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林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新闻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革,但是在一些新闻报道中,或多或少地还存在这样或是那样的不足,在吸引观众以及扩大新闻影响力方面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1]。因此,只有切实转变新闻报道的模式,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积极创新,才能提高新闻传播的效果,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其更好地连接党和群众。
从以往的新闻报道中不难看出,众多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时采用的都是相同的直接报道,对于新闻的内容只是单纯地进行客观陈述。诚然,这种报道方式能够使观众清晰了解新闻的内容,但是,由于长久以来都是这种形式的报道,十分缺乏活力和趣味性,久而久之,观众便丧失了关注的兴趣,最终这一情况必然会导致新闻报道难以发挥理想的作用[2]。尤其重要的是,在如今这个发展速度非常快的社会,观众能够从更加丰富的渠道去了解新闻,尤其是容易被那些较为有趣的新闻所吸引。因此,传统的电视新闻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影响。
电视新闻最传统的作用主要还是当作国家政策制度宣传的重要媒介,在群众生活方面的报道相对较少[3]。电视新闻除了起着对国家政策法规宣传的作用,还应该是一种传达民意、增进党和群众关系的媒介,要将各项内容最大程度贴近群众,才能有效提高电视新闻的实际意义。就一些新闻节目来说,其在报道的过程中往往会引用许多其他媒体的宣传内容,虽然电视新闻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宣传的作用,但若是大量引入此类宣传资料,难免与新闻传播的初衷背道而驰。毕竟新闻传播的最终落脚点是要贴近观众的现实生活,尤其是当这些资料都能够在网络上找到时,若再次在新闻当中进行报道就难以显示出其价值了。
创新理念是指导电视新闻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从这一理念出发,将其落实到实践当中,才能真正起到指导作用。然而,这一理念并不是要与传统的电视新闻发展背道而驰,而是要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在保证新闻准确高效的前提下,要尽量将其对群众的吸引力提升。对此,就要从新闻标题到内容陈述再到最终贴近群众生活等几个角度进行改革。以湘西电视台新闻栏目为例,其在进行新闻报道时着重从新闻标题上进行改变,旨在吸引更多的新闻关注者。例如,在对“净化道路交通运输秩序,规范货运车辆源头管理”这一新闻进行报道时,其在新闻标题上进行了创新,题目为“‘迎州庆、保平安’吉凤公安分局开展‘割马槽车’专项整治行动”。当观众看到“割马槽车”时首先就会被这一词汇吸引,由于不知道何为“马槽车”,因此就想进一步来了解,这一方式有效地吸引了观众的兴趣,增加了对新闻的关注度,最为重要的是最大化程度宣传“净化道路交通运输秩序,规范货运车辆源头管理”这一工作理念。
电视新闻在改革的过程中,除了要在新闻标题上下工夫,新闻的内容同样要进行适当改变。在以往一些新闻报道中,主持人往往采用接连不断的叙述方式,尽管有非常丰富的新闻内容,但这种报道很容易使观众产生视觉上的疲劳。因为,这种新闻报道的形式总是带有一种刻意宣传的意味在里面,最后导致观众的接受度较差,也正是由于这种报道形式,群众感觉此类事件与自己的生活相对遥远,关注度自然也下降了很多。因此,电视新闻在改革的过程中,要切实从群众的现实生活角度切入,让观众有一种参与感,最终才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编排时要充分将其生活化,并利用一些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报道。同样,以湘西电视台的新闻报道为例,在报道花垣县十八洞村旅游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时,记者借助该州州委书记叶红专调研的同期声作为切入点进行了新闻报道。其中,叶红专说道:“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的十八洞村,遵照总书记‘不栽盆景,不搭风景’‘不能搞特殊化,但不能没有变化’的重要指示,坚持因地制宜,发展当家产业,形成了以乡村旅游、猕猴桃种植、湘西黄牛养殖、苗绣手工艺加工、劳务输出等‘旅游+’产业扶贫发展格局。”通过引用地方领导的这段讲话,不仅将十八洞村三年来的变化情况做了一个直观明了的陈述,同时,讲话当中还提到了习近平关于重要指示提出的几点原则,使得观众在无形中对国家政策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在新闻的报道中,还要不断追求通俗化,因为这种通俗化正是从生活中来的,能够更好地让群众产生共鸣。语言变得通俗易懂也会显得更加质朴自然。例如一些社会新闻和娱乐新闻中,“伊妹儿”(电子邮件)、“洪荒之力”的通俗的词语已经得到了普遍应用,尤其是一些在人们脑海里一直是较为严肃的政治类新闻,也不断地发生了相关的变化,如之前的G20峰会,上面就出现了一些“迷之菜名”“开药方”等比较大众化的词语来进行表达,这使得观众更加容易接受这些新闻内容。
“凤头、猪肚、豹尾”是元曲作家乔吉写作的六字真言,其中,开头和结尾尤其值得讲究。文章起头起得好,才能抓住“眼球”,结尾收得好,才能有回味。在新闻写作中,特别是在倒金字塔结构中,导语是最重要的部分。但是,新闻结尾对于受众接受心理的影响并不亚于导语。许多记者也普遍认为最后一段话是最能打动观众的情感,能使观众记住新闻的关键点,因此响亮的结尾也可以为一篇报道增彩。电视新闻结尾多采用高潮式、悬念式、未来式、事实等方式来加深观众的印象。这样,这篇新闻报道看起来就是一个统一体、一个完全的整体。例如,黑龙江电视台的短消息《林蛙不归路》的结尾方式让人深思:回家冬眠不成的林蛙最终出现在农贸市场和人们的餐桌上。目前,伊春林区林蛙密度已由过去的每平方公里l万只下降到不足1000只。今年伊春林区发生了大面积森林病虫害。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人们精神层次不断提高,对电视新闻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随着人们获取新闻的途径越来越多,并且形式越来越丰富,因此,电视新闻报道只有紧跟社会发展,不断从形式上以及内容上进行积极改革和创新,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同时,充分发挥其传播的作用,真正成为连接党政同群众关系的有效媒介,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不断发挥作用。
[1]贤娟.《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7(10):24-26.
[2]韩春阳.电视台新闻制作理念的创新与实践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5(22):50.
[3]金国花.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J].新闻研究导刊,2016,7(2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