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祯昊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 杭州 311121)
“全媒体”一词最早见于一家名为Martha Stewart Living Omnimedia的公司,该公司拥有并管理4种核心杂志、34种书籍、多档电视节目和报纸专栏、1个在330家广播电台播出的节目以及1个有17万注册用户的网站,借以进行产品的推广与宣传。
新华社新闻研究所课题组在《中国传媒全媒体发展研究报告》中将全媒体的概念定义为“综合运用多种媒介表现形式,如文、图、声、光、电 ,来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传播内容,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来传输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认为全媒体的发展有利于组织内部的协调管理、内容资源共享以及实现与用户的深度互动等。
“高校思政全媒体”包含两个层面的意义和属性。其一指的是融合多种媒介形式和传播手段,如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所形成的媒体矩阵。通过组织重构、资源整合后的全媒体中心统筹管理、集中发布,使产品达到最大的覆盖面并实现最佳的传播效果。其二指的是该平台主要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其产品应能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在潜移默化中发挥教育作用和导向作用,围绕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校思政全媒体的运作首先需要打破原有各部门、各学院宣传上缺乏联系的局面,分析各自的特点和特长,实现优势互补,整合文字、图像、音乐、传播、技术等各方面的资源,建立信息共通、高度融合的思政全媒体中心。思政全媒体中心可以由学校宣传部门统筹指挥,其他部门和学院指定专人负责组成核心管理团队,各负责人再根据其所在部门或学院的优势定位进一步组建实施团队。
高校思政全媒体在运作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多个子平台的分工合作来完成宣传产品的制作和推广,主要包括信息平台、协作平台和发布平台。
信息平台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新闻宣传信息的收集和传达,要尽可能多地拓宽各类信息渠道,如对外的沟通渠道、校内各学院部门的通报渠道、学校师生的反馈渠道等等。协作平台则是根据各自学院的专业优势和特长,采集和加工新闻,形成可供发布使用的新闻素材。发布平台负责对新闻素材进行深度加工,结合各类媒体自身的特点有计划地推广。如借助校园电视广播迅速营造宣传氛围,借助新媒体丰富的图文资源全方位、多角度报道,借助报纸等传统媒体进行深度挖掘等。
高校思政全媒体中的信息平台、协作平台和发布平台的分工模式是对宣传工作的不断细化,而越细化的工作就需要由越专业的队伍来承担,所以在三个子平台中还需要进一步组建专业的实施团队。例如,在协作平台下,针对素材的不同需求,就需要借助各学院的专业学科背景更高效、更高质量地进行采集。文字功底较强的文科学院可以进行文字采写,摄影绘画较强的艺术学院可以提供照片或插画,信息技术较强的计算机学院可以创新呈现形式以及编写一些小程序,等等。
日常新闻数量繁多,需要思政全媒体中心各个子平台高效运转。首先是信息平台在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到新闻点后,要就是否对其进行采编作出一个初步的判断。作为思政全媒体,其采编和发布的内容应是围绕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中心的。不过这里所指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注重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不是简单的说教式的灌输。学校里的一草一木、新出现或流行的事物、有趣的人和校园里的段子,找到合适的宣传角度,都可以以小见大,成为良好的思政教育素材。确定宣传报道的内容和方向后,协作平台根据指示进行原始素材的采编和初步加工,最后再交由发布平台进行整理汇编和发布。
除了日常新闻的采编发布外,在一些重要活动和重要时间节点,思政全媒体也可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需要全媒体中心定期召开研讨会,从各部门、各学院负责人处汇集信息,确定每个阶段的宣传主题,策划有效的宣传推送方式。比如在一些重大会议召开时,为了让学生更感兴趣且更有条理地理解,可以制作成“一图讲解”的形式。比如一些新的规定颁布后,想让学生及时学习掌握时,可以制作成在线答题的小程序,有奖竞答。再比如学校举办一些重大、富有纪念意义的活动时,可以制作成多语言版,方便世界各地的校友转发宣传,提升学校的外界影响力。除此之外,根据宣传的需要还有更多的形式可以进行创新和选择,不同部门和学院在一起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贡献自己的力量,形成强大的合力。这是某个单独的部门或学院无法做到的。
在重要活动的推广上,除了学校核心媒体外,各部门、学院管理的媒体资源以及校内的许多自媒体的力量一样可以发挥出来。高校要加强对校内各类媒体资源的管理和统计,定期提供指导和培训,建立发布群组。重要活动的宣传内容一经推出,全校各级媒体进行集中转发,可以扩大信息覆盖面,产生联动效应,提升宣传效力。
高校思政全媒体在运作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数据的采集和分析,重视和受众线上线下的互动和沟通。一次系列推送完成后,要关注阅读量和转发量,以及在学校的影响和口碑如何等等。这一过程可以根据需要采取座谈会、问卷调查,随机访谈、后台数据统计等多种方式进行,使思政全媒体推出的产品既有短期的微调也有长期的更新,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高校思政全媒体要贴近学生,需要制作推出更多学生喜闻乐见的宣传产品,保持平台的活力和吸引力,让思政工作借助网络的力量在学生群体中活跃起来。
高校思政全媒体构建和运作的首要目的就是通过聚合媒体矩阵的力量,应对多元网络文化不断冲击导致高校中心话语地位逐渐弱化的局面。加强思想引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导作用,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让学生在面对纷繁多样、各种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错综复杂的网络空间时,依然能够听到坚定的主流的声音。在面对重大舆情事件时,高校思政全媒体也能有力把握舆论方向,防止谣言四起、负能量充斥,及时澄清谣言、说明事实。
高校思政全媒体制作的宣传产品必须是接地气的,符合学生语言习惯的,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所以,其线上线下的产品要易于被学生接受,甚至促使学生成为自发的宣传者。高校思政全媒体可以在校园中逐步形成品牌,凝练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这是对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的有益补充。
高校思政全媒体的良好运作还有助于增强全校学生的认同感,而认同感就意味着凝聚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更有利于学校的未来建设和发展,有利于思政育人工作的深入开展。此外,思政全媒体还可以与校外媒体探索建立合作机制,将高质量的宣传产品向外推广,借助社会上专业媒体成熟的宣传能力,进一步扩大宣传范围、优化宣传效果,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新华社新闻研究所课题组.中国传媒全媒体发展研究报告[J].科技传播,2010(2):81-87.
[2]丁姗.全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的策略调整[J].中国高等教育,2012(3):34-35.
[3]赵明.浅析全媒体时代下高校校园媒体的融合与发展[J].传播与版权,2013(5):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