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社会价值观看普利策的报人形象构建

2018-02-22 02:27王凤娇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赫斯特普利策新闻事业

王凤娇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普利策与赫斯特都是19世纪90年代美国“新式新闻事业”的领军人物。他们共同在纽约上演了“黄色新闻”大战,在其后的进步主义时期又都以“人民的斗士”形象示人。然而对比赫斯特“黄色新闻鼻祖”的负面形象,后来的新闻史家却一致对普利策呵护有加,记述描写中充满溢美之词,构建并传播普利策报人领袖形象。这渗透着美国人的精神追求与独特的价值观。

一、普利策白手起家与美国社会个人奋斗的价值取向一致

从普利策的早期经历来看,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关键词:独立奋斗,强烈求知欲,精力充沛,颇能自制。他的新闻事业发展以及成功不是依靠父辈及家族的资本积累,完全是个人奋斗的结果。普利策1847年出生于匈牙利,1864年从军参加美国南北战争,战争结束后,在纽约流落,身无分文,语言不通,做苦差事当餐厅接待员。但由于自强不息、强烈的求知欲以及充沛的精力,1868年成为德文日报《西部邮报》的记者,没日没夜地工作,不懈挖掘新闻线索,很快脱颖而出。其后,普利策保持奋斗进取的精神,毫不懈怠,抓准时机,1878年收购《电讯报》以及合并《邮报》,创办了美国最大的报纸之一——《邮讯报》。就此开始了伟大的新闻事业,不断为“新式新闻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然而,赫斯特的成长过程是凭借子承父业、殷实家底,高价挖掘报人,掀起与普利策激烈的报业竞争。

普利策白手起家,独立的个人奋斗经历符合美国社会价值观的基本要素,即个人主义、独立自由。正如托克维尔所认为的那样:“美国个人主义是民主主义的产物,是身份平等的结果,是对贵族等级制度的否定和超越。”普利策从市井打工者通过个人努力改变人生命运、社会地位的创业过程恰恰体现了这一论断。同时,美国个人主义也是随着时代变迁而改变的。19世纪的美国处于西部开发时期,也形成了带有时代特征的个人主义,“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有充分的自由和独立性”,或如爱默生的“相信自己,依靠自己”。这为普利策创业成功提供了精神动力和肥沃的社会精神土壤。

二、提倡新闻专业主义,培养专业人才,推动市场良性竞争,符合美国人务实的价值标准

“黄色新闻”是普利策以销量维持运营,扩大影响,平衡社会责任与市场竞争的手段,但也是留给新闻史永远的遗憾,未做到在良性竞争的报业环境中取胜。后期,普利策反思和总结新闻事业的发展经历,进行了自我调整,退出了煽情新闻的恶性竞争。

出于对新闻事业的反思,“黄色新闻”恶性竞争后的自我审视,普利策大力提倡新闻专业主义,创办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培养专业人才;捐资设立普利策新闻奖,激励新闻人不断提高专业素养。这为美国报业市场的良性竞争、营造良好的行业氛围、丰富人才储备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这篇文章中,普利策开宗明义地指出:“我希望发起这样一场运动,这场运动将提升新闻业,使之跻身博学的专业之伍,像其他专业一样,对公共利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不断赢得社群的尊敬。”普利策在新闻教育领域的贡献,对整个新闻行业社会地位的提升有很大的功劳。这些都是泽被后世的贡献,这些看得见的好处,符合美国人务实的价值标准。

三、普利策秉承社会责任办报,实现整合,推动社会平稳进步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正处于工业化和都市化时期,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下呈现“自由竞争”和“政府不应干涉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时代特征。但社会的不平衡在加剧,自由市场的平衡在逐渐失控,报业所呈现出垄断式竞争,普利策在《世界报》第一期中写道:“这样一份不仅便宜而且生动的、不仅生动而且巨大的、不仅巨大而且又是真正民主的、献身于人民事业的报纸,在这个成长中的大城市有着充分的发展空间。”正是由于这种社会担当,不仅使《世界报》赢得赞誉,而且也使普利策的人格魅力和社会担当更加凸显。

普利策用高质量的社论和对重大新闻的翔实报道吸引知识阶层和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人,用煽情主义和黄色新闻吸引那些没有文化的人。既有1884年《世界报》发起募捐活动,为法国赠送的自由女神像建造台座的公益号召,也有黄色新闻巍然耸听,甚至激发和煽动美西战争。在那个混乱的时代,《世界报》兼收大众报纸和严肃报纸的优点,成为美国新闻史上第一次出现的一份各个阶层都喜欢的报纸。这也促使“美国梦”等社会价值观的传递,激发各个阶层“美国梦”的觉醒,促使个人成长,激励每个美国人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比之下,赫斯特在美西战争后的报业发展中,并未对之前的恶性竞争行为进行反思修正,而是持续制造并有意增加冲突,在恶性竞争、挑战社会底线的道路上执迷不悟,使新闻传播的负功能持续作用于美国社会,自然遭到美国新闻学界以及民众的反感。巧合的是,1901年麦金利总统遇刺时,刺客的身上恰好揣着一份赫斯特的《新闻报》,此事件使赫斯特的形象变得更加负面。

四、后人对普利策的形象塑造满足美国社会历史构建的需求

通过议程设置和为事件下定义等方式,美国新闻界往往左右历史事件。普利策享年64岁,可以说一生都在为新闻事业而努力。其开辟了“新式新闻业”,倡导新闻专业主义,投入新闻教育事业,从宏观角度来讲,普利策生前上述内容都处于实验探索阶段,世人参与其中很少评论,都是“盖棺后而定论”,而这些探索也经住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也就是说,前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后世感受到其预见性的正确。同时,相较于赫斯特执掌报业集团的时间而言,普利策属英年早逝,又给其增添了传奇和悲剧色彩,给后人增添了想象空间。

普利策晚年捐资办学并专设奖项,用来培养一代代新闻工作者,推动美国乃至世界新闻业向好发展,后人饮水思源,自然要感念和神化普利策,于是他理所当然成为“新式新闻业”领袖、史上最优秀的主编了。这也满足了美国社会历史构建的需求,毕竟历史总是人们的想象和建构。

无论贡献还是缺点,普利策与赫斯特都应在伯仲之间,而不应是黑白分明、大相径庭。而之所以普利策报人形象伟岸,与其个人的人生经历、个性特点与身后事业处理等因素相关,恰恰符合并丰富了当时美国社会的时代精神,满足了美国人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的需求。除此之外,不论是普利策对美国新闻业的贡献,还是其通过报业进步对美国社会发展的正面影响,都是美国社会、美国人可看得见的,可感受得到的,这又迎合了美国实用主义的哲学传统。总之,普利策获得良好的口碑是个人与社会积极互动的体现,其伟岸的报人形象是人为构建,与美国社会价值取向一致对应的结果。

[1]迈克尔·舒德森.发掘新闻:美国报业的社会史[M].陈昌凤,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79.

[2]埃德温·埃默里,等.美国新闻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79-181,197-198,201-202.

[3]戴维·波普诺(美).社会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81-85.

[4]张建华.美利坚民族精神及其启示[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8-12.

猜你喜欢
赫斯特普利策新闻事业
有艺思:支持NFT,你会烧掉一张赫斯特吗?
“最熟悉的陌生人”——文学经典在21世纪普利策获奖剧作中的另类再现
市场经济对新闻事业的影响
中国记协发布《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2017年)》
这条“鲨鱼”有点儿贵
我国首发新闻事业整体发展报告
论市场经济对新闻事业的影响
美国镀金时代的报业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