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莲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在当前的学术交流中,由于不同领域的学者各自对概念的理解差异,从而可能产生隔空争论的现象。针对此现象,界定“渝派电影”越来越有必要,笔者将建立在适应商业发展上的“渝派电影”进行两个层次的概念界定。从广义上来说,“渝派电影”即含有“重庆元素”的电影,包括历史、人文、景观等与“重庆”密切相关的电影;从狭义上来说,“渝派电影”是讲述重庆人的故事,或者发生在重庆并饱含重庆特色的电影,它不是“客串”,而是“主演”。概而言之,对“渝派电影”概念需形成一个共识——渝派电影就是以重庆的人文精神为主旋律,并以此作为研究渝派电影商业美学价值的贯穿思路。
除此之外,更应该悉知的是,在不断商业化的电影市场,电影的商业美学便是电影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艺术设计和创作,渝派电影凭借着怎样的特征使其有立足之地?首先,创造独特的影视时间和空间。渝派电影在创作过程中注重时间感和空间感,用不同的空间运动展现不同的人物关系和叙事背景。其次,创造唯美意境,表达独有寓意。渝派电影以“山城”著称,青山绿水自然是作为讴歌的重点对象,但是单一地谈论山水难免欠缺说服力,而借助青山绿水创造出一种唯美意境再塑造人物讲故事,便独有一番风味。最后,吸引观众注意力,引发人们思考和联想。渝派电影之所以能有“渝派电影”这一定义,是因为它从自身角度展现了其独有的魅力,使得观众就此进行个性化的思考和遐想。
综上,“渝派电影”是以重庆人文精神为主旋律的电影,从商业美学角度来看,它是服务于商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重庆电影是商业电影,它也有独有的美学价值和艺术内涵。基于此,下文将从“叙事”和“文化”两个层面解读渝派电影,深入探析渝派电影的商业美学价值。
审视现有的渝派电影,诸如《巴山夜雨》《火锅英雄》《幸福马上来》等,其商业美学价值主要是因为题材源自于普通的现实生活,没有华丽的场景,也没有高超的特效,却以“黑色幽默”的方式演绎了比较朴实的生活。如《幸福马上来》中,马尚来作为老牌调解员,无论其调解道路多么曲折,却是深深融入了群众的生活中,包括拆迁、离婚、整容等,也是人们生活中细微普遍的事情,“一花一草一天台”都是人们在生活中留下的痕迹。《火锅英雄》也从小惠的工作不顺利,刘波的好赌、欠债、偷电等生活状态淋漓地展现了“重庆崽儿”“草根”的市民姿态。再如《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重庆的大街小巷、江边、小面、火锅、江小白等都是人们目睹的生活。总之,渝派电影的特色之一就在于其叙事是源自生活、扎根生活的,让人们在生活的浮浮沉沉中寻找到自己的身影,进而感知渝派电影的文化内涵。
无论是影片中的方言“要得、哈奔儿、磕得平”,还是地方美食“火锅、串串、江小白”,我们都不难发现,渝派电影的商业美学价值蕴涵其中,并且,一直坚持着打造本土文化。这些本土文化的背后可以见证的是城市的发展和人文精神的魅力。比如王小帅导演的《日照重庆》,表面是一部家庭剧情片,实则让我们从人物将如何面对重庆的一切和自己的内心进行思考,本土的文化一直在那里,怎样去获得心灵的返璞归真又是另一回事。《幸福马上来》从语言、美食、风景(地标)等方面都突显了本土文化,而最重要的是,透过这些元素,能感知到的是本土文化所能支持的不仅仅是人们的生活,更是人们生活下去的勇气。人们受着本土文化的熏陶,不断地捕捉着生活的味道,从而获得内心的归属感。
渝派电影将重庆独特的城市气质贯穿于影片,诸如以朝天门、解放碑、观音桥等城市空间为载体,以大众视角为出发点,对地方文化进行了审视和深思。面对商业化的电影市场,渝派电影拥有属于自己的商业美学价值。但是,渝派电影若是想要寻找到自己的突破口进而弘扬城市文化,就需要在商业和艺术之间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