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爱国
【摘 要】“与公民的成才和就业全面挂钩”已成为国外志愿服务的首要特点,本文从分析“志愿服务在提升高校学生创业方面的不利因素”入手,提出利用志愿服务作为实例在高校推行道德和法治教育相结合的创业管理策略,探究通过志愿服务提升高校学生创业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志愿服务;创业教育;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32-0108-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2.050
【Abstract】“The full linkage between citizens growth and employment” has become the primary feature of voluntary service abroad.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unfavorable factors of voluntary service in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entrepreneurship",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entrepreneurship management which combines moral and leg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taking voluntary service as an example, and explores the adoption of aspirations. We hope that service can enhance the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Volunteer servic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romotion of entrepreneurial capability
就业、创业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也是困惑高校大学生的一道难题,更是高校毕业生人生旅途中一次至關重要的角色转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的重要性逐渐被公众认知,大学生人数日渐增长。在此情况下,由于市场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每年都有一大批应届毕业生亟待就业分配。大学生储备了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但缺乏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在为人处世方面时有不当,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困难的主要原因。志愿服务恰好就能起到提供社会工作机会的作用,能让高校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学会应用所学的书本知识,迅速融入社会生活,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优质人际关系圈。志愿服务能最大程度的拓展大学生的眼界,增强大学生创业能力。
1 志愿服务在提升高校学生创业方面的不利因素
1.1 志愿服务发展路径单一弱化创业激情
教育部2012年出台 《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把“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作为高校创业教育的新时代目标。如果仅仅把志愿服务作为创业教育的方式,其发展路径就十分单一,这往往不能与部分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关联,导致志愿活动参与度低、参与热情低的状况。若将创业教育与志愿服务发展彻底割裂,使得志愿服务范围增大、随意性提升,可能会导致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对服务方向和服务人群感到迷惑,从而丧失对该类活动或工作方向的兴趣,断送良好的创业机会。
1.2 志愿服务内容专业性低难以培养学生专业实力
要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兴趣,就需要推广相应低难度、低操作性的服务内容,使更多大学生参与其中,承担社会责任,增强合作意识。与此同时,创业需要创业者对某一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和较为频繁的实践,对志愿服务能提供的专业对口服务机会又具有极为迫切的需求。仅仅依靠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范围较广这一特点培养的交流沟通能力,不能完全弥补由于志愿服务专业性不强造成的专业开发能力方面的缺失,志愿服务和创业活动内容是否专业性强的矛盾一时难以调和。
1.3 志愿服务形式单一影响高校学生认识创业环境
我国高校鼓励学生参加的志愿服务多数由政府机构组织,活动的方式多数为集体行动。甚至部分学校以“以赛代教”,通过志愿服务知识竞赛代替具体实践。这往往导致志愿服务的参与者、管理者甚至服务对象所处的交际环境较现实社会环境简单,给创业学生造成社会人际关系很简单纯粹的错觉。这种方式的志愿服务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参与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危险,无法让学生完整领略社会百态,树立正确的创业心态,难以从根本上辅助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
1.4 志愿服务活动定位与创业方向常常相反
创业往往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只有牢固树立机遇意识,敏锐的分析世界科技创新大势,紧抓科技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基础前沿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技术研究领域提高原始创新力就可以完美抢占未来发展先机和主动权。这个机会就是选定创业方向的最有效依据。而志愿服务更多偏重于社会人情感或物质的需求,不以牟利为目的,尽管能一定程度上提升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中的责任感,但并不能增加志愿者的创业热情,提升其创业方向选择方面的能力。志愿服务和创业的目的从根本上相悖,前者旨在为全社会各阶层人士谋求共享舒适生活的可能,后者旨在将学识与创意以产品的形式售卖并获得相应的利润。在这种矛盾尖锐存在的情况下,前者对后者的促进作用就淡化了很多。
2 探究志愿服务提升创业能力的具体策略
2.1 多渠道推行志愿服务提升高校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方法
2.1.1 从高校做起
高校应当站在国家发展的高度,以志愿服务的形式,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将创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联系,让大学生将国家利益和个人发展相结合起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高校要充分发挥团组织的作用,通过团组织将志愿服务和提升创业能力相结合,探索适应学生创业需求的方式,开展好创业教育。因此在基于志愿服务平台高校创新创业浓度提升过程中,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提升做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志愿活动参与观念和积极的参与目的,明确参加志愿服务为实现价值,而并非追求名利,消除功利心理。
针对志愿服务宽泛不够专业的问题,高校可以优化服务内容和选择程序,在能力范围内尽量为学生挑选出一些可以锻炼专业能力、提升个人素养的志愿服务项目,并以此来改善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走形”不“走心”的弊病。
2.1.2 从企业做起
为达成志愿服务专业化和效用最高化,企业应主动联系高校开展一些公益类型的志愿服务,同时规范服务内容和过程,给提供学生一个安全正规的志愿服务活动平台。以新发展理念指导,努力维护并完善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和社企的和谐关系,将创业这种劳动方式不断推广,培养高校大学生运营、组织、运用服务的能力,促进学生技术创新创业方面的思考判断和危机处理能力。同时企业应当利用先进技术和知识力量为国家鼓励的“万众创业”做出贡献,加强校企联络,提供创新环境和创业机会,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素质提升、志愿服务浓度的提升,还能加快开放式创新企业的建设。
2.1.3 从政府做起
2015年6月1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其中的30条政策措施无疑为全国创业者提供更有力的支撑,这30条政策从政府的角度做起,对广大群众创业创新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充分考虑到创业面临的政策、资金、产业、环境等九大方面。政府要关注长远发展,努力促进学生志愿活动变“浅尝辄止”为深度专业化服务,扩大项目面,简化工作内容,增加其效用以进一步满足大学生需求。
2.2 多种意识培养通过志愿服务增强高校学生的创业能力
志愿服务和创业精神之间具有“勇于创新、敢当风险、团结合作、坚持不懈”等共同的行为特征,因此应当重视大学生创业过程,正确引导大学生理解创业与创业精神的关系,理解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创业精神的意义,从而能够理性地对待创业。当代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志愿服务引导高校大学生培养以下几点主体意识:
2.2.1 独立意识
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担当和责任意识,具备历史责任感,努力从自身做起发展自己,学习德法,以自身的创业热情和创新思维的涌现来体现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从而由小而大,为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由此看来,适当的独立意识自觉的内化了社会责任感和创业创新意识,而责任意识可以作为青年人必备的素养,创业创新意识也可以作为青年人实现个人梦想、发挥个人能力的引导,能更好促进自身的良好发展。通过志愿服务活动的帮助,责任意识在高校生中普及,同时这种独立担当的意识又可以让高校生对于创业畏首畏尾的态度得到较完美的改善。
2.2.2 主动意识
人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够更好的改造世界,假设个体没有相对强烈的主动意识,便难以在实践活动中体现其独立性,因此该生的独特性就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也不能更充分将个人才能特长表现出来。
大学生是接受理論化教育的主体,就业率和市场需求是大部分高校教育的导向。高校所有工作的最终目标和大学生自身的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优秀人才、给大学生创造美好未来的同时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利用志愿服务活动浓度的提升发展大学生个人能力和就创意识是十分有效的。但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学习与教学活动发生偏离,教学效果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这时就需要学生通过短时间的志愿服务加深对课本的理解,调动主动意识,发现个人兴趣所在,突破形式化的创业教育,迈出创业的第一步。
2.2.3 创新意识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通过志愿服务挖掘大学生的潜力,进一步培养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让大学生能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并能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理想化地创新,为推动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一个具有创性意识和思维的民族必然是追求进步,积极上进的。作为新时期的当代大学生,只有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满足时代与社会的需要。各类志愿服务在校园里的推广和普及,让志愿者更加广泛的为社会关注,提升了学生的就创热情,促进了创业活动的规模效应的提升,这样高校大学生才能更容易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使自身成为时代的主体,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并实现自我价值。
3 总结
志愿服务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将其灵活运用在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上会获得更多的社会效益,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难题,可提升国家青年接班人的经济素养,从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我国开展志愿服务类的社会工作最应该注意将之与创造新知识联系,以多种方式和多样形式鼓励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以提升自我能力,这一新的育人途径无疑是一次新的实践,这种实践必然会给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提供全新的平台。服务理念的深入下达和更多就业平台的展现显然会给大学生创业提供正确的方向,并引导他们用正确的方式方法获取社会财富,最终回馈社会。
【参考文献】
[1]吴方鹏.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创新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15(2).
[2]乐国安,张艺,陈浩.当代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学探新,2012(2).
[3]曹继军,颜维琪.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如何发力[N].光明日报,2016-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