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2018-02-22 06:57柴建明
现代农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胸膜猪群霉素

柴建明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内蒙古 东胜 017000)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以急性出血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和慢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为特征,急性病例病死率高,慢性病例常能耐过,随着集约化养殖业的发展,本病的发生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1 病原

病原体为胸膜肺炎放线菌(原名胸膜肺炎嗜血杆菌,亦称副溶血嗜血杆菌),为小到中等大小的球杆状到杆状,具有显著的多形性。菌体有荚膜,不运动,革兰氏阴性。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的小球杆状菌或纤细的小杆菌,有的呈丝状,并可表现为多形态性和两极着色性。有荚膜,无芽孢,无运动性,有的菌株具有周身性纤细的菌毛。本菌包括两个生物型,生物Ⅰ型为 NAD依赖型,生物Ⅱ型为NAD非依赖型,但需要有特定的吡啶核苷酸或其前体,用于 NAD的合成。本菌对外界抵抗力不强,对常用消毒剂和温度敏感,一般消毒药即可杀灭,在60℃下5~20min内可被杀死,4℃下通常存活7~10d。不耐干燥,排出到环境中的病原菌生存能力非常弱,而在黏液和有机物中的病原菌可存活数天。

2 流行病学

各种年龄的猪对本病均易感,但由于初乳中母源抗体的存在,本病最常发生于育成猪和成年猪(出栏猪)。急性期死亡率很高,与毒力及环境因素有关,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还与其他疾病的存在有关,如伪狂犬病及PRRS。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猪与猪之间的接触、污染排泄物或人员传播。猪群的转移或混养,拥挤和恶劣的气候条件(如气温突然改变、潮湿以及通风不畅)均会加速该病的传播和增加发病的危险。急性:突然发病,个别病猪未出现任何临床症状突然死亡。病猪体温达到41.5℃,倦怠、厌食,并可能出现短期腹泻或呕吐,早期无明显的呼吸症状,只是脉搏增加,后期则出现心衰和循环障碍,鼻、耳、眼及后躯皮肤发绀。晚期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和体温下降,临死前血性泡沫从嘴、鼻孔流出。病猪于临床症状出现后24~36h内死亡。

3 临床症状

人工感染猪的潜伏期约为1~7d或更长。由于动物的年龄、免疫状态、环境因素以及病原的感染数量的差异,临诊上发病猪的病程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最急性型:精神沉郁,废食,出现短期的腹泻和呕吐症状,早期病猪无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后期心衰,鼻、耳、眼及后躯皮肤发绀,晚期呼吸极度困难,常呆立或呈犬坐式,张口伸舌,咳喘,并有腹式呼吸。临死前体温下降,严重者从口鼻流出泡沫血性分泌物。

急性型:病猪体温升高达40.5~41℃,严重的呼吸困难,咳嗽,心衰。皮肤发红,精神沉郁。

亚急性型和慢性型:多于急性期后期出现。病猪轻度发热或不发热,体温在39.5~40℃之间,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不同程度的自发性或间歇性咳嗽,呼吸异常,生长迟缓。

4 临床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诊断。

5 治疗措施

虽然报道许多抗生素有效,但由于细菌的耐药性,本病临床治疗效果不明显。实践中选用氟甲砜霉素肌肉注射或胸腔注射,连用3d以上;饲料中拌支原净、强力霉素、氟甲砜霉素或北里霉素,连续用药5~7d,有较好的疗效。有条件的最好做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抗生素的治疗尽管在临床上取得一定成功,但并不能在猪群中消灭感染。猪群发病时,应以解除呼吸困难和抗菌为原则进行治疗,并要使用足够剂量的抗生素和保持足够长的疗程。本病早期治疗可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而选择抗菌药物。

7 预防

首先应加强饲养管理,严格卫生消毒措施,注意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清新。 应加强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从无病猪场引进公猪或后备母猪,防止引进带菌猪;采用“全进全出”饲养方式,出猪后栏舍彻底清洁消毒,空栏1周才重新使用。对已污染本病的猪场应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查,清除血清学阳性带菌猪,并制定药物防治计划,逐步建立健康猪群。在混群、疫苗注射或长途运输前1~2d,应投喂敏感的抗菌药物,如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磺胺类药物或泰妙菌素、泰乐菌素、新霉素、林肯霉素和壮观霉素等抗生素,进行药物预防,可控制猪群发病。

猜你喜欢
胸膜猪群霉素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阿奇霉素在小儿百日咳的应用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防控猪群免疫抑制的技术措施
纤支镜胸膜活检与经皮胸膜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对比研究
儿科临床应用中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