律等内容,以便准确而全面地解读新闻传播制度对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以英国广播公司(BBC)为例,BBC电视台作为一种自由主义模式的新闻传播媒介,在报道有关英国皇室消息时,会使用赞美和肯定的新闻话语;但在报道包括英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时政新闻时,BBC会发表主观意见,且很多时候言辞犀利。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英国的新闻传播法律规定,新闻媒介不得议论、诽谤皇室成员。由此可以看出,新闻传播受限于新闻传播制度。[1]
新闻传播事业、制度、观念的融合发展构成了一部新闻传播史。为进一步研究新闻传播史,需要从整体出发挖掘三者之间的联系。研究和实践表明,新闻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新闻传播制度和观念的更新,反之亦然,彼此只有不断互动和交流才能构建出一个良性循环的三维空间。
新闻传播事业受到社会生产力的影响。在工业时代,新闻传播事业已经成为一种工人阶级对抗统治阶级、表达阶级诉求的政治工具,进而突破了原有的产业界限。无论哪个时代,新闻传播事业总是时代发展和变迁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一般来讲,新闻传播制度的理论发展相对滞后,这是因为制度作为上层建筑本身具有滞后性,但新闻传播制度却能够反过来促进新闻生产力的发展。比如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托马斯·杰斐逊在论述报纸和政府的关系时,新闻被当作现实制度的对立物层面而看待。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思想逐渐被人们接纳,成为一种新的新闻传播制度,对美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已有的新闻传播制度会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不断作出调整,并随新闻传播观念的变化而变化。一些人认为,某些先进的政治理念及传播思想的出现,预示着新闻传播制度会优先于新闻事业发展,并为其发展预留空间、做好铺垫。
虽然新闻传播观念属于实践产物,但实际上属于一种能动性实践,在主体实践正确反映客观现实的时候,就会形成具有科学依据的思想观念,随后转变为物质层面,指导和推动新的实践。可见,新闻传播观念已经成为新闻传播事业实践过程和新闻传播制度设计的指标。
必须承认,新闻传播事业并不等同于新闻传播史,但作为新闻传播史体系中的重点,其发展不仅受到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还受到了新闻传播观念、新闻传播制度的深刻影响。比如在19世纪初期,美国大众化报纸兴起,这和当时的办报人的报纸产业化理念有着密切关系。
解析新闻传播史体系,有利于进一步研究新闻传播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某些先进的政治理念及传播思想的出现,会推动新闻事业的良性健康发展。同时,在透过新闻解读某国或地区的新闻传播特性时,需要直接抵达制度层面,通过综合分析政治、经济、法律等内容,全面理解制度因素对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所起的特殊作用。因此,有必要构建一个新闻传播事业、传播制度和传播观念相融合的三维空间,进而助推新闻产业变革。
[1]王兆华,杜艳平,唐贾军,白晓松.新闻出版物联网三维标准体系框架构建及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17(09):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