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多多
“共享”在2017年火了,从业11年的外科主治医师张启军说:“大家都在共享车子、共享美食,我要活得与众不同一点,共享自己。”
提起主治医师,贵、忙、专等词就在患者脑海里跳了出来,好不容易买个专家号,很多患者依然抱怨:“只是想要个靠谱的结果,前面还有4个人,却要等3个小时。”谈到这些,张启军说:“虽然医疗水平大幅度提高,但在大多数患者看来,缺了主治医生的‘捧场,还是缺点‘味道。”
张启军40多岁,凭借精湛的医技,成为了同行眼里的老师。只是让人意外的是,他在患者眼里却是“傻”医生。说他傻,是因为他对患者像亲人一样,常常无条件服务。2015年,他曾救助过一对患肝癌的夫妇,因为家里贫困无法支付那么多的医药费,被迫离开医院。前一天还在熬夜研究手术方案的张启军,得知患者消失了,一个电话就把他们叫了回来,回来后的手术费,他又垫付了不少。
好不容易在家休息一天,张启军也“傻”得淋漓尽致。有点小病,大家都喜欢让他给个建议,他乐此不疲。有一次凌晨一点,小区里的两位邻居还来向他询问身体症状。妻子嘴上不说,心里却不高兴。有时候看丈夫太忙,她也忍不住抱怨:“他们不掏钱,你却掏心掏肺。”张启军听完哈哈大笑,说了句:“我专门研究心肺,不掏出来,怕是研究不透。”
说归说,笑归笑。妻子打从心底里心疼张启军,总想为他做点什么。
2017年年初,妻子看到网上介绍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器等各种各样的共享模式,突然来了创意,与其让大家零零散散地询病问药,不如共享“医生”。妻子将这个想法一说,张启军眼前一亮,觉得可以试一试。
说做就做,每逢周六,张启军就义务为大家做一些简单有效的诊断。听到消息后,社区大部分患者都来排队。通过共享,张启军确实将一些患者集中起来,大大节省了时间。但是时间一长,其他社区的患者也会跑过来,人越来越多,精力不够了。累倒是其次,因为没有有效的医疗检测器材,张启军最怕的还是延误患者的最佳救治期。有一次遇到一位腹部疼痛的患者,怎么询问都说是胃部疼痛,直到后来用仪器检测,确诊为了急性阑尾炎。
没有精确的仪器,单靠经验,张启军觉得还差点“准头”。回到医院后,张启军就将这个想法告诉了院领导,希望可以带着一些医疗设备进小区。没想到院长听完,说了句:“既然要共享医生,哪能就你一个人?”
与以往义诊不同,医院提供的“共享医生”全部是院里拔尖的主治医师。借鉴张启军前期的经验,医院还提供了预约“共享医生”的系统,根据某地患者的多少分配人员。很快,“共享医生”就来到了大家的身边。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一些同行以及患者来到了张启军家,面积不大的小屋瞬间热闹了起来。饭桌上,大家在感谢医生的同时,也谈到了乡村医疗的落后。于是有人建议,让“共享医生”走进乡村。张启军听完,笑笑说:“这个想法很好,就是不知道妻子舍不舍得。”话刚说完,妻子立马回了一句:“‘共享医生可以,就是别把我老公共享了。”一桌子人,瞬間笑开了。
2017年年底,张启军和同事正式踏上了乡村“共享医生”的路程。前路漫漫,压力很大,困难也很多,但是张启军说:“无论前路多么艰难,我都会像这个笑着的太阳表情,照亮每一个生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