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给侧改革的省级电视综艺节目改革策略研究

2018-02-22 10:32叶竞青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供给改革

叶竞青

(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 武汉 430071)

娱乐是人类的天性。综艺节目就是电视台提供给观众娱乐的一种节目形式,使人们在获取信息的同时,能获得轻松休闲的乐趣。电视综艺节目随着家庭电视的普及一度火爆不已,在给观众带来无尽欢乐的同时,也推动了全国电视娱乐节目的迅速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社会认知和人民的生活娱乐需求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电视综艺节目的同质化、低俗化等不良现象不时呈现。电视综艺节目同我国很多行业一样,都面临着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急需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深度的消遣、有品位的休闲,使综艺节目在艺术品位、社会责任和产业回报之间保持一种良好的平衡,成为省级电视综艺节目供给侧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一、供给侧改革与综艺节目

(一)供给侧改革的含义

市场经济中,只有实现产品供给和消费需求的适当平衡,才能达到经济的平稳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民消费需求的深刻变化,已经在很多行业、产业出现了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主意表现在供给无法满足人民大众日益提升的消费需求。推动供给侧改革,提供更好的产品、更优的服务,去库存、减成本、补短板,减少无效供给成为供给侧改革的努力方向。它的目的是保证供给产品和服务能够更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16年1月26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综艺节目

“综艺”即为综合艺术,也就是综合了文学、绘画、摄影、书法、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的集合体,而对于电视媒体而言,综艺节目既是综合了访谈、朗诵、音乐、舞蹈甚至包括杂技与搞笑等多种电视表现形式的节目。娱乐是人类的天性,综艺节目从本质上讲,就是电视台提供给观众娱乐的一种节目形式,使人们在获取信息的同时,能获得轻松休闲的乐趣。相应地,综艺节目展现的教育启发意义,也有效提升了观众价值理念和弘扬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综艺节目不仅是省级电视台吸引观众、服务观众的重要平台,也是省级电视台获取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一般而言,在人们的理解中,综艺节目局限于综艺晚会上的杂技和魔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综艺节目在表现形式和承载内容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有音乐、舞蹈真人秀、综艺小品、曲艺杂谈、综艺脱口秀等等,在内容上有晚会演出、访谈、学习竞赛、读书会等等。

二、省级电视综艺节目供给侧的不足

这几年的市场实践表明,电视行业的供给侧存在的问题比较多。节目数量激增的同时,受众的收视需求却得不到满足,导致产能相对过剩。

(一)导向不正确,价值观扭曲

部分综艺节目不能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导向不正确,给社会带来众多负面影响。例如,一些相亲节目中,呈现赤裸裸的拜金主义;有些节目零门槛,鼓吹“一站成名”“一唱成名”“一战成名”,给年轻人带来浮躁、偏激的思想,认为可以借助某个平台或舞台而放弃了日常的学业、踏踏实实的工作,形成不劳而获、不切实际的价值观,不利于年轻一代正确人生观的形成;一些综艺节目对男女生活的过分暴露,对个人隐私的过分曝光,特别是越来越倾向于低级趣味,不仅涉嫌违纪违规,并且对我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价值观都带来很大的冲击。

(二)同质化严重,创新度低

据统计,目前中国省级电视市场上有影响力的综艺节目,90%以上都采用从国际市场引进的模式。所以,纵观现在的省级电视综艺节目,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无论在节目内容上还是在播出形式上都如出一辙、千篇一律。电视台之间综艺节目同质化严重,如选秀类节目火了,全国各省电视台竞相模仿上演;相亲类节目火了,各电视台又以各种方式争当红娘。其次,形式上的雷同,都是青春靓丽的帅哥美女,都是千篇一律的明星压轴压阵。创新的乏力让综艺节目的发展停滞不前,互相模仿,导致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再好的综艺节目都只能是风靡一时,无法持久发展。

(三)庸俗化、低俗化泛滥

电视是国家重要的传媒之一。目前,电视综艺节目的庸俗化、低俗化,不仅背离了电视传媒的社会责任和价值坚守,并且挑战了大众的道德底线。一是曝光明星的绯闻、丑闻、私生活等,满足一部分受众的猎奇心理;二是无底线恶搞历史名人、社会正面人物,传递负能量;三是怪言怪语不断,甚至大开黄色笑话,给观众带来不适和尴尬,等等。这些都是以低级趣味,换取对部分观众浅层次的感官愉悦的迁就和满足,它不仅是电视媒体的缺位和失守,更是对综艺节目的曲解和污蔑,甚至在对观众的不尊重中、对个人隐私的侵犯中,触犯法律法规。

(四)过分追求娱乐化

娱乐是人类的天性追求。近年来,省级电视都非常注重综艺节目的娱乐功能,不惜投入重金、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打造一档又一档的娱乐节目,文化快餐是一道接着一道。但观众看完大多节目之后,只是当时笑一笑、乐一乐而已,事后还感觉无聊。这种娱乐都只是停留在一时,停留在表面上,不能带给观众深层次需求的满足。比如《快乐大本营》《舞林大会》等在表现形式上都是星光闪耀、光彩耀人,在舞美灯光和节目包装上也是富丽堂皇、场面浩大。如此娱乐观众,省级电视的娱乐节目收视率有了一定的保证和提升,经济效益也有所体现,但这种无意味的形式、无厘头的快乐除了满足大众八卦心态、刺激大众感官之外,还能带来什么价值?

三、省级电视综艺节目供给侧不力的原因剖析

(一)思想观念较为保守

世间万物瞬息万变,社会发展更是一日千里。有的电视台对变化的市场和环境,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认识不足,思想保守,在综艺节目制作及市场运作上都是老一套,未及时更新业务体系、人员队伍,求稳不变的思想始终存在。

(二)机制不够灵活

有的省级电视台不仅在新闻制作播出上实行事业化管理,在综艺节目制作上也是一盘棋、一套机制,没有按照市场规律实行制播分离,投资主体不明,产权不清晰,成本控制机制、分工机制、投资收益机制等等都停留在模糊概念上,相应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就也无从谈起。

(三)过分追求收视率和经济效益

综艺节目不仅是省级电视台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收视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渠道。为了收视率和经济效益,有的电视台综艺节目或奉行拿来主义,什么节目火就上什么节目;或无下限、无底线地讨好观众,低俗化泛滥;或为讨好大客户、“金主”,节目倾向性严重偏离,传媒的社会责任感、价值观都荡然无存。

(四)未能充分运用新技术

在传统电视媒体时代,综艺节目的传播方式是单向、线性的传播,受众只能被动地接收综艺节目传播的信息,处于被接受、被娱乐的状态。受众很少有机会参与综艺节目,在节目中发表个人想法与观点的机会则更少。部分省级电视台未能充分运用互联网新技术、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对网台的互动互联、交叉融合推动不力,落实不够。

四、基于供给侧的省级电视综艺节目改革策略

从供给端入手,借鉴其他行业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验和做法,推进加减乘除法优化重组,积极化解相对过剩的电视节目产能,成为电视业综艺节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题。

(一)在丰富综艺节目形式上“做加法”:采用新技术,推动网台融合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现代移动技术的发展,媒体融合日益成为新时期发展的趋势。大量新媒体、融媒体出现,手机、互联网、数字、传统媒体等多种媒体形态,打破了以往单一的传播模式,也给综艺节目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技术革命。省级电视综艺节目要充分把握趋势,拥抱新技术,积极融入新媒介,推动网台融合。综艺节目的表现形式应包含移动电视、网络平台、在线阅读、微博、微信等。在选择途径上,综艺节目可以与网络综艺节目、电影拍摄等相互借鉴长处,甚至同步进行和相互促进开发;借用新媒体促进节目内容的创新和品质提升,扩大节目受众范围,实现节目与观众的互动,拉近节目与观众的距离,较好地与市场的需求结合,满足市场的真正需求,实现省级电视综艺节目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在减少综艺节目数量上“做减法”:避免低俗化和同质化

省级电视综艺节目应在节目选择上自觉减少低级趣味与感观刺激等各种低俗化的节目,适当增加法制类、公益性等宣扬人间真善美、充满人性、充满生活味道的真情综艺节目数量。在节目中,减少一些名利诱惑、拜金主义现象的出现,多一些道德底线坚守,多一些观众审美趣味的引导,多一些传统伦理道德的弘扬,让综艺节目向健康的娱乐化方向发展。同时,也应自觉减少一些同质同款的综艺节目,节目制作上应立足本省本地,立足地方特色,向个性化、特色化、分众化的方向发展。对电视观众按照年龄、消费层次、作息时间或生活习惯进行细分,按照观众不同的需求、顺应用户个性化、区域化的趋势,制作播出不同的综艺节目,推出不同的个性化综艺节目产品,在减少综艺节目数量的同时,带动综艺节目向差异化、精品化、精确化的方向发展。

(三)在综艺节目内容质量上“做乘法”:坚持地方特色,加大创新力度

“内容为王”是包括电视在内的媒体的发展规律。省级电视综艺节目发展也是如此。相对而言,综艺节目是电视媒体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内容,相比较新闻、纪录片、电视剧等内容,其受众面广、形式与内容多样化,具有更高的传播性与影响力。因此,综艺节目应遵循内容质量为王道的原则。

一是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正确的方向是事情成功的一半。电视综艺节目的选择上,要坚持引进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要坚持与正确的社会引导相结合,与地方特色、人文发展环境相结合,树立正确的节目观。

二要加大创新力度。对引进的综艺节目要有选择、有革新、有完善,摒弃全盘照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立足地方特色、本地文化创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语英雄》《汉字英雄》《中华好诗词》等的成功播出,生动诠释了本土文化和电视综艺融合的典范。要敢于形式创新、手段创新、技术创新,如2017年的《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带有强烈本土色彩的节目,在舞美和画面呈现、叙事或赛制方式、后期的制作水平、宣传与推广手段、传统艺术的现代传媒转换等方面,都有所突破,迅速受到广泛关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口碑。

三是加大电视综艺节目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目前,我国已经成为综艺节目的引进大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与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省级电视媒体不仅要引进更多高质量的综艺节目,并且随着水平的提高也有出口综艺节目的机遇,这样综艺节目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将逐渐增多。所以,无论是电视媒体还是电视观众,都需要普及电视综艺节目的相应法律知识,避开法律盲区,免受如《中国好声音》版权纠纷案的影响,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保护力度。

(四)在减少综艺节目数量上“做除法”:破除陈旧思想,推进市场化改革

一是破除陈旧思想,推进市场化改革。目前,大多数省级电视台都是国家事业单位,市场机制不活,自主性差,缺少市场活力。有时在综艺节目的制作播出中,体现为投资主体不明、产权不明晰、结构不合理。省级电视综艺节目要适当推动政企分开,转企改制,加大机制创新力度,将其视为重要的文化产业给予政策支持和机制创新,利用市场机制,整合社会资源,明晰产权和投资收益权责;也可以通过制播分离打造新型市场主体,促进电视综艺节目产业化、市场化,在体制改革部分做“除法”,释放更多行业活力。

二是摈弃临时拼凑行为,加强制作和运营团队的职业化。电视综艺节目的制作和播出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还需要一个庞大的制作和运营团队。这个团队不能临时拼凑,随意抽借,相反,要具备职业化、市场化素质,有媒体人的政治意识、职业操守和责任感。这就需要加强职业团队的素质教育,提高综艺节目从业人的职业水平和职业修养,从而整体提升综艺节目的质量与品质。

[1]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6)[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6:17.

[2]刘元春.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N].人民日报,2016-02-25.

[3]张秦尉.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的发展模式探析——以地方电视台电视新闻节目为例[J].今传媒,2016,6(2):97-99.

[4]刘熙晨.中国电视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南方论坛,2016(1):16-17.

[5]李珍.论电视综艺节目的新媒体传播[J].中国传媒科技,2012(18):67-68.

[6]吴竞韓.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节目形态的变革与创新[D].北京理工大学,2013.

[7]陈未央.电视综艺节目与新媒体互动的创新[J].新媒体研究,2016(21):106-107.

[8]张蓝姗.新媒体环境下电视综艺节目的新探索[J].中国电视,2014(9):13-16.

[9]周笑盈,曾祥敏.广电媒体供给侧改革的“四则运算”[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5):21-23.

[10]崔寰.论电视综艺节目与新媒体的理性结合[J].新闻传播,2014(4):324.

[11]廖小红.电视综艺节目与新媒体的互动[J].新闻传播,2015(19):82-84.

[12]李淑慧.综艺节目的引进与本土化创新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6,2(4):60-61.

猜你喜欢
供给改革
改革之路
发力供给侧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二)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