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视新闻报道中记者出镜的方式

2018-02-22 06:54:59郝晓莺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

郝晓莺

(许昌电视台,河南 许昌 461000)

现如今的电视新闻报道中,记者出镜已然成为普遍现象,尤其在一些在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出镜记者能够即时反应、快速传播信息,并用人性化的解读方式和独特的观察视角将新闻现场客观地展示在受众眼前,使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和可视性大大提高。因此,出镜记者不仅要快速到达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对事件发生的背景、经过、结果等基本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还要善于在现场抓取细节,选取角度采访新闻当事人,最后对新闻事件进行适度的评论。所以说,新闻报道是否出彩,采访是否成功,出镜的记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出镜记者不仅可以将新闻生动地呈现给受众,往往还能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提升栏目的影响力和美誉度。那么记者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出镜,才能为新闻报道增色添彩呢?笔者根据新闻采访多年的经验积累,总结出以下几种记者出镜的方式。

一、现场叙述式

现场叙述,顾名思义,就是出镜记者在新闻现场对新闻事件的原因、过程以及结果做叙述性报道。这种现场叙述的方式经常出现在现场报道中。面对突发事件和新闻现场,出镜记者通过较短时间的调查和采访,了解掌握新闻的背景、环境、人物、缘由等基础性内容,并根据这些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对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新闻现场及其结果进行概括描述,甚至展开即时评述,告诉观众现场发生了什么、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和事件的结果等。例如,火灾事故、车祸现场等新闻事件的报道,透过记者的镜头,观众能感受到新闻现场的气氛,而出镜记者对现场情况的准确描述更拉近了现场与观众的距离,增强了新闻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出镜记者来说,把新闻现场的基本情况说出来并不是难事,因为这是记者的基本功,难的是如何把这些东西说得清楚、说得明白、说得流畅、说得生动,让观众了解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信息。这就要求出镜记者必须具备发现新闻线索的捕捉能力、快速整合新闻的组织能力、适当的镜头表现力以及准确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种综合能力和素质,从而在新闻现场以最快的速度、最准确的语言把新闻传递出去。

二、细节展现式

现场叙述式的出镜方式中,记者表达的都是新闻中的一些基础性内容,那么就要求出镜记者一定不能忽视新闻中细节性的东西,因为无论是事件的采访还是人物报道,细节更能体现事物的本质。比如,2017年央视“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中,其中一期节目讲述了负责对列车进行解体作业的“解钩手”陈林的故事。因为每天要奔跑10公里对列车车厢重新编组,陈林无论春夏都是穿着单衣。捕捉到这一细节后,出镜记者面对镜头将自己的穿着展示给大家,并打趣地解释说“自己穿了两件棉衣还觉得冷”,这种鲜明的对比让观众深深体会到了“解钩手”工作的辛苦。抓取现场的细节并把其展示给观众,这样的出镜方式对于记者来说,现场的叙述或者描述可能不是最重要的,能捕捉到现场的细节才是最关键的。这就要求出镜记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通过对细节的捕捉和展现,增强新闻作品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三、亲身体验式

记者亲身体验式的出镜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记者出镜方式。所谓亲身体验,就是记者直接融入所要报道的新闻事件中,以亲身体验的方式获得新闻报道所需的素材以及对新闻事件客观、全面的认识。最常见的报道就是记者体验某一行业的工作,切实感受这一工作的艰辛,然后将自己的强烈感受现场讲述给观众,观众通过记者的语言、表情、动作、神态等信息符号,对这种工作性质产生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体验式的出镜方式不仅拉近了出镜记者和被采访对象的距离,也便于记者后续的采访。对于观众来说,记者传递出的信息越真实生动,新闻报道的感染力就越强。2016年五一劳动节前夕,许昌电视台《许昌零距离》栏目策划了系列报道,对交通警察、自来水管道抢修工人、快递小哥、外墙保洁工等劳动者进行了采访。该系列报道的一大亮点就是采访中记者亲身体验每一个工种。比如在采访快递小哥的时候,记者和快递小哥一起手拎十几个饭盒在停电的情况下从一楼爬到12楼,劳动强度可想而知;在采访外墙保洁工的时候,记者身系安全带,在距离地面3米左右的高空作业,劳动难度和危险系数让出镜的记者一度退缩。亲身体验对于出镜记者来说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正是因为记者的这种经历和感受,报道才能够打动观众。该系列报道因其独特的新闻展现方式弘扬了劳动光荣、劳动幸福的时代精神,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更得到了有关市领导的表扬。

一般来说,亲身体验式报道的选题都是记者事前策划的,也就是说记者事先知道了采访对象、采访地点以及采访主题。因此出镜记者一定要做好事前策划,对如何出镜、出镜时语言如何表述、与采访对象如何交流都要做到心中有数。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记者的素质不高或者经验不足,体验式报道容易让记者的观察和体验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影响新闻报道的质量,因此记者平时也要不断加强学习,丰富社会经验,提高自身素质,以便在体验中更好地把握新闻事实。

四、总结评论式

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传播信息是最基本的任务。在此基础上,记者还应该对新闻事件进行适度的评论,通过新闻评论放大新闻价值,将更多信息传递给受众。这就要求出镜记者根据现场事件的基本信息,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事论请、就事论法,对新闻事件进行鲜明性、针对性、指导性的评论、评述。

由于电视报道的技术要求和播出时间的限制,在新闻事件中,出镜记者要用自己的见解来吸引观众,这些见解不仅要论述精当、论证严密,还要立意新颖、逻辑清晰。从思想、政策、现实的高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新闻评论发挥对新闻事件发表看法、指出症结、提出建议的引导作用,推动新闻报道信息的传递和新闻舆论监督的深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闻报道中,出镜记者的评论和分析代表着媒体对现场问题和事件的态度和观点,所以出镜记者必须态度谨慎、语言明确、思路清晰、逻辑严谨、理念正确,进而更好地引导观众,形成社会性的舆论导向。

记者出境增强了新闻报道的感染力,也展现了出镜记者的魅力,不过魅力的背后是记者专业水平和道德涵养的积淀,是记者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现场驾驭能力等综合能力的体现。出镜记者除了要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提高专业素养,在出镜时候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出镜报道的语言要口语化、通俗化、形象化。要言之有物,又要言简意赅。需要强调的是,记者出镜要有所说,有所不说。能用镜头表达清楚的不说,与解说词重复的不说,涉及法律或者非常专业的问题不说。

第二,出镜记者要注意自己的着装和形象。在着装上,出镜记者要力求端庄大方,不穿过于复杂的服装或者奇装异服,衣服款式、颜色要符合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氛围。

第三,不做没有必要的出镜,更不能为了出镜而出镜。要选择合适的题材、合适的内容在合适的机会、合适的背景出镜。

五、结语

记者在新闻采访中,选择适当的选题进行出镜,运用恰当的出镜方式来展现新闻,如此电视新闻作品才会更好看、更耐看、更吸引观众。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海峡姐妹(2020年4期)2020-05-30 13:00:16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2:10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商周刊(2018年19期)2018-10-26 03:31:18
论广播新闻报道角度的选择
新闻传播(2018年5期)2018-05-30 07:02:52
如何做好时政新闻报道
新闻传播(2016年9期)2016-09-26 12:20:37
新闻报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新闻传播(2016年10期)2016-09-26 12:15:05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新闻传播(2015年21期)2015-07-18 11:14:22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新闻传播(2015年8期)2015-07-18 11:08:25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传播(2015年9期)2015-07-18 11: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