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围
“媒体融合”最早由尼古拉斯·尼葛洛庞蒂提出,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浦尔认为,媒介融合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通俗来讲,就是把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与微博、微信、客户端APP、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有效整合起来,共享资源、集约生产、分发传播,产生最大传播效应。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蓬勃发展,媒体融合不仅成为发展趋势,更是现实需求。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51亿,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4.3%,中国网民手机上网使用率为96.3%,由此可见,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全面来临。
目前,以微博、微信、客户端APP、视频直播平台等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发展异常迅猛,抢占了传统广播媒体的市场份额,给传统广播媒体造成了极大压力。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优势明显,其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交互性强。比如:一则新闻事件发生后,新媒体可以做到全时传播、全域传播、全民传播。而相比之下,传播广播的优势却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进一步削弱,主要体现在传播范围狭窄、收听方式单一、受众互动方式老套等方面。传播优势的削弱,必然带来传播力下降,这是一个不能被忽视的重要问题。
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见》,以促进广播电视媒体转型升级,提升广播电视媒体在网络空间的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和舆论引导能力,这也表明传统广播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目前,各级传统广播都加快了与新媒体的融合步伐,并与新媒体共存、共同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尝试。
所谓“两微一端”,是指微博、微信、客户端APP。“两微一端”目前已经成为各级广播媒体的“标配”。以徐州广播为例,目前已经拥有微信公众号“徐州广播”、新浪官方微博“徐州人民广播电台”和开吧APP。这里需要解释的是,目前各地广播媒体APP的开发和使用模式不尽相同,有的是自主开发使用,拥有自己的技术团队;有的则与社会上的专业公司进行合作,达到借船出海的目的。
广播媒体的媒体融合发展,仅有形式远远不够,重点还是要在内容融合上下足功夫。无论媒介形态如何发展变化,优质内容一定是稀缺资源,也是核心优势,“内容为王”必须坚守。
内容融合可分为两方面:一是新闻和节目内容,以适合新媒体的形式在新媒体平台传播;二是传统广播节目依托新媒体平台与受众进行密切互动。
目前,徐州广播各频率节目均在开吧APP上设立了栏目社区,受众除可以在里面在线收听直播节目、随时点播已播节目外,还可以全时与栏目互动,通过发帖留言,参与话题讨论、提供新闻线索、发表对栏目的意见建议等。通过内容融合,受众黏性进一步增强,节目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热点事件因其具有的重要性和关注度,往往能快速提升媒体影响力。在融媒背景下,广播媒体应与新媒体密切合作,将热点事件打造成“现象级”事件。在这方面,徐州广播进行了尝试。
2017年11月初,徐州广播联合阿基米德FM联合发起“彭城吃货节”活动,来自上海、辽宁、江苏、安徽、山东等七座城市的8位主播汇聚徐州,组建城市电台“朋友圈”,共同探寻徐州美食鼻祖、挖掘美食故事、传播历史文化。阿基米德菠菜、开吧App等众多新媒体平台同步视频直播“彭城吃货节”,围观粉丝呈现几何级增长,显现了新媒体多元化传播的强大威力和魅力。
综观各地广播媒体的媒体融合之路,虽然都或多或少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也存在体制机制配套方面的问题,需要从组织架构、资源配置、人才培养、绩效考核等方面入手,全力推进“融媒体”改革。此外,还有依托新媒体拓宽产业经营渠道。近年来,在产业经营上,不少广播媒体也依托新媒体进行了创新改革,成效不错。
当然,广播的融媒改革还处于摸索阶段,仍存在方方面面的不足。比如,广播媒体在媒体融合中重形式、轻内容的传统思维还不同程度的存在,采编播人员新媒体意识淡薄、新媒体技能不强等,这些都需要重视。对此,广播媒体在媒体融合中必须及时在战略和战术上作出调整,以便媒体融合改革能高效推行。
媒体融合是适应媒体发展的正确决策,不容质疑、不能动摇。作为广播媒体,必须坚守信念、坚定信心,增强责任感。在传播理念、内容生产、人才培养、技术改进、绩效改革等方面,必须紧紧围绕“媒体融合”来展开。
媒体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受资金、人才、技术、体制机制等因素制约和影响,作为广播媒体不可好高骛远、急功近利,而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比如,如果自主开发APP的条件不成熟,可以借船出海,与社会上的专业公司进行合作,同样可以达到高质高效推进媒体融合的目的。
在媒体融合中,技术更新升级是基础,形式创新是关键,而优质的内容才是核心竞争力。因此,广播媒体要在与新媒体互联互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自身优质内容生产能力强、专业采编播人员水准高的优势,靠优质的内容去提升传播力和竞争力。
除日常新闻稿件和节目内容外,广播媒体还应在视频直播上下足功夫,让广播既好听,也好看、好玩。在这方面,徐州广播已经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效果不错。2017年以来,仅徐州广播新闻综合频率就进行了60多次移动视频直播。比如,“消费服务面对面——2017《行风热线》走进管道小区”“主持人带您体验首趟‘复兴号’高铁列车”“助力高考 放飞梦想”“带您一起过七夕”等新闻行动,视频直播时均引起大量受众在线围观。
媒体融合,必须靠体制机制配套,才能调动人员的参与积极性,为媒体融合扫清障碍。在这一方面,徐州广播进行了锐意改革,目前已经搭建起“扁平”结构,再造了采编播流程,要求所有采编播人员积极转型。其中,记者既要向栏目供稿,也要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供稿;要“一专多能”,不仅会采访、会写稿,还必须会摄影摄像、剪辑制作音视频、编辑制作微信微博等。同时规定,遇到重大新闻,记者必须将新闻同步推送新媒体。
在人才培养方面,定期组织人员去上海、北京等地观摩学习,同时邀请专家来徐州讲课,提升采编播人员的新媒体意识和技能。
在绩效考核方面,重新制定记者分值体系,将新媒体用稿考核提升到和栏目用稿考核并重的位置。新媒体用稿按照稿件质量和传播效果(点击率、阅读量)打分。
总之,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广播人应有足够的危机意识,做到以下几方面:坚定信心,将媒体融合进行到底;脚踏实地,推进媒体融合不可好高骛远;内容为王,在媒体融合中牢牢坚守;体制机制配套,助力媒体融合高效推行。相信只要不懈努力,广播媒体融合一定会结出累累硕果,在激烈的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