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一
就事物之间的关系而言,核心就是中心,是群体中的主要部分。如,领导核心,核心力量。①核心在实践中形成并源自问题而存在,核心意识就是基于核心的一种认知,是客观问题在主观认识上的具体反映,是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面对现实中的问题,总会有不同的认知,这是客观存在,但任何认知都是非抽象的,且必将经受实践的检验。从政治层面讲,核心意识绝不会仅限于哲学探讨,更不会止步于解释问题,关键在于要解决问题。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认为,在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有一个“轴心时代”,在人们经历精神和社会危机时,轴心时代的见解能给予人们以指导或直接适用于它们各自所处的社会环境,并以此构建了他们各自所处区域或更大范围内文明的核心地位。人类在发展中遭遇各种问题并深陷其中,在我们所面临的各种困境背后隐藏着更深刻的精神危机,人们意识领域精神体验的历程并未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变革而具有相并行的禀赋。②因此,在实践层面,要想解决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要想办成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必将在思想上达成包容性共识,并形成一个核心观念或实体作为旗帜,求同存异,或更进一步做到聚同化异,旨在有效应对解决问题或推动事物发展。从这个角度讲,核心意识是建设性而非对抗性的。
当然,人类文明是多样性的,社会是异质性的,历史和现实的交织,精神困境和生活困境并存,人们的价值诉求绝对不会静止在一个层面。也正因如此,人们要想走出这些困境,必然需要一个有序的社会,问题陷于混乱之中,要想得到有效解决绝非易事。要解决混乱、对抗和无序,就需要求同化异并构建核心力量去推动,这个核心力量至少要包括一个符合时代精神的思想、一个灵魂性人物和一个高效运转的组织。对于一系列重大问题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既要有分析问题的智慧,更要有采取行动的勇气”③,世界各国都需要一个关键力量去引领重大问题的解决,并推进国内和全球治理改革。不过,核心和核心意识的形成,绝非某一方的一厢情愿,也不是建立在个人好恶基础上的厚此薄彼。核心和核心意识的形成过程也是找寻问题实质及其破解之道的过程,核心和核心意识的确立只有经过实践的验证才能达成共识,主客观相统一才能推动问题的有效解决。
纵观中国历史,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历代王朝书写了中华民族的璀璨文明。在这一历程中,不同时期执政者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教训都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遗产。在时代的召唤下,只要一个灵魂人物提出了符合时代需要的思想,并能组建并引领一个高效运转的组织,那么,这个时期的中华民族必然创造着辉煌的历史。清朝末期,昏庸的统治者闭关自大,无视世界工业文明的兴起,内部治理腐败、低效,外部治理无知、狂妄,最终政权崩溃,并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被其继承者演绎得面目全非,蒋介石的“忠孝礼义”背离时代精神,且无法有效整合各方军阀和势力,更谈不上整合整个国家。中国的近现代史既是一部灾难史,也是一部救亡图存史,各种思潮和力量寻找着中华民族的出路,但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毛泽东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通过打造党的军队、整顿党的组织,实事求是地探索出了一条武装夺取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其党内核心领导地位得以确立,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团结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周围,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不断自我革命、自我完善的政党,绝不因循守旧、绝不固步自封,思想解放、视野开阔,能凝聚共识,并能推动政策得到有力执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握住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抓住了发展的机遇,通过改革开放,突破意识形态的束缚,走出了一条生机勃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让中国富了起来。经过近40年的发展,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资国、世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但原有的发展模式在新的世情国情党情下遭遇瓶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担负起新时代的重托,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正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探索更好社会制度提供中国方案。
世界怎么了?曾以西方为中心,并被西方大国所推崇的全球化却正被这些国家所排斥,反全球化、民粹主义、经济民族主义等乱象丛生,经济陷入困境、难民聚集、暴恐多发等问题正给西方国家带来社会分裂、党内分裂和党派对抗,选举型政治和对抗性价值文化使西方所谓的民主国家在国家治理上困难重重,也给全球治理带来更多“雾霾”和不确定性。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从实践角度看,反全球化、民粹主义、经济民族主义等政策和行为不但解决不了其内部问题,反而正与时代发展潮流背道而驰。以美国为例,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是典型的交易型国家行为,“自己修墙却要邻居掏钱”的行为充满着无知、狂妄和对抗。2017年9月11日,第七十一届联合国大会在“联合国系统在全球治理中的核心作用”议题下采纳中国提出的一项合作指导原则,并通过关于“联合国与全球经济治理”决议,要求各方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改善全球经济治理,而不能再维持西方中心主义下的强权和霸道。
在西方曾引以为豪的价值观里,自认为其民主制度是“最完美的制度”,是不可替代的。被视为西方民主本质的投票选举,其弊端也正不断显现。2008年,由西方大国引发的金融危机带来其债务危机,实体经济陷入困境,人民生活失去保障,使西方大国遭遇空前治理挑战。人民不再相信这些上层精英、不再相信政府、不再相信市场,甚至一部分人要把自己关进“黑屋子”。在经济繁荣发展时期,西方的选举型民主政治不过是社会精英的游戏而已,一旦遭遇重大问题,经济下滑,西方的街头政治和票选民主就暴露出其致命缺陷。人民因生活困顿而导致对社会精英的不信任,也包括对他们主导的政治制度的不信任。选举型政治存在着投票率越来越低的问题,选民不相信自己的选票能影响或改变政治。多数公民的真实意见不一定能得到充分表达,况且不同民众的需要是千差万别,就是每个个体在不同条件下的需要也是各不相同且不断变化的。票决型政治民主如果仅局限于个人利益或局部利益就会步入歧途,政治上无核心,民心也无法凝聚,政策上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局面常态化,而这种对抗性的民主对于国家治理而言就像一种灾难。国家把重大问题诉诸于不可靠的票决,问题不但解决不了,反而导致社会越来越分裂,国家领导人得不到尊重,更无法凝聚党内共识和社会共识,要想推进改革和解决问题,难度之大显而易见。就美国而言,特朗普治国理政上“逢奥必反”,不断拆解奥巴马的政治遗产,破旧却难立新,美国是否能再次辉煌、伟大,那可能也只是一个“美国梦”。就英国的美好愿景而言,特雷莎·梅强调自己有经验、有能力把全党团结起来。但也强调“我国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来引领我们渡过这段经济政治形势变幻莫测的时期。我们要以崭新的积极眼光看待国家的未来。”④但现实总是那么残酷。卡梅伦和特蕾莎·梅分别搞的“全民公投”,把国家大事寄予即兴的民众票决,更是没谱到了好玩的地步。
核心意识是一种治国理政思维,在实践中形成,通过凝聚共识并形成强大力量去破解实践中的难题。
核心意识作为一种治国理政的思维,在政治上自然要强调其正确性,并维护其权威,但这并不意味着强调核心意识和维护核心就只是政治上的正确。当前,西方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越来越暴露其制度上的弊病和问题。西方国家街头政治乱象的背后是社会撕裂和政治对抗,选举政治又企图掩盖这种分裂和对抗,国民无法统一认知和思想,西方国家更难采取有效措施破解这一现实难题。西方发达国家对外到处宣扬其价值观,以不同方式干涉、介入别国政治,发动颜色革命甚至武装入侵,实践证明,它带给这些国家和人民的不是幸福和安居乐业,而是内乱,甚至是生灵涂炭。难民危机也正好印证了西方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的失败。事物是发展联系的,也是有前因后果的;矛盾和问题是多样性的,也是有差异的。如果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不能求同存异、不能聚同化异、不能凝聚共识、不能长远规划,只知道在变化着的问题面前吵吵闹闹,只知道固守冷战思维而不顾时势变化,只知道以意识形态眼光看待别国发展而不顾文化差异,政治正确就会脱离社会实践,那么,问题只会变得越来越糟。
核心意识基于问题而产生,并在历史和实践中不断调整认知,进而统一思想,全国上下一条心,贯穿其中的一条不变的主线就是国家秩序和人民的幸福。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发展道路虽有曲折,但以人民为中心的主线没变。人民拥有核心并选择确立核心思想的指导地位,各级组织和全国人民始终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破解了一个个难题,取得了一个个重大成就,这些历史性变革所取得的成就就在于拥有核心、维护其权威,并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核心”科学地把握住了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着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及时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它敢于自我革命、敢于直面问题,以更广阔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而这个政治优势的关键就在于中国国家治理拥有核心,以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拥护核心。核心意识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核心地位绝不是自封的,我们正“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⑤,这也“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⑥。
“问题却是……支配一切个人的时代之声。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⑦“该时代的迫切问题,……在答案中个人的意图和见识起着很大的作用。”⑧核心意识就是针对一个时代的突出问题应运而生,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任何一个时代的问题都是复杂的,同时应对问题的声音也是多元的,但矛盾的存在和解决是分主次的,如何抓住重点以突破或引领问题的解决,是需要一个核心来凝聚共识,也需要一个核心去推动破解。树立和维护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的实践经验,核心不仅意味着权力问题,也意味着一系列需要强力推动解决的沉疴积弊。这些问题不是一个核心可以独自解决的,这就需要核心意识,用核心凝聚无数力量,共同破解现实问题。中国共产党每个时代的中央领导集体都面临着自己时代的课题,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确立某一理念或思想破解时代难题,在实践中必然要树立一个核心去统一思想,并靠强力推动使问题得到解决。因此,核心意识是建设性的而非对抗性的,是冲着问题来的,并旨在解决问题且不动摇;核心意识强调维护核心和权威,这不是专断或专制,而是检视忠诚度、强调纪律和执行力。问题不能拖,人民不会等,改革部署的落实、改革决策的执行、改革纪律的遵守等无一例外都需要权威的存在。核心意识不是僵化的,它意识到了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实事求是地持续破解难题需要核心去推动,这样才有可能冲破思想认识上的障碍,并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但问题的存在是有历史继承性的,也是有空间差异性的。问题的这些时空性特点也制约着其破解之道,每个人、国家或民族的问题因历史、地域、价值取向、即时需求、社会影响等因素而不同,在问题的认识上有差异,在解决问题的立场上必然各取所需,这就会导致对立甚至对抗的情形出现。个人抗争、社会撕裂、民族隔阂、国家纷争等情况一旦集中出现,大家吵吵闹闹,无法沟通和协商、不愿包容和合作,对立和对抗绝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过去失望、对现实不满和对未来迷茫交织在一起,民粹主义、经济民族主义、保护主义、政治上的右翼化等纷纷登场,世界呈现出一片乱象。时代似乎需要政治强人,但政治强人并不等同于政治核心。民粹、右翼与政治强人的结合是可怕的,也是有破坏力的。在现实问题面前,他们煽动的是仇恨、不合作、自我优越感和自我封闭。问题的解决是“人的尺度”和“物的尺度”辩证统一,绝不是抽象价值的表述。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和霸权政治的组合只能挑起问题而非解决问题。这种西方大国的政治文化在其政治环境相对较好时就到处宣扬无边界的自由价值观,当抽象的自由带来问题时,他们就走向另一个极端。美国“修墙”和英国脱欧“闭关”传递了不好的信号,他们把自己的问题归罪于别国,归结于世界。当他们享受到自由的便利时,甚至不惜武力到处宣扬和推行世界自由市场,树立自己的核心地位;当自由不能给自己带来更多好处时,就以自我为核心搞保护主义,这是强权和霸权的表现。不过“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⑨。核心意识的目标指向的是问题,而非自我。无数个自我要围绕着问题,通过沟通协商寻找问题的破解之道,建立共识作为合作的核心思想。只有依托建立在公正基础上的规则和组织,才能踏上发展中的共赢之路。在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上,“合则用、不合则弃”⑩,搞双重标准不是世界发展的潮流,真正做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核心意识的要义。
核心意识之所以成为一种治国理政的思维,既是基于历史和文化的一种传承,也是现实的需要,更是基于其国情、社情、党情的一种必然选择。虽然各国在治国理政上有不同的道路和选择,但最终都要经过实践的验证。在国内和国际问题的可持续治理上搞对立或对抗,那绝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选择。西方国家三权分立、多党制、民意多元表达的街头政治等治理形式都是其特有历史文化的外部表现。西方现行的民主政体和国家运行机制曾被认为是历史的最终选择,然而,世事难料,其体制越来越暴露出治理上的弊病和问题。
美国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联邦制,确立了以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及相互制衡为原则的资产阶级总统制民主共和政体。美国宪法明确规定,由选举产生的政府才具有唯一的合法性。南北战争前,美国政治派别几经分化与改组,形成民主和共和两大政党,但这两大政党并没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差异,都是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集团,只是基于不同的治国理念,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以及在具体政策实施上有所不同而已。两大政党均无固定纲领,只有适应大选需要的即时性竞选纲领,也无约束其党员的党籍,组织松散,实属选举性的政党政治。美国所代表的这种政治运行机制正日益暴露出它的问题,选民的问题简单而多样,其诉求也不过是个人化的一个集体表达而已,政治上的投票和街头政治表达并不能代表整体民众的利益诉求。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以美欧为代表的西方诸国在国内问题的治理和国际秩序的认知上趋于保守,各种政治势力和民众均无法达成共识,政治对抗、社会撕裂,无法形成核心力量以推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016年,特朗普“意外”成为美国总统,至今仍无法摆脱“通俄”的困扰,美国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弊端在特朗普身上更是得到充分展现。政党轮换,国家政策不能延续,对抗性政治文化带来权力上的相互制约,新政策处处遭遇阻力,执政团队内部理念不同而导致人员更换,其国家治理更不可能快速形成有效合力,这种分裂的政治文化不仅给国内而且也给世界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1945年到2016年,意大利产生60多届政府,政府的频繁更换导致意大利政令不畅,立法难以通过,经济停滞不前。意大利年轻的改革家马泰奥·伦齐当选总理后,下决心推动意大利宪政改革,打破战后保持的议会民主监督和制衡低效局面。改革的核心内容是要削弱参议院的权力,扩大众议院和总理的权力,从而改变国家无休止扯皮的现状,找回意大利的活力。但是,马泰奥·伦齐彻底输给了民粹主义和票决型政治,2016年12月4日,意大利修宪公投失败,马泰奥·伦齐宣布辞职。英国经济陷入困境、难民问题、暴恐多发……国家不能凝聚共识,社会分裂、党内分裂、党派对抗,这都给英国政府的努力带来阻碍。“英国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来引领我们度过这段经济政治形势变幻莫测的时期。特蕾莎·梅想通过公投来整顿本党力量,以组建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但脱欧公投的恶果已经形成,民意已经撕裂,各方掣肘在所难免。低投票率当选法国总统的马克龙在改革中正遭遇重重阻力,2017年9月12日,法国多个城市爆发大规模罢工游行,抗议其推行的劳动法改革,这给马克龙的执政敲响了警钟。为减少掣肘,2017年9月马克龙已通过议会授权,以行政命令代替法律推行改革。西方的现实问题是其历史问题的积累和延续,核心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不能只盯着经济社会的麻烦而忽视其真正文化上的困境。中国共产党确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方面是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另一方面也是基于习近平同志在领导和推进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依据形势需要并经过历史证明、实践检验,是群众公认、全党认同的,是自然形成的,这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核心意识不是独断专制,是现代政党政治基于历史和现实的一种选择,它通过民主集中制原则保证核心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中国封建主义政治传统中,帝王是整个国家的核心,皇族和官僚集团服务于帝王一人,并在不违背帝王意志的情况下管控社会。帝王独断专制,掌握着臣民的生死,其一言一行都是表率,无人能够制约他。任何改变一旦触犯帝王及其皇族根本利益,统治集团的核心则不会包容。这种核心无法形成现代政党政治上的核心意识,专制下的核心无法保证其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西方价值观所强调的民主自由内含对抗性,旨在制约权力而非建设发展。街头政治和选举政治所表现出的破坏性已经被西方国家社会实践所证明,三权分立的政党政治和掣肘性的议会政治已经足够让西方政客头疼。在西方国家,自由的思想市场是重要的,但在中国,思想同样重要。但中国传统文化是和合性的,强调兼容并包,解放思想和吸收外来文化也不意味着没有辨别和选择,我们要考虑什么思想和观念对国家、对社会有益,符合中国国情民情,值得我们长期拥有,这很重要。一旦我们看准目标,认准思想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就会凝聚共识,形成指导思想,快速、彻底、高效地去推动执行,以谋取人民福祉。
事物是运动的、发展的、变化的和多样的,既产生了新问题,但也不能忘了老问题。政治不是清谈馆,不能抽象地纠缠于意识形态争论,不能相互扯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不能陷于利益的藩篱而不愿突破思想的障碍,“摸着石头过河”离不开适时的顶层设计,被实践印证有效的就可以上升为治国理政的核心思想。中国改革试点的经验正充分地被历史所验证,中国共产党在核心思想上所体现出的政治智慧已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且正走向强起来……没有核心,就谈不上前进和斗争的方向;没有核心意识,就无法凝聚人心以达成共识。战争时期需要核心去保证快速决策和高效执行,和平发展时期也离不开核心去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就是把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核心意识注重效率,但不排斥民主和科学,核心意识不是维护个体集权而是保证制度权威,核心意识不是固化私利而是推动整体利益向前发展。西方国家权力制衡并不一定能阻止某一方独大,反而可能造成议会吵闹和政府关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下,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战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使各方力量各尽所长、尽显其能。党内民主、政治协商强调最大公约数,强调集中优势力量去解决问题,而绝非西方对抗性的政治生态。
核心意识的产生基于破解时代问题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要确保核心思想正确,绝不是一个脑袋可以应对的。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和组织建设中的运用。这一制度的独特优势在于,一方面,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并作出决定;党的委员会成员要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中国共产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保证党的领导人的活动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同时维护一切代表党和人民利益的领导人的威信。另一方面,民主集中制原则强调服从和纪律,这一程序也保证了中央和上级的权威,也有利于核心意识的形成,以及维护核心的地位,确保政令畅通。
西方国家权力制衡体制充满着对抗性,民主有余而集中不足,甚至故意翻版,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得不到及时执行,造成政府执政效率低下,不能很好地应对新问题、新情况。一旦民粹主义突起,选举型政党追随变化、分裂的民意,治国理政就无法凝聚共识,且存在更多不确定性,正确的施政方针也必然遭遇各方质疑和掣肘。民粹主义选出的所谓政治强人就有可能把国家引向没落或灾难。2008年引爆全球的金融危机动摇了西方国家自由主义治理理念,全球化发展走向也受到冲击。对“曾经被人们视为阿里巴巴的山洞,现在又被不少人看作潘多拉的盒子”⑬的经济全球化的疑虑,加剧了世界的不确定性,西方似乎正迷失在发展的十字路口。
世界怎么了?人们开始焦虑不安地寻找新的引导者、核心或领导力量。作为窥视世界格局变迁的重要窗口——每年一度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更是把2017年年会的主题确定为“领导力:应势而为,勇于担当”,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世界的焦虑和不安。针对当今世界经济增长、治理、发展模式存在的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中国正给出自己的建设性看法和意见,并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和行动,提供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和全球化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也曾在忐忑中走进世界市场,但因为拥有核心意识并维护核心地位的制度优势,确保国家发展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最终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如果在全球化困境中搞保护主义、打贸易战,那么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中国积极参与对世界重大问题的解决和重要规则的制定,并适时提供中国方案,中国能否在世界舞台上担当起领导者的角色,构建世界秩序新的核心,要看世界各方力量和意识形态的演变。核心是实力的积聚,也是解决问题能力的展现,当然,核心的形成需要民主集中制的保障,而世界的变化正有力印证着其科学性。
注 释:
①《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第0875页。
②[英]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M],海南出版社,2010年,第1页。
⑤习近平:《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关于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N],《人民日报》,2014年7月14日,第16版。
⑥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7年7月28日第1版。
⑦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89~290页,第289页。
⑩2016年5月9日外交部发言人陆慷主持例行记者会,[DB/OL].http://www.fmprc.gov.cn/web/fyrbt_673021/jzhsl_673025/t13616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