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万玲
从学术传播的角度谈科技论文写作
吴万玲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北京 100029)
尽管我国科技论文的数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但仍存在质量不高、引用率较低等问题,除了缺乏研究原创性,论文的写作水平不高是一个重要原因。编辑在为作者提供论文写作指导时,需从学术传播的角度结合自身的行业特长与经验指导论文的修改。不同于提供一般的写作方法技巧,在参考国内外关于科技论文写作指导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提出了写作的角度、文章的逻辑以及重要性排序等3个易被忽视的方面,建议在对作者进行写作指导时予以重视,以切实提高论文的写作质量,增强传播效果。
科技论文写作;学术传播;写作的角度;文章的逻辑;重要性排序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研实力的迅速提升和对科技期刊建设投入的增加,国内科技期刊得到了快速发展,有一批优秀期刊被国际上重要的数据库收录,有部分期刊甚至跻身同领域内高水平刊物行列。围绕如何提高办刊水平、如何扩大刊物影响力,已有很多相关的讨论和研究工作。然而,刊登论文的质量是决定刊物水平的核心因素,完善的平台建设、先进的传播机制,归根结底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学术期刊作为内容的提供者,肩负着发现、整理、加工优秀学术成果的使命。许多国际知名的学术出版机构都会为作者提供写作指导服务,包括邀请有丰富论文写作经验的学者撰写指导文章、开展作者讲座、提供有关论文写作的网络课程等。我国科技论文的数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但整体来看存在着质量不高、引用率较低的问题,主要原因可归结为研究工作的缺乏原创性和成果表述的草率[1]。编辑在出版过程中扮演着为作者提供论文写作指导的角色,而这种指导又不同于该领域专家的写作指导,更多的是从学术传播的角度,结合自身的行业特长与经验指导论文的修改。目前国内关于科技论文写作指导的文章大多只是关注于标题、摘要、结论等部分的撰写方法[1-3],本文在参考国内外科技论文写作方法指导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提出了一直以来在论文写作中被忽视的影响传播效果的几方面因素,以期为帮助作者提高写作水平、提供系统的写作指导提供借鉴与参考。文中所举例子均来自笔者在工作过程中加工整理的稿件。
要使论文被审稿人认可、被读者引用,只是按部就班地写出所做的工作是不够的,还需要让读者确信这项工作的正确性和重要性,且可以为同领域内其他学者提供帮助与启发[4]。因此,作者写作时所处的角度非常重要,可以说是影响一篇论文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与只是站在展现作者自己科研思路、研究成果的角度相比,从读者角度出发,站在论文是为读者提供信息的角度而写作会得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1) 将作者已知默认为读者已知。一般作者在撰写论文时都已经历了前期的文献调研、可行性论证、实验实施、数据的分析总结等阶段,对所研究课题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和思考,因此在开始论文写作时对内容已经非常熟悉。而带着这种心态进行论文的写作,很容易造成专业术语或缩写滥用、句子语义不明确、前后内容跳跃过大等问题。就笔者接触过的此类实例,作者通常的误区是将作者已知的信息等同于了读者已知。这类问题较多地出现在摘要、实验方法、结果与讨论部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摘要部分,作者站在自己的角度忽略必要信息的说明,或不加解释地使用专业术语和缩写,会将潜在读者限制在一个狭小的专业范围内,影响文章的传播和引用。以下是一个摘要中的句子:基于蜂蜜中四环素残留的间接竞争酶联核酸适体分析法(ic-ELAA)研究,就ELAA中非特异性吸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细致分析并探讨了降低非特异性吸附的措施。在这个长句中,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其中,最为大众所熟知的词语是蜂蜜,其次是四环素残留,然而若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则很难明白非特异性吸附、间接竞争酶联核酸适体分析法(ic-ELAA)和蜂蜜中的四环素残留有何关系,对于作者来说这是他已经熟知的一个知识,可能认为无需写明,然而对于更大范围的读者来说要完全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并不容易。
(2) 局限于论文现有成果[4-5]。此类问题常见于摘要和结论部分。作者只关注于如何将自己的研究发现和结果展现出来,往往忽视了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对研究结果进行论述。实际上,在学术传播的角度,与作者在研究中的发现相比,更重要的是这项研究成果能够带给他人的启发。有很多文章的结论仅仅是主体部分各个要点的简单总结,太过具体于某些实验数据与条件,反而失去全局性,看不出会对该领域的其他研究带来何种影响,自然不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以下是一个结论的例子:作为氧还原反应的催化剂,N-G-F材料具有较正的起始电位(-0.1 V),较高的峰值电流密度,其中动力学电流密度k达到9.1 mA/cm2,并且具有四电子转移反应特征,这些性质均优于商业化的Pt-C材料。因此,所制备N-G-F材料是一种较好的氧还原反应催化剂。此结论的落脚点在于文章所制备的材料是一种比目前商业化产品性能更好的催化剂。读者通过对文章主体部分的阅读,可以了解该材料的制备过程、主要性质及性能,又通过结论部分获知了该项工作的主要成果。除此之外,读者还能从结论中获得什么信息吗?恐怕没有。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仅局限于论文现有成果的写作。
以学术交流为目的的论文写作不是自说自话,而是在写作过程中始终意识到读者的存在,关注文章的可读性,以及文章内容会带给读者的帮助。
以下是对1.1节问题(1)的摘要中句子修改后的版本:以检测蜂蜜中的四环素残留为例,构建间接竞争酶联核酸适体分析法(ic-ELAA),就ic-ELAA中非特异性吸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细致分析,探讨降低非特异性吸附的措施。修改后的句子分为了4个短句,将间接竞争酶联核酸适体分析法(ic-ELAA)、非特异性吸附和蜂蜜中的四环素残留的关系清晰地表述出来,并且将文章所做工作分了3个层次进行表述:先构建方法,再分析影响因素,最后探讨措施。与原来的版本相比,更易被较大范围的读者所理解,可读性大大提高。
1.1节问题(2)的结论修改后的版本如下:作为氧还原反应的催化剂,N-G-F材料具有较正的起始电位(-0.1 V),较高的峰值电流密度,其中动力学电流密度k达到9.1 mA/cm2,并且具有四电子转移反应特征,这些性质均优于商业化的Pt-C材料。因此,所制备的N-G-F材料是一种发展前景良好的氧还原反应催化剂,它较好的催化活性,使得由无金属催化剂替代贵金属催化剂成为可能。与之前的版本比,修改后的结论不仅展示出了论文工作的主要成果——得到具有良好催化活性的材料,并更进一步向读者揭示了此项工作对该领域的意义——无金属催化剂替代贵金属催化剂成为可能,它站在为后续工作和其他研究者提供启发的角度,从一个较为平淡的结论变成了一个更有可能给读者留下较深印象的结论。
一篇优秀的科技论文不仅需要出色的科研成果,更需要将这些科研成果富有逻辑性地表述出来。逻辑将文章中的语句、段落粘合为一个整体,清晰的逻辑可以使文章结构条理、主题突出,读起来流畅自然。原本很好的工作成果,如果写作时对逻辑问题不加以注意,审稿人、读者对其的认可度很有可能大大降低,从而影响文章的传播。本文中的逻辑问题分为语句的逻辑和结构的逻辑。
句子的内部,句子与句子之间,都需要有清晰的逻辑关系,而一些文章中的语句常常是前后跨度太大,词语和语义没有延续性,或者从一个话题突然转向另一个话题,没有丝毫的过渡,让读者很难明白作者的思路所在。下面是一篇文章引言中的第一句话:铝合金在侵蚀性离子环境中会发生腐蚀,局部腐蚀是尤为严重的腐蚀行为,α-Al固溶体作为阳极被腐蚀[1]。多数读者对此句想要表达的意思都会有些困惑,主要原因在于最后一句与前两句之间缺少逻辑上的连续性。从前两句得到的信息为铝合金发生腐蚀、局部腐蚀尤为严重,而最后一句的内容与前文的信息间有何联系却没有写明,因此有必要在它们之间建立逻辑上的联系,具体为:铝合金在侵蚀性离子环境中会发生腐蚀,局部腐蚀是尤为严重的腐蚀行为,在局部腐蚀过程中α-Al固溶体作为阳极被腐蚀[1]。修改后的句子通过在最后一句添加一个介词短语,建立了与前句的逻辑联系,使整个句子的意思变得清晰。
结构的逻辑问题常见于引言和结果与讨论部分。引言是基于该领域的已知从而说明论文在何方面填补了未知,它的作用不是综述文献而是树立问题[6],而有相当一部分文章的引言对于相关研究工作的说明只是举例文献的堆砌,读者既无法看出文献之间的关联,也看不出文献与文章主题的关联。这种逻辑的缺失使得引言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既不能为读者提供系统的研究背景,也体现不出论文工作的价值。结果与讨论部分是一篇论文学术思想的精华所在,围绕结果进行的讨论决定了一篇文章学术水平的高低。在结果与讨论中,数据需要进行分析讨论才有意义,脱离了诠释的数据只是数字而已。然而总有一部分文章的结果与讨论只有对图、表中数据的描述,根本没有相应的解释说明,这对于表现文章主题几乎是没有帮助的。对于另外一些论文,则很难看出结果与讨论各部分间及其同文章主题间的关系。把与主题不相关的结果放在论文中,主要是由于这些作者认为实验已经做了,如果不写在文章里,数据会浪费,但是这样的结果放在文章中反而会起到干扰主题的作用。结果与讨论各部分间的排序也需要具有逻辑性,或者是按照时间顺序,或者是按照与主题的相关性顺序[5]等等,不注意这一部分的逻辑,会造成整体结构散乱,无法很好地对主题进行阐述说明。
建立语句间的逻辑包括两个方面:①合理安排旧信息与新信息的位置[7]。所谓旧信息是指前文中已出现的概念,而新信息则是将要出现的需要加以介绍或强调的部分。合理安排两者的位置即考虑到阅读时逻辑的连贯性,旧信息应放于句首作为主题,新信息则放于句子的后半部分用以强调,这样可以为读者消除前后句子间的逻辑间隙。如:实验系统主要由气体输送系统、液体输送系统和冷凝室组成。气体输送系统包括风机、蒸汽发生装置、电加热器;液体输送系统包括离心泵、储水池和冰水机。在第二句中,“气体输送系统” “液体输送系统”是旧信息,“风机、蒸汽发生装置、电加热器”以及“离心泵、储水池和冰水机”是新信息,旧信息作为句子的主题放于句首,起到承接上文语义的作用,而新信息放于句子的后半部分作为新的概念出现,是作者想向读者介绍或强调的部分。②表示逻辑关系的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如然而、但是、因此、所以、首先、然后、再,等等。这些关联词的使用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前后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语义的清晰表达。如:使用超声波联合双氧水的方法对连续碳纤维(CCF)进行不同时间的表面氧化处理,以聚酰胺(PA)为基体,热压制备连续碳纤维增强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这句话是一篇文章的摘要里对所做工作的描述,连续碳纤维增强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是由连续碳纤维作为增强体、聚酰胺作为基体制得,对于制备过程来说,存在一个先后次序,而原句中并没有对此逻辑关系的说明,以至于读者可能需要一定的专业基础才能对此制备过程有清晰的了解,要增强这句话的逻辑性,只需要简单地加一个表示先后次序的关联词即可:使用超声波联合双氧水的方法对连续碳纤维(CCF)进行不同时间的表面氧化处理,再以聚酰胺(PA)为基体,热压制备连续碳纤维增强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
结构间的逻辑包括局部结构和整体结构。引言、实验部分、结果与讨论、结论等是一个个局部结构,局部结构内部需有其自己的逻辑。以引言为例,引言部分通过介绍课题背景、相关研究工作,从而提出待解决的问题或领域空白,再进一步说明论文工作在何方面、何种程度上解决了此问题[6],这是引言的意义和作用所在,课题背景的阐明、文献的列举,都是为此目的服务的。依照这个逻辑撰写引言,可避免举例文献简单堆砌、引言作用不明确等问题。而整体结构逻辑的基础是全文需有一个明确的需要阐明的主题[8],各个部分都是为阐明此主题服务的。在撰写每一部分时,需认识到此部分对文章主题有何作用,怎样可以更好地对主题进行阐述。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整体的逻辑,可使全文结构紧凑、主题明确。此外,还需注意首尾呼应的问题,即结论和引言要达到某种程度的呼应,从引言的提出问题,到结论中对此问题在某种程度上的解决[4],这种逻辑上的完整性是一篇优秀论文的必要条件。
重点语句位置的摆放问题常见于结果与讨论部分。结果与讨论部分是一篇文章可以给审稿人和专业读者提供关键信息最多的地方,此部分大多围绕实验数据诸如图、表展开,每一个段落都有需向读者说明的问题。那么,段落中的重点语句应该放在什么位置呢?很多作者的习惯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即先对现象进行描述、分析,最后给出结论,先解释,后解答。这符合作者的思维、推理过程,然而站在面向读者的角度,却并不是一个较好的写作策略。推导、分析过程固然重要,但作为读者,往往更关注问题的答案。按照作者的思考进程写作,读者要读完整个段落才能得到最重要的信息,如果段落太长,甚至都不能保证读者会始终跟随作者的思路直至到达末尾的结论。以下是一段围绕结果的讨论:
所有样品的k值都在0.35 nm~0.40 nm范围内,表明在本文工作中,不同链结构并没有对聚氨酯链的柔顺性产生明显影响。然而,聚氨酯链中不同的非平面环含量却对链弹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图3(a)所示,s随IPDI含量,即非平面环含量的增加而几乎线性减小。可以通过IPDI含量最低和最高样品的s值,大致估算出其他样品的s值。s越小,说明分子链的弹性越好,更易被外力拉伸。由于IPDI系列样品的结构和软段含量是相似的,以上结果表明是硬段中非平面环含量的差异导致了分子链弹性的变化。当施加相同的外力时,含较多非平面环的分子链更容易形变[7]。
这段讨论就是典型的按照作者的思维进程来写作的,由现象到结论,由解释到答案。就这一段的内容而言,其试图说明的主要问题可以认为是最后一句,即“当施加相同的外力时,含较多非平面环的分子链更容易形变”,这也应该是作者最希望读者记住的部分,但就效果而言,它所在的位置却并不能起到强调的作用。将结论放在最后符合实际分析过程,然而作为全段最为重要的信息点,结论放在最后并不符合读者的阅读需求。
按照重要性排列意味着将重要的信息放在段落的开始[4-5],结论、答案在前,对结论和答案的解释说明在后,且根据解释说明与结论的相关程度排列它们的先后次序,最相关的放在前面,次要的在后面。这种把重要的放在最前面,而不是留在最后面的写作策略,可以使读者迅速抓住最有价值的信息,了解整个段落要阐明的主要问题。以下是对3.1节中的例子修改后的版本:
当施加相同的外力时,含较多非平面环的分子链更容易形变[7]。图3表明,聚氨酯链中不同的非平面环含量对链弹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图3(a)所示,s随IPDI含量,即非平面环含量的增加而几乎线性减小。可以通过IPDI含量最低和最高样品的s值,大致估算出其他样品的s值。s越小,说明分子链的弹性越好,更易被外力拉伸。而所有样品的k值都在0.35 nm~0.40 nm范围内,表明在本文工作中,不同链结构并没有对聚氨酯链的柔顺性产生明显影响。由于IPDI系列样品的结构和软段含量是相似的,以上结果表明是硬段中非平面环含量的差异导致了分子链弹性的变化。
修改后版本将原来最后一句的结论放在了段落的开始位置,紧随其后的是结论的直接论据,用以支持该论点,而将与结论关系不密切的语句后移。这种按照语句重要性的重新排序,使得重点部分得到强调,段落的主题得以突出,整体的结构更加清晰。
提高期刊水平、扩大论文的影响力应从源头上着手,即从改进论文的可读性、可传播性出发,打造高水平的论文。编辑在实际工作中,要广泛吸收国内外关于科技论文写作的经验指导和方法总结,针对作者易忽视的写作误区,在写作的角度、文章的逻辑以及重要性排序等3个方面加以重视,协同作者使论文的质量和传播效果更上一个台阶。
[1] 马晓华,杨立涛,徐梅,等.科技期刊编辑扮演双重角色提高论文被引频率[J].编辑学报,2014,26(增刊1):41-44.
[2] 王晓华,闫其涛,程智强,等.科技论文中文摘要写作要点分析[J].编辑学报,2010,22(增刊2):53-55.
[3] 林本兰,刘俊英,蒋滔,等.高校学报化工类学术论文摘要的写作方法[M]//学报编辑论丛.2008:102-105.
[4] English Communication for Scientists Unit 2: writing scientific papers [EB/OL]. [2017-08-01]. http://www. nature.com/scitable/ebooks/english-communication-for-scientists-14053993/118519636#bookContentViewAreaDivID.
[5] WELLS W A. Me write pretty one day: how to write a good scientific paper [J]. 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2004, 165(6):757-758.
[6] VITSE C L, POLAND G A. Writing a scientific paper: a brief guide for new investigators [J]. Vaccine, 2017, 35:722-728.
[7] GOPEN G D, SWAN J A. The science of scientific writing [J]. American Scientist, 1990, 78(6):550-558.
[8] GEMAYEL R. How to write a scientific paper [J]. The FEBS Journal, 2016, 283: 3882-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