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江苏省东台市为例

2018-02-21 10:03谢小军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8年16期
关键词:东台市车间智能化

王 健, 谢小军

(东台市技术改造项目办公室, 江苏 东台 224200)

引言

智能制造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和核心内容,也是新常态下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进结构性供给侧改革,促进产业迈向价值链和创新链中高端,建设制造强市的必然选择。

1 智能制造发展现状

近年来,东台市高度重视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工作,主动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江苏行动纲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产业强市战略,着力引导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推动企业转型,产业升级,全市智能制造呈现稳步推进态势。

1.1 规划引领,全面组织

近年来,东台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实施工业企业转型升级“222”工程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东台市智慧产业发展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政策意见》《东台市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等系列文件,鼓励和支持工业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引导企业通过购置智能装备,研发新产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方式,推动生产模式、管理模式和营销模式向智能化转变。从2016年起,每年遴选40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和2~3个智能车间项目重点推进,截止目前,全市建成智能车间5家,其中创成省优秀示范智能车间3家;创成省级两化融化示范企业22家。

1.2 重点突破,示范带动

近年来,东台市围绕构建“3+2+1”产业体系,加大智能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招商力度,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领胜城科技、科森科技、远海电子、贺鸿电子、富乐德半导体等一批行业内有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中欧科技产业园、昆科3C智造产业园、安丰智能孵化园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快速推进,将进一步增强智能制造产业的集聚度。截至目前,全市共获得了省级首台套产品超10台(套),CNC智能加工中心拥有量突破1.2万台,单台套价值超千万的设备超10台套。工业机器人(含手臂)281台,其中工业机器人145台。

1.3 政策扶持,发展应用

市财政每年安排资金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2017年市财政安排4 133万元,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等。政策的扶持,推动了智能制造逐步推开,目前全市新能源、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等行业应用较为广泛,主要应用在生产、检测、包装等环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技术在机械、电子企业研发设计过程中逐步应用;资源计划系统(ERP)在规上企业中应用率达70%以上,部分企业采用制造执行系统(MES)。中粮公司通过引进丹麦SFK智能化生猪屠宰成套设备,实现市场终端可追溯查询全过程生产信息,建成东台市首家省级示范智能车间;生辉公司通过购置智能化装备和MES,实现生产过程实时调度、物料配送自动化、生产信息全程追溯。通过智能设备和技术的应用,企业生产逐步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

1.4 适应发展,主动实施

近年来,随着人口红利时代的消退,部分冲压、锻造、装配、搬运等劳动强度较大的岗位和纺织、电子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先后出现用工荒;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客户对产品质量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了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东台市不少企业加大了智能制造方面的投入。仅2017年,全市实施以购置数控化、智能化装备为主的3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13个、智能化改造项目30个。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近七成企业通过持续的设备更新改造,基本实现生产数控化、管理现代化;中粮、生辉、苏美达、领胜等建成智能车间,捷士通、科森、感恩等一批重点企业正在加快智能车间建设。

2 智能制造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东台市推进智能制造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智能制造推进是一项长期战略,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东台市企业智能制造发展仍处于分散和低水平状态,必须认真研究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及时解决。

2.1 企业发展水平不均衡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因此智能制造不仅仅是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它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就东台市企业现状来说,技术基础和发展状态千差万别,绝大多数企业仍处于工业2.0水平,少数企业开始逐步接近工业3.0,彼此不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完全实现智能制造的要求或者在较短时间实现智能制造难度较大。

2.2 对智能制造认识模糊

大部分企业对智能制造认识不够,认为当前的生产装备和管理模式已完全满足生产需要,实施智能化改造属超前行为;部分企业甚至简单地认为智能制造就是增加数控设备、智能设备,忽略了对生产工艺的优化和对信息管理系统的重建或升级;个别企业由于生产条件差、资金短缺,对智能制造这一“高大上”的生产、管理方式无力接受。这些认识方面的偏差,导致推进智能制造难度加大。

2.3 “重硬轻软”现象比较突出

智能制造包含硬装备和软装备两个方面,其中软装备包括工业软件、信息、流程、标准规范等无形要素,它是智能制造的“大脑”。目前东台市已实施智能化改造的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对于生产装备等的“硬投资”投入较大,而对于软件等的“软装备”缺乏重视,尤其是对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升级改造较少,对设备与产品、技术、工艺、原材料、物流等要素的集成研究不够、投入不多,大多企业只是单纯地使用ERP管理系统,缺少对制造工艺进行改造或对业务体系进行重组,导致生产环节与研发、销售、服务等环节的数据链没有打通,不能同步实现智能化,使智能制造的效果未能充分发挥。

2.4 产业技术体系有待提升

一方面,智能制造只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机械装备等行业推行,全行业智能制造发展的协同性不强,企业智能制造的覆盖面有待提高,智能制造的共振效益还没有较好显现。另一方面,由于东台市企业自身创新能力、消化吸收能力较弱,智能制造水平总体不高,部分企业虽然实现设备数控化和智能化,但由于缺乏关键核心技术人才,导致“消化不良”,使用效率远不及预期。另外,产业技术服务能力不强,部分智能制造供应商的响应速度、研发能力、服务水平都相对滞后,不能满足企业个性化的智能化需求。核心软件及服务价格昂贵也成为不少企业实施智能制造的“拦路虎”。

3 推进企业智能制造发展的对策

3.1 实行差异化发展

根据东台市企业的自身发展水平,分阶段、分类别地引导企业解决其在推进智能制造中的突出问题是当务之急。对企业智能制造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使广大企业更能消除认识误区,明确努力方向。对所有企业应灌输智能制造理念,因企制宜、量力而行地在研发、制造、销售、物流、服务等环节逐步实现设备自控、数据集成、智能分析和决策优化。把企业按设备智能化改造、信息管理系统升级、产品生产工艺优化、业务模式整合等四个方面进行归类,对每一类企业制定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和服务举措,帮助企业理清智能制造的思路。

3.2 加强示范引领带动

充分发挥示范的引领作用,组织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在机械、电子、物流设备、新材料等最有基础、最有条件、最具代表性的产业领域,抓住重点关键环节,率先实现重点突破。注重“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在实施过程中边探索、边总结、边完善,形成有效、可复制的经验与模式,在制造业其他领域进行深入推广与应用。围绕智能制造单元—智能车间—智能制造系统—智能工厂,建立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三级应用示范体系。通过分期分批开展试点示范,逐步实现生产线、车间、工厂智能化改造,推动全市智能制造水平的整体提高。

3.3 推进“互联网+”制造

互联网是企业实现智能制造的核心载体,当前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正在日益加深,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发展方向。东台市要利用“互联网+”制造的发展浪潮,推动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突破企业发展面临的瓶颈。要积极开展工业电商应用示范工程,扶持企业利用互联网采集并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推进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柔性化改造,开展基于个性化产品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鼓励互联网企业整合市场信息,挖掘细分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为制造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提供决策支撑。鼓励制造业企业通过互联网与产业链各环节紧密协同,促进生产、质量控制和运营管理系统全面互联,提升智能化水平。

3.4 引导企业加大投入

充分发挥政策的杠杆作用,激励企业加大在智能设备采购、信息管理系统升级、智能制造领军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投入。认真贯彻落实盐城市制造业发展大会精神,结合东台市实际,调整、完善《关于进一步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政策意见》(简称支持工业发展“20”条),突出扶持重点,使政策真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制定面向制造采购端、制造端和服务端的个性化政策,多点发力,共同培育发展智能装备、智能产品,支持建设智能车间,加快智能制造发展,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省和市级专项资金补助。加强组织协调,及时帮助企业解决项目立项、融资、办证等方面出现的困难,促使企业的投入计划按时实施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猜你喜欢
东台市车间智能化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100MW光伏车间自动化改造方案设计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洗书记
练琴记
招工啦
“扶贫车间”拔穷根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把农业搬进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