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向红
“语用”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语用关注语义和语境。语言情境的创设、重点难点的突破、文本价值的提升、教学活动的开展和调控等都需要英语教师通过恰当的语用式话语来实现。注重语用的教师话语对传递交流信息、引领课堂走向、启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健康的交际习惯具有现实意义。但语用充满生成和不确定性,比教学设计更难驾驭。因此,探寻语用在英语课堂中的基本特征尤具现实意义。
一、“语用式”教师话语是在语境中引出和发生的
“语用式”教师话语十分重视语境对语言的意义理解和把握运用的影响。语境一词,主要是指语言单个项目前后毗邻的语音、词或短语,后来扩大到了句子的层面。语境包括“情境语境”(Context situation)和“文化语境”(Context culture)。在教学研究中我们发现,缺乏语境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句型的掌握(尤其是对话的掌握)远没有词汇到位,存在遗忘率较高、不会说更不会用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语言运用语境不足(凌应强,2014)。可以说,语境为我们了解语言现象本身提供了新的视角,补充了纯语言研究的不足,为实际的语言教学带来了新的启示。在课堂教学中,作为语言教师,我们在讲授语言规范的同时应增强语用意识,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不同情境的敏感性,从而正确、有效、得体地使用语言。
例如,在一次区域教研活动中,李老师执教分级绘本“I like my hair”,该绘本涉及到关于头发种类的很多单词,在读前活动中,他呈现出自己四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型图解决部分阅读障碍 :1.Now: Myhairisblack and straight.2.18years old:Myhairiscurly.3.10years old:My hair has s braid.4.5 years old:My sisters like to put flowers in my hair.为了配合straight,curly,braid,put flowers in...这些语言点的呈现,李老师制作了非常直观有趣的画面,用自己的照片配上不同的发型,引导学生一边观察图片,一边听教师的介绍。尤其是说到“When I was 10 years old,my hair had a braid.”他不失时机地渗透文化语境:Do you know why?Because I’m the only boy in my family.随后继续追问:
T:Do you have a braid?(问全体学生)
Ss:Yes./No.(众说不一,这个时候,学生对braid的意思还没有完全明晰)
S1:She has a braid.(指旁边女生的马尾辫,抢着说)
T:No,it’s not a braid.It’s a pony tail(马尾辫).Look,she has a braid.(指着另一个女生的编发辫子)
Ss:braid(点头,表示明白).
最后说到5岁时的发型,李老师借助动态图片,在自己的头发上插上几朵花,同时露出非常尴尬的表情说:I’m the only boy,butIhave three sisters.And my sisters liked to put flowers in my hair.看着教师可爱的发型,学生们笑声不断。教师适时点题:I like my hair,my hair is fun,because it’s different.
过于单一的语境,不利于培养学生应对丰富语言、尝试在新情境中使用语言的能力,因此,优秀教师会利用多模态辅助语境呈现,主要有体势辅助、口语辅助和PPT组合,以此来补充与强化自己的口头话语,包括用手势配合自己讲话的节奏,用手势与身势模拟所提及的事物。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运用直观、形象的PPT和图片对自己的口头话语进行了及时的补充与强化,PPT组合的方式为教师在凸显和说明口头话语时提供了便利条件;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用面带疑问的表情、眼神和疑问的语调重复学生的错误回答并追问,有意识地创造和设置语境,使学生在尽量接近真实的语境中学到话语的语境意义。同时,要通过必要的手段来活化教材,重视文化迁移。
二、“语用式”教师话语是注重可理解输入和双向交流的
克拉申认为,对语言输入的理解是语言习得最基本的途径,因此,语言教学最重要的手段就是使学习者尽可能多地接受可理解的输入。由于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不同,他们对同一问题的明白程度自然会有所不同。况且说话人本身的意图实际也是一个动态的变量,这就需要教师在面对不同的学生时,能够选择不同的教学切入点。具体地说就是要寻找学生认知能力的命题和活动有效性之间的关联,目的是用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得最大的沟通效果,从而让学生在强化的过程中,获得在原有基础上的生长,扩充原有的知识建构,产生新的认知空间。
1.讲求语言的适切性,使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语言。
教师在课堂话语中不仅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Accuracy),还要注意语言的适切性(Appropriacy)(梅晓英,2014)。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关注更多的是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活动的操作等,而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话语是否恰当和贴切很少去研究。教师的话语输入一定要符合授课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不说过于浅显的话,不说不符合场合的话,不说容易产生歧义的话,也不说超出难度、不利于学生理解的话。例如,在教学分级绘本“I can”的时候,因为授课对象是一年级学生,笔者删去了原先设定的情意目标:要求学生说出“要乐观(Optimistic)以及关爱残疾人(Disabled people)等”,改为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表达那位女孩能做和不能做什么,感受她的乐观,而不是直接告知语言文字。另外,在教学单词ride时,虽然文中只出现的是“I can ride.”但是笔者还是结合学生的生活认知,引导其观察图中人物能够ride a skateboard,并且运用声音、动作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联想到ride a bike/horse。在教学单词swing时,教师补充两张动态图,一张是小女孩站在秋千架上swing,另一张是稳稳地坐在秋千架上 swing,T:Look at this girl,can we swing like that:stand and swing?(Ss:No.)T:It’s not right.Look,can we sit and swing?(Ss:Yes.) 随之,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动作,边做边说“I can swing.”虽然学生没有学过stand,sit,但教师在输入时做了适切性处理,用简单句提问,该问题属于“引导学生对事实与观点进行准确理解,为目的的理解层面问题”(鲁子问,2015),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讲究交际的双向性,起到调整输入的作用。
Long在肯定了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在语言习得中的重要性的同时,特别强调了意义协商对语言习得的促进作用。Long认为,“双向交际”比“单向交际”更有利于语言习得。因为在“双向交际”中,当一方无法理解另一方时,会有机会告知对方,这将促进双方进行意义协商和交互调整,从而提高了语言输入的有效度。“语用式”教师话语要及时获得学生反馈,与之伴随的就是要动态调整教师的语言输入。在教学中要开展频繁互动,避免教师冗长的独白。
例如笔者在执教绘本“The sky is falling”一课中,进行了很有意思的双向交流。首先给学生欣赏了一首歌曲,问其歌曲中的猫头鹰在看什么?(Ss:Sky.)教师指着地面和天花板问:Is this a sky?如果我们走出教室,抬头能看到什么?通过以上指问,确定学生对sky(天空)的认知,这就是“意义协商”在发生作用,师生做到了意义互明。接着,继续交流。
T:Very good.You can see the sky and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sky?
Ss:Sun.
T:The sun.The sun is...
T/Ss:In the sky.
S2:The moon is in the sky.(得到启发后说出)
S3:Window.
T:Window?Do you mean“cloud”?(在黑板上画出云朵,这个学生有可能是把云朵的中文发音直接说成了yundow)
S3:(点头)
T:OK.Just now you said:The cloud is...
T/S3:In the sky.
S4:The plane is in the sky.
S5:The bird is in the sky.
T:Now,let’slook atthe screen,please.What is falling?
Ss:Rain.
T:The rain is...(引导学生完整地说出来)
T/Ss:Falling.
T:What else is falling?
S6:The snow is falling.
最后,课件呈现出单词sky从天空中掉下来,在学生的一片惊愕声中揭题“The sky is falling”。
从本体语言学角度来说,学习外语的一个基本目标是能使用正确的词汇和结构来表达想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大大超出语言输出能力。一个原因是缺少语言运用,还有一个原因是缺少有效的互动输入。而互动输入摆脱了行为主义的机械操练,抛弃了注入式带来的桎梏。
三、“语用式”教师话语是指向语言生成的
英语课堂言语的生成机制促使学生研究新课题、探求新知识、内化新知识、引导学生知识迁移。这个生成机制的特点相对学生而言,能帮助其整理归纳、选择有效信息,赋予信息结构的特点,使所学知识系统有条理,促使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等。借助活动的传达,教师若能把相关话语层次化、系统化,把问题与问题相联系,学生必将大大提高语言生成的效果。
1.从语用角度增加“开放性”问题比重,让学生输出真实想法。
提问是课堂教学交互中的基本手段。有效的提问具有激趣、强化、启智、交流等功能。然而,很多教师的课堂提问停留在为训练单词和句型而提问的层面上,是比较机械的一呼一应的问答,而不是教学交际。针对这样的提问方式,学生几乎不用关心教师的问句,只需将符号化的词组替换进去即可。而在绘本“The sky is falling”的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提高了许多。
T:Now what do we know from the story?
Ss:The sky is not falling.
T:What is falling actually?
Ss:Nut.
T:Does Rabbit know that?Is Rabbit wise?
Ss:No,Rabbit is not wise.
T:It’snotwise.Who is wise?
Ss:Old Owl is wise.
T:In the story there is a rumour.What is it?
Ss:The sky is falling.
T:At last,the rumour stops(做动作表示“停止”).Why?Because...
Ss:Because there is a wise owl.
T:Good!The rumour stops when it comes to a wise person.Do you want to be a wise person?
Ss:Yes.
T:What can we do?What can we do to be a wise person?We can...
在这个问答中,授课教师采用了不同的问句,学生的答句形式也需要相应的调整。教师的提问内容既与教材相关,又和学生的个体理解相关,还与学生生活的真实经验相关,交际的真实性增强。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得到了训练。
2.从整体角度增加完整层次输出,培养学生的语篇生成能力。
根据Swain的语言输出假设,语言输出有助于提升语言输入的效率。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跟读、仿说,还可以采用看图说话、篇章复述等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回忆语言输入的内容,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增加语言输出的内容真实性。教学实践也表明,学生所存在的英语学习问题不是单词、单句的表达,而是连句成篇的问题。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综合能力课“Pocket money”时,通过示范完整地输入“I’d like a pair of shoes as a gift because Christmas is coming.”接着和学生学习一篇听力文章,了解文中的孩子是怎么样和妈妈经过协商,购买到合适的礼物的,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要求妈妈为自己购买礼物外,还有别的办法吗?有学生想到可以用自己的“pocket money”,得到了大家的赞同,教师顺势出示两个问题:What?How?请学生从formyself,for friends,for children in poor areas三个角度思考:How to make pocket money meaningful?最后,形成一篇完成的输出结构:Hello,everyone!Today I want to talk about how to make pocket money meaningful.Here are my plans.First,I’m interested in...,so I...(for myself).Second, my friend...needs...most,because...(for friends).Finally,I think I can help children in poor areas...(至少两点措施)(for children in poor areas).I hope to make others warm and make myself happy.Thank you!语篇生成既能预防又能修补理解缺口,可带来“完整性”理解,所以,培养学生的语篇生成能力可创造输出机会,并通过“结构性层次架构”培养学生的连句成篇的能力。语篇生成能力的培养可以推动会话者改换别的表达方式以修正自己的输出,令其更准确、连贯和恰当。
随着对基本特征的把握,对语用式教师话语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入,除了要厘清语用式教师话语的构建方式外,还要在实例研究中调整策略,逐步实施,不断提高语用式教师话语的科学性、适切性和系统性,并在丰富语用话语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
(注: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英语语用式教师话语的构建与实施》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B-b/2013/02/243,课题主持人戈向红)
·备课资料·
不一样的“红”
汉语中有很多带“红”的词语,但翻译成英语时不一定都用red表达,这样的例子有不少,教学设计时需留意!
红茶black tea红糖brown sugar
红豆love pea红薯sweet potato
红颜beauty红绿灯traffic lights
(浙江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乐伟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