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柳
曾有人说,一个记者的成熟需要十年的时间。但进入到了当下的科技时代,很难用那么长的时间去培养一个记者了,因为这是一个计算成本的时代。——日新月异,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共同特征。我们的幸福来自于日新月异,我们的焦虑也同样来自于日新月异。车速太快,我们就无法细细地看风景,但可以因此而享受速度与激情带来的快感,纯属生理上的,而不是心理上的,更不是精神上的。
那么,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培养一名成熟的记者呢?或者说,具备哪些条件才能成为一个好记者呢?笔者结合自身25年的电视从业经验,从七个方面讲讲记者人才的培养,希望有所启发。
首先你一定是在媒体工作。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是指报纸、电视和电台。如今网络时代的崛起,出现了所谓的新媒体,最先开始是综合网站,后来是新媒体,现在基本上都叫客户端了。另外,就是以个人名义发布信息的自媒体。
先说传统媒体,如今是哀声一片,看似江河日下,静观其还有几度夕阳红。为什么?因为既没有财政拨款,也没有广告,其收入逐年下滑严重。报纸首当其冲,电视次之,电台尚可。有些报纸难以为继,有些传统媒体还在挣扎。
再说新媒体,如新浪、腾讯、今日头条等,正如日中天,蒸蒸日上,相应也吸纳了大量的广告。新媒体目前没有自采新闻的权限,更多是集纳和编辑。自媒体目前主要集中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和微博等,以软文广告的形式获利,也很厉害。
但是,传统媒体目前还存在。一时半会儿还能活下去,直到全媒体,或者叫融媒体强大起来,它可能就会渐渐式微。不过,有媒体存在,就必然会有记者存在,而且一定要做采编一体的记者,也就是采访、写稿和编辑都是一肩挑。这样做的好处是,一个新闻稿件的质量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也让自己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新闻记者大约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新闻记者,一是专题记者(专职的文字记者、摄影记者等暂不表)。新闻记者的好处是上手快,节奏快,容易入门。但要成为优秀的记者则要努力去做专题,或者叫深度报道记者。世界上能获得普利策等大奖的,或者全世界的名记者几乎都是做深度报道的记者。
笔者就是从做专题记者开始,参与创办了名牌栏目《今晚800》,虽然仅是一个栏目,但从中获益匪浅。
不管做什么记者,你都需要一个比较大的平台。如果平台太小,如行业小报等,很难发挥才能。
白岩松说:在中央电视台,一条狗都能出名。类推,在一个小平台,你是一条龙也冒不出来。平台对一个人很重要,但等是等不来的,能否抓住机会,则决定了你的未来。
这一点不言自明,无论哪个行业,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积累,很难走远。单纯幼稚某些时候可爱,但不能做记者。学而无涯,而生有涯。什么样的知识储备最好呢?杂家最好,读师范的最好。因为他学的知识相对不深,但面比较广。
掌握知识的前提首先是对新鲜事物要有无穷无尽的兴趣,如果你自动屏蔽了许多东西,这不感兴趣,那也不感兴趣,如何学得知识呢?特别是文学、艺术、历史,甚至某些专业方面的知识,如法律、经济等等。
其次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许多人工作以后再不读书,只是读手机,没有系统地学习,成不了气候。
如果学生时代的知识是基础,后来不间断地学习就是输血、输氧,这样才能保持你的创造性,才能在一个团队中出类拔萃,立于不败之地。
就像开车一样,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开车。电视是一个能够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的职业,形象好可以做主持,普通话好可以配音,表达好可以做出镜记者,操作能力强可以做编辑,点子多可以做创意等等。但这些归纳起来,都需要有点天赋,也可以说是需要一些灵感。我们知道一个班里,总有一些读死书、死读书的人,笔记永远都是记得最详细的,但是他没有举一反三的能力,一是一,二是二,他只能无限地重复自己。而世界上从来没有两条一模一样的新闻。程式化、模式化的报道,这对一个记者来说是要命的,比如说车祸的报道,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车祸,能发现不同,就是记者的功力体现。
天赋从哪里来?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需要专注,需要坚持,需要耐心。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灵感就会显现。
我们的文化传统宣扬的是走仕途,成则一荣俱荣,不成则失落消沉。几百年的科举制度造成了一个现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唯有做官才是正途,这和我们几千年的农业社会有关,因为做官才有一切,生活才有保障。但如今这个现象已有所改变。当官不是唯一,还可以做首富。当然,我们现在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目前传统媒体里记而优则仕、主而优则仕的现象还很普遍。
有些人热衷于仕途,也比较适合当官,但做记者不能带官气。记者只有一个使命,就是做好节目,做出在社会上有反响和影响力的节目,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才能。不要幻想升官发财,目的单纯,才能成事。不排除许多人做了一辈子记者也没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但也有人因此而成绩显著。这里有点运气的成分,但也和自身不懈的努力分不开。
做记者是个高风险的职业,如果上级不挺你,不敢担当,你会很难发展。犯错误总是难免的,只要不是徇私枉法,不是有意为之,都应该多多包容。
但是,人可以选择丈夫与妻子,却难以选领导,所以对领导还是要以适应为主。如果实在难以适应就是改变,如果改变不了,只有另觅新路。
中国人讲中庸,什么是中庸?不偏为中,不移为庸。做人做事要正,做人一定要正派。如果你不够正直,心存杂念,甚至邪念,走上歧途就是迟早的事了。交朋结友同样如此,也要和正派的人做朋友。远离那些充满邪念的人。所谓跟好人学好,跟坏人学坏,就是这个道理。这和下山容易上山难是一个道理。做记者见多识广,接触人很杂,虽然都不深入。诱惑也因此增加,如何抵制诱惑是现代人的一大难题,有外国人说偌大的中国只有两个地方:一个地方叫食,一个地方叫色。因为我们古人说过,食色,性也。
这里不谈食色,只说金钱。有许多优秀的记者最后都倒在金钱之上。有些记者有能力、有天赋,非常勤奋刻苦,但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钱。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本无可厚非,但如果为了钱不顾一切,则会带来很大的不良后果,轻则为了工分拼命冲量,新闻的质无法保证。更为严重的是,如果收了当事人的钱财,如何保证新闻的公正性?甚至还有可能构成受贿罪,触犯法律法规。
正义感最为重要的是,在处理新闻素材的时候,自己心里有一杆秤,不会被自己的情绪所左右,不会感情用事,而是会站在客观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当然,社会生活不是非黑即白,有时也是灰色的。如家庭纠纷和情感纠纷类,处理时需要格外谨慎,稍有疏忽,就会陷入官司。采访双方当事人,就成为必须。
正义感是个比较虚的东西,但它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全靠自己掌握。
这世界上的是最为强大的力量就是热爱,只要爱,就能坚持。如今的人们很难在一件事上坚持很久,甚至注意力都很难集中,如低头一族。现在提倡工匠精神,就是要恢复愚公移山的精神,专一、专注,坚持下去,终会有收获。
要完成以上七点,需要多长时间呢?那就要看自己的造化和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