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丽
(河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0061)
数字出版是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出版行业进行良好改革创新的重要表现。我国政府部门十分重视数字出版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及鼓励措施,提升我国数字出版的水平。例如,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根据《出版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发布了《电子出版物出版管理规定》,这是对我国数字出版进行全面促进的重要举措,以此全面提升我国数字出版的规范化发展程度。同时,中国出版政府奖、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政策为数字出版的发展提供了助力。
数字出版和传统的出版方式相比有很大的差异。数字出版利用的是电子数字载体,和传统出版利用的纸质实体载体不同。传统出版处理庞大的内容较难,而数字出版可以利用数字技术统一处理庞大的内容,将更多的内容纳入数字产品中。但是,目前数字出版仍旧存在很多问题,如出版内容量大、传统出版社对新媒体的认识并不全面、新媒体对用户的把握并不充分等等,所以提供的很多内容和市场的要求存在偏差。数字出版想要实现全面发展,必须实现纸质内容的逐渐转化,通过定制和多终端的逐渐转变,实现各种终端内容的优化,进而达到内容的数字化、生产模式和运作流程的数字化、传播载体的数字化,以及阅读消费、学习形态的数字化。
数字出版是新兴的出版方式,而且发展速度很快。随着各家出版社都逐渐认识到数字出版的重要性,很多投送平台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不同的数字出版平台来说,各个平台之间有较为明显的差异,而且这些差异容易导致较为严重的问题。竞争强度的不断提升,对于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通过研究分析发现,数字出版主要是在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以及手机上呈现。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播渠道也在不断拓宽。目前,电子阅报栏以及数字图书正在朝着社区化的方向发展,这也是我国目前数字出版的发展方式。加之网络传播的快速发展,数字出版正逐渐实现多渠道发展。
随着数字出版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出版技术已经不能够适应数字出版的发展要求。对于数字出版来说,内容的加工和转换是十分重要的。从当前的出版情况来看,通过媒体数字技术的使用,将纸质的印刷方式转变为数字出版方式,有良好的作用和效果。目前,我国很多数字出版单位都使用了MPR出版方式,这样的方式逐渐提供了外向用户的出版业务。
技术的发展是确保数字出版发展的关键。通过使用高新数字技术,不但能够提升我国数字出版水平,还能够推动我国数字出版方式的逐渐转变。对于数字出版来说,利用多种的新型技术,能够确保数字出版的快速健康发展,更加符合人们的阅读要求。
对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发现,我国的数字出版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发展速度缓慢、标准体系尚不健全、版权保护措施并不完善、数字产品开发力度不足、核心技术水平偏低、数字产业相对分散等等,这些问题有不同程度的展现,都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解决。
针对我国目前数字出版产业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总结,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作为数字出版的管理层,政府需要利用政策引导,逐渐规范管理,提升水平。二是需要提升数字技术的使用水平,做到产品与市场的良好对接,从操作层面上来说,通过关注市场需求,以提高市场满意度为前提,加大产品内容研发力度,全面开发深度阅读,实现数字内容产品和市场的逐渐融合。三是随着数字出版技术的推陈出新,技术开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此举将有效促进数字出版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四是建立相应的产业协商机制,为数字出版提供良好稳定的发展环境。五是加强数字品牌战略的实施,以项目建设实现品牌效应,从而拉动数字出版的品牌发展。六是加强版权管理,建立健全版权交易机制,切实加强数字版权保护,实现我国数字出版的快速健康发展。
近些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体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在各个领域表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数字出版产值屡创新高,内容产业获得较快增长,数字化阅读队伍不断扩大,数字产品消费增长迅速。总的来看,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新技术(智能语音系统、传感和显示技术等)不断被应用推广,电子设备(电子书、平板电脑等)不断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4G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加上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建立数字出版基地、加强对运营商的管理和控制、鼓励数字出版平台建立数字图书馆等),数字出版必将快速发展,数字出版水平必将不断提升,未来的数字出版必然朝着网络化、智能化、多元化发展。目前,新介质已经逐渐开始使用在社区中,社区数字出版的发展和进步是我国未来数字出版的重要发展方式。
对多家数字出版单位进行分析和研究,在此以广东省出版集团数字出版有限公司为例。广东省一直以来十分重视数字出版的发展,该公司成立于2009年,秉承自身的良好发展理念,致力于人教版、粤版数字教育资源的共同建设,数字教育产品的联动研发和整合运营,开展数字教育、电子书刊、应用数据库、电信增值业务、数字电视、动漫等新媒体业务的商业运营。目前数字出版中比较突出的就是该公司对于云教育方面的管理和控制,全面实现了内容平台和设备的一体化管理,确保数字出版的良好发展。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出版在思想观念、内容形式、经营模式、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准备略显不足。传统出版必将与数字出版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数字化浪潮将推动产业融合日益加深,出版、传媒、网络、电子、电信等行业的边界逐渐模糊,内容行业逐渐被纳入更为宏观的服务业范畴,并不断产生更具创新性的商业模式。总之,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出版业未来竞争的制高点。
[1] 郝秋红.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策[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4):12-13.
[2] 刘杨.我国图书数字出版方式与存在问题[J].经贸实践,2017(17):23-24.
[3] 张可慧.论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J].出版广角,2013(03):45-46.
[4] 郑旭英.对数字出版存在问题的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6(09):38-39.
[5] 郑旭英.数字出版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06):32-33.
[6] 唐秀峰.数字出版与图书馆新服务模式[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5):25-26.
[7] 章惠.我国图书数字出版的前景展望——以电子教辅课本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2):47-48.
[8] 李洁.中国数字出版的机遇与挑战[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6):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