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把关机制索因

2018-02-21 17:49:31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23期
关键词:微信信息

武 凡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卢因在1947年发表的《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提出了“把关人”理论,这是“把关”一词首次出现。紧接着,美国著名传播学者DM怀特将这个概念引入传播领域,在他看来,新闻媒介在报道过程中,会对信息进行挑选和过滤,记者和编辑会按照自己的规范和价值选择信息,充任“把关人”。

1 自媒体平台的把关人

通俗来说,媒体就是信息宣传的载体或平台。由于互联网迅猛发展,兼具自由性和自主性的自媒体平台层出不穷。自媒体时代,信息大量自由迅速传播,让人不禁思考:新时代信息传播有没有“把关人”?谁来扮演“把关人”的角色?具体是怎么“把关”的?为此,笔者分析并总结了目前市场上主要自媒体平台的把关机制。

1.1 个人把关机制

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媒体传播趋于平民化、通俗化、人性化,个人“把关”强势亮相。

普通大众可以开通订阅号发布消息,更能订阅各种账号接收信息。所以,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的发布者和订阅者都能充当信息的“把关人”。

1.2 社会组织把关机制

在新时代,传统媒体也在进行新媒体改革,朝着融媒体的趋势发展,大部分传统媒体以及政府、企业等官方部门提供线上服务。以“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官微”为例,运营团队为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运营中心人员。发布一条信息如学院大事件,内容会由文案组成员完成,文案组负责人一次把关,中心编辑会进行二次把关,负责排版推送的成员进行三次把关。

1.3 平台把关机制

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信息的承载与传播渠道,也会对发布在平台上的信息进行把关。微信公众平台官方运营团队的“把关”更明显表现在信息发布之后。账号如涉及传播公共安全和不良信息,受众可以主动举报,实时监测的微信公众团队会注意到,并且进行受理和审核,核实后将删除相关消息,对订阅号实施功能禁用甚至封号等惩罚。

1.4 政府把关机制

2018年3月,中共中央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改为中国共产党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统一领导与协调管理。近年来,我国相继颁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针对互联网的法律法规,以及《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倡导公民遵法守法,积极推动互联网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打造健康绿色向上的自媒体环境。

2 自媒体环境下把关人角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自媒体环境下把关人角色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面的表述,我们了解到微信公众平台的把关人平民化、非专业化,而且平台及政府的把关行为主要发生在信息传播之后。把关机制不够完善,或引发负面效应。(1)虚假消息:自媒体追求速度,紧跟热点,靠吸引读者来赚取流量,信息传播过程中容易出现大量谣言。(2)恶意营销:在整个市场范围,优质资源的稀缺和受众的导向偏差给许多投机者以恶意营销的机会,如微信链接的转发赢得拼锦鲤、不实名福利卷以及各种非法抽奖小程序。(3)侵权行为:微信平台在发文之前并不会进行严格把关,机器把关存在一定的漏洞,之前推送的但未标注“原创”的文章并不在原创库中,其他账号随意转载,平台不会禁止,从而发生侵权现象。

2.2 自媒体环境下把关人角色存在问题的原因

2.2.1 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增长

随着众多新技术出现,互联网在地球表面铺开了一张大网,实现了由点对点到面对面的地毯式传播。信息恣意生长,在整体机制的运作下,社会热点成为爆点,现象与消息则化身冷事实,在冷与热之间实现“信息核弹”的聚变和裂变。

2.2.2 “镜中我”中“他我层面”的隐匿

在社会学中,每个人以个体存在伴随着社会关系,在手提电脑和手机移动端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以私密性为主的个体传播会降低社会束缚,致使网络成为网民的情感发泄场。尽管互联网生态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但形成围观群体的负面舆论场仍旧会干扰信息路径,从而砍断把关链条。

2.2.3 传播者与接收者的“转译”错位

在任何舆论场域,信源发出的与接受的准确性取决于传播者和受传者身份、地位、受教育程度是否相似或一致。在编码自成体系时,解码的不完善极可能导致整个信息传播缺乏正确性,发出时为信息A,接受时则变成信息B。译码的正确合理性决定了是否存在相同的环境空间,把关断裂产生的主要原因为话语体系存在巨大差异。

2.2.4 两级传播中“隐形人”社会义务的缺失

在社会群体中,反馈环节的断裂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处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精英阶层,另一方面则为生活在不知不觉当中的平凡人。高度运转的机械社会让更多人在忙碌的同时隔断了许多信息,同时当前许多APP的个性化版块的设置让许多人通过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模块,逐渐形成信息茧房。

3 做好自媒体“把关人”的举措

在信息时代,信息的准确性十分重要,我们经济生活的正轨受到深刻影响,决定了精神世界的安宁,在人类文明构建的话语体系中充当着守卫者的角色。因此,把关主体和把关内容的把关标准需要严格要求。

3.1 提高公民媒介素养与网络安全意识

每个公民都要树立积极正确的态度贯彻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要不断提高媒介素养与网络安全意识。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链接着一张网,这恰恰也是每一块砖石。

3.2 平台管理者需互相协作,层层把关,严谨审核

《中国青年报》曾报道,某些微信商城“高额返现”暗藏陷阱,数名消费者受害,可是腾讯在接到消费者投诉后,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最后微商跑路,消费者的购物款难以追回。平台管理者应该互相协作,层层把关,严谨审核,尽可能减少不良隐患。

3.3 政府网络约谈,加上管控奖惩

自媒体的“自”有两重含义:自觉和自发。在政府网络约谈方面,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使自媒体自我约束、管控,赏罚并举,形成一个良好的媒介生态系统。

4 结语

互联网发展迅猛的当下,自媒体传播对传统“把关人”带来了挑战,也使其有了新的诠释与思考。中国的媒体环境愈加复杂,使全方位把关信息常态化,多角度建构权威的信息链条,让真相不再等待,舆论更加冷静。当然,这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公司平台和广大网民的共同努力。只有正确认识自媒体时代把关人出现的新变化,并利用多元驱动进行相应调整,才能创造健康有序的自媒体环境。

猜你喜欢
微信信息
订阅信息
中华手工(2017年2期)2017-06-06 23:00:31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展会信息
中外会展(2014年4期)2014-11-27 07:46:46
信息
建筑创作(2001年3期)2001-08-22 18:48:14
健康信息
祝您健康(1987年3期)1987-12-30 09:5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