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 月
(西北民族大学,甘肃 兰州 730124)
《奔跑吧兄弟》节目是由韩国综艺running man演变而来,购买版权后在中国大陆上档,该节目中几乎所有模块如撕名牌游戏、摸暗箱游戏、水上弹跳等都是对韩版的简单模仿。阿多诺曾在研究流行音乐这个文化工业典型产品的过程中,更是把它斥为标准化与伪个性化。众所周知,中国大陆娱乐节目较多,但是原创内容较少,电视台一是看重中国市场的庞大,二又急于上档节目追求利润,于是这种直接原版购买版权的方式再快捷不过了,大量播出同质化的娱乐节目,体现出对传媒政治与文化功能的冷漠与排斥。虽说外国综艺引进国内后多多少少会结合中国本土文化,但这种表面上的本土文化结合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都是一种伪个性化,由于大众文化的传播快,受众多,这种表面的个性化会快速转变为一种标准与模式,可以被无限套用与模仿,可以说这种伪个性化与简单模仿更加凸显了大众文化背景下的浮躁,对于作为文化传播者的电视台或者说一档节目的制造者来说,他们肩负着向受众传递文化符号、信息的责任,他们直接影响了受众的文化语境与文化氛围,受众就在这些综艺节目中困顿、沉溺,仿佛置身于楚门的世界。[1]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大众文化具有商品化与物化的特征,具有虚假性与欺骗性,而《奔跑吧兄弟》节目内容正呈现出这一特点,有人甚至戏称该节目的预告永远比正片精彩。该节目通过后期的剪辑,包括成员之间刻意放大言语冲突等行为来制造话题、炒作,由于收看这些节目的群体多为学生群体与女性,通过CP话题的炒作满足了这一部分受众玛丽苏言情的要求,节目通过特效制作、后期剪辑让受众看到导演想要受众看到的,可以说该节目正体现了在文化传播背后的操纵者的所作所为,所有的文化表征与意义建构都是由节目幕后的传播统治者说了算,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颠倒是非,呈现出强烈的虚假性与欺骗性,随着媒介的发展,大众媒介颠覆了个人在文化生产中的地位并且垄断了文化生产的绝对权力,那么要想达到某种效果就极其简单了,其中的虚假性与欺骗性不言而喻。
该节目中为了制造笑点,明星不遗余力地塑造个人人设,在综艺节目中,蠢萌成了笑点,聪明在综艺节目中反而不是好事。主持人邓超在其中一期节目中学霸的“霸”字不会写,制造了满满的笑点,戏弄模仿代替了古典音乐,嘻嘻哈哈上蹿下跳成了“霓裳羽衣”。在“媒介奇观”的逻辑主导之下,娱乐节目把狂欢推向极致。在大众文化背景下,人们一直强调文化雅俗共赏,但是雅与俗是有主次地位之分的,在娱乐至死的精神观念主导下,俗文化摇身成为“主流文化”,在娱乐节目中,雅却被边缘化,但社会的发展必须靠主流文化与主流价值观念来推动,《奔跑吧兄弟》节目在娱乐过后却钻了主流价值观念的空子,每期节目用最后的总结来升华节目,作为文化传播者的媒体与节目制造者肩负着弘扬主流文化价值观念的职责,这要求他们加强对节目品质的理性判断,而不是作为一个任务在每期节目最后一笔带过。传播者运用各种现代化手段剪辑、视觉冲击让人们过渡沉溺在这种媒介奇观之下,受众渐渐失去自己的思想,被节目牵着鼻子走,所以受众在看完类似综艺后总会有一种无聊狂欢过后的空虚感,渐渐失去对现实世界的理性精神,娱乐至死成为自我安慰的宣言。[2]
文化工业时代把一切艺术品都变为了商品,文化作为人类内心精神沉淀的外在表现,是为了推动社会发展与净化心灵的,可是商业化的外衣将文化变为了与利益直接挂钩的中介,娱乐节目中添加的各种文化形式不是自然而然的表现,而是为了提升收视率,文化对心灵的洗礼变为蚕食。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大众文化是资本主义工业强加给受众的东西,受众只是一味地接收媒介信息并且麻木不仁地受其摆布,在如今电视节目的炒作性剪辑来看,确实有这种欺骗性的存在。对于文化传播主体来说,一定要让理性回归,不能被收视率、利益各种表象蒙蔽,文化传播主体的身份就意味着传播文化的重任,对于受众来说更是如此,让理性回归,过度娱乐永远只能停留在精神表层而永远无法直击心灵深处。
在工业文化语境下,趋利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是支撑一些事物前进的动力,但一切都需要在理性判断下协调发展。在获取利益与传播文化的双重需求下,经济利益与现实文化的比重需要协调好,保证节目的品质,又保证节目获取经济支撑的来源。同样,受众也需要协调,娱乐节目应该是对于真善美的愉悦体验,而不是我们满足猎奇心理的方式,娱乐是必不可少的,在繁忙的现实世界里,我们需要媒介为我们提供片刻的“逃避场所”。总之,无论是受众还是文化传播主体,都要协调好各方因素。[3]
精英文化似乎成了少数人的特权,大众文化好像成了与精英文化对立的一种文化形式,大众文化代表了大多数人,而精英文化是精心挑选出来的少数优秀人物的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没有孰是孰非,精英文化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这就导致了其余大众自然“抱团”与之对抗,或者说大众在大众文化的影响下从一开始就从自我内心拒绝向精英文化靠近,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都是这个社会需要的,毕竟社会的阶层性是无法消除的。《奔跑吧兄弟》等一系列综艺节目就是大众文化的产物,如果说大众文化能既拥有被大众接受、通俗易懂的特性,又能有向精英文化靠近的趋势,那么这绝对能在一定程度遏制泛娱乐化的出现。现如今央视出品的一些综艺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节目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以综艺这种节目形式靠近受众,让受众接受,传递中国精华的文化内涵,这就是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有机结合。
《奔跑吧兄弟》作为大众文化的典型产品,它完完全全反映出了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的缘由,这种文化产品呈现出了强烈的欺骗性与虚假性,节目形式的伪个性化与简单模仿使社会文化朝着单一、一成不变的方向发展,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是有其合理性与正确性的,但是我们不应该始终保持着法兰克福学派天生悲观的论调,悲观会阻碍社会的进步,社会永远都是前进与发展的,主流文化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因此,我们要保持这种理念,当社会文化朝向虚假性与欺骗性发展时,我们就要进行批判,同时也要永远保持对社会前进发展的强大信念,这样法兰克福学派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我们也能保持批判精神而不被大众文化左右。
[1] 郑端.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及其现实意义[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7(04):38-43.
[2] 代海燕.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反思[D].中国石油大学,2008.
[3] 江媛.户外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热播后的冷思考[J].新闻世界,2015(09):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