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和理论要素论纲

2018-02-21 01:18韩致宁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1
行政论坛 2018年6期
关键词:逻辑特色理论

◎韩致宁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1)

在当前国内外因素深度交织、叠加聚变、世界不确定性模糊性异变性不断增加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必须以清醒的理论自觉和深远的学术视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和理论要素,秉承问题与创新、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互动,多学科交叉、学科边际跨越的学术理路,进行学术性、整体性和关联性的系统深入研究,以把握其理论精髓,凝练其理论要义,梳理其学术思想。本文尝试对所涉理论要点进行初步的纲要式梳理,做些学术研究的基础性积累。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

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基本方略”的理论阐述,我们看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展开和运用中的多对逻辑,也可以运用这多对逻辑进行进一步分析和梳理,深化其体系化、系统化、逻辑化,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把握、思考和理解。这里主要有四对大的逻辑理路。

(一)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阐述中,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这对逻辑是最重要的一对逻辑。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第三部分即理论阐述部分用的标题,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把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直接连接、一体贯通,理论逻辑方面展开为“八个明确”,回答了认识论的问题,实践逻辑方面展开为“十四个基本方略”,回答了实践论的问题。这是一个智慧的顶层设计,是在党的政治报告中进行理论阐述的一个创新框架,很有新意,很有价值。既能直接把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贯通,又能把理论的指导力量放大优化。实际上在政治理论的创新创造中,把理论与实践贯通,把理论的应用价值、指导价值最大化最优化,是个大问题,也一直是个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理论阐述的逻辑运用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这本身也是我党理论创新一个重大发展,标志我党理论创造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主题逻辑—内容逻辑

主题逻辑—内容逻辑这对逻辑理路主要是把理论主题打开为主题体系,主题体系进一步打开为内容体系,形成内容支撑,二者由此对应成为一对重要的逻辑理路。这对逻辑理路在政治理论的阐述中经常使用,我们也经常见到。我们党的指导理论都是宏大的政治理论,宏大的政治理论均有其宏大的政治主题。要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宏大的政治主题,必须把宏大的总主题展开为子主题、小主题,构成理论的主题体系。在理论的具体阐述中,子主题和小主题又是以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具体内容出现的,打开成为理论的内容体系。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三部分的具体理论阐述中,主要运用了这对逻辑理路进行理论概括和阐述。主题逻辑—内容逻辑与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这两对逻辑是紧密联系、互相对应、互为支撑的,主题逻辑—内容逻辑是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延伸,是对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打开和深化,而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又引领着主题逻辑—内容逻辑,决定着主题逻辑—内容逻辑的问题谱系和体系架构。

(三)历史逻辑—现实逻辑

在拓宽理论视野、进行理论概括、深化理论创新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历史逻辑—现实逻辑这对逻辑理路。2013年,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1]2015年,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造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以大历史观、大文化观、大时代观、大实践观的站位和视角,大开大合,纵横捭阖,把历史背景、文化积承、时代变化、实践基础、集体经验、集体智慧、个人经历、历史脉络等融合一体,实现了古今、中外的整合贯通,在此基础上进行独具特色、个性鲜明的理论创新创造。在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我们既要看到这一理论背后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从而弄清这一思想理论高度与深度的思想渊源、理论渊源、历史渊源、实践渊源,更要很好地运用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加深对这一思想理论的理解、认识和把握,深入探寻理论的历史演变与历史积累,进一步梳理理论的现实脉络和时代指向。

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看起来似乎是隐藏在理论背后的,其实理论的创新创造既是循着历史的力量与过程演变而来的,也是回应时代的召唤、人民的向往与改革发展的涛声,在寻求本原、尊崇真理、探寻规律的逻辑、思想与理论互动升华中,不断展现与释放思想的力量、理论的魅力、真理的声音,在时代的前沿与历史的浪潮中,我们随时能看到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的理论身影,时刻能听到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的真理声音。

(四)政治逻辑—学理逻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古通今、博大精深,经天纬地、蕴含万端,既有其丰富的历史与实践渊源,也有其深厚的学术与思想渊源。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研究中,我们既要原汁原味地学习其政治理论话语,弄懂其政治理论逻辑,也要把理论话语转换为学术话语,运用学术思想逻辑,也就是所谓的学理逻辑,进一步体系化、系统化,进一步深化、细化,进一步打开认识视域,进一步延伸逻辑深度,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地加深对这一宏大理论的领会把握。政治性是政治理论的属性要求,所以政治逻辑是政治观、时代观、人民观的体现和综合,也是理论观、价值观、实践观的融合和延展。学理性是政治理论的学术特质,所以学理逻辑是继承观、创新观、整体观、科学观、辩证观的体系化和系统化,也是立场观点、理论思维、体系架构、方法路径、逻辑脉络、问题分析、战略判断、目标举措等的整合和升华。从政治逻辑—学理逻辑这对逻辑理路出发,我们可以分析并梳理出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系列理论要素,用以深化学习和研究。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要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独立完整、系统全面、逻辑严密的理论系统。根据上述的四对大逻辑理路,尤其是把这些逻辑关系打开贯通和有机融合后,我们可以看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由理论主题、理论内容、理论框架、理论体系、理论品格、理论过程、理论渊源、理论立场、理论观点、理论方法、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等一系列理论要素构成的。对这些理论要素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梳理,可以推动我们更好地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理解和学术研究。

(一)理论主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全党的宏大的政治理论,核心指向必须十分鲜明,集中回答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的重大时代命题,高度聚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时代课题。这就是其理论主题。这个理论主题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须明确的、具有标志性的首要要素,是核心和灵魂,是这个理论全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们党指导全党的政治理论都有鲜明的理论主题。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看,邓小平理论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探索和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科学发展观探索和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立足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统一的重大创新[2]。其主题就是系统思考和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点,突出体现于习近平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尤其是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讲话和“7·26”讲话等之中,到党的十九大报告则进行了完整明确的阐述。

(二)理论内容

这一宏大主题必须打开理解,具体体现为小主题和子主题,打开为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具体内容。既要系统思考和回答重大的基本问题,也要系统思考和回答重要的具体问题。其中,重大的基本问题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依据、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这些基本问题的思考和阐述,既体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也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得到阐述和强调。这里有诸多创新性总结概括和创造性观点论断。如关于总依据,提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关于战略步骤,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于发展目标,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以及新时期党的建设目标等;关于政治保证,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3]。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重要的具体问题则阐述了“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3]。

这些重大基本问题可以梳理并归纳为理论主题的子主题,重大基本问题和主要具体问题又构成为理论主题的问题谱系,既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进行思考和回答,又根据新的实践对各方面问题做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利于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理论框架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阐述部分,运用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形成一个全新的理论框架。具体体现为“八个明确”+“十四个基本方略”。前者回答的是认识论的问题,后者回答的是实践论的问题,直接构建了思想指南+行动纲领的理论框架,把认识论+实践论一体贯通,很好地起到了把理论指导与实践落实紧密联系、一体贯彻的作用。

进一步讲,思想+方略的理论框架,建构起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桥梁,促进了“经验、要求的系统化、制度化”“纲领、方略的体系化、融合化”,推进了理论与实践统筹、时间与空间兼顾。对于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跑粗跑空、两层皮、形式主义、经验主义、主观主义等,做到知行统一、学做一体、内外同济、上下贯通,必将起到重大推进。

(四)理论体系

理论主题明确之后,则要由理论逻辑展开逻辑架构,形成基本结构支撑。这样理论骨架才能构建起来,理论展开和理论创造才有依托。可以分析看到,我们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框架进一步打开梳理,可以看到其理论体系是围绕四个维度构建的,由问题意识—问题导向、实践意识—实践向度、改革意识—改革方向起引,由逻辑关系、价值导向进行架构,以理想信念、目标达成为动力,统一于对主题的展开和支撑。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维度:

第一维度:在理想目标维度上,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建构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理想目标体系。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和灵魂。人心是篇大文章,认同是个大难题,抓住人心、达成共识、凝聚力量最重要。所以必须强调初心使命,讲清理想信念,始终牢记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要到哪里去、未来怎么样,人民才能跟我们一起走。围绕这一维度,从信仰追求、理想信念、价值基础、行为准则、道德标准、思想境界、精神家园、文化根脉等各方面,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中长期目标、分解目标和价值目标等进行了系统深刻的思考回答。比如关于价值目标的阐述,包括人民中心、核心价值观、新发展理念、中华文化新辉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极其丰厚、深邃、宏远,有巨大的凝聚力、亲和力、号召力。

第二维度:在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维度上,回答干什么的问题,建构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秩序布局体系。现代化实质上是一种秩序重构,通过法治化、制度化建构外在的社会秩序,通过价值和道德建构内在的心灵秩序。所以先由党内从严管党治党抓起,强调纪律规矩规则,再引领和聚焦社会,推动全民守法。同时在统揽“四个伟大”战略格局的进程中,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协同推进,明晰时间表、路线图,统筹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展开全方位外交布局、部署新时代党的建设新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了诸多历史性成就,实现了重大历史性变革,与此密不可分。

第三维度:在国内实践维度上,回答怎么干的问题,建构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国内战略战术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推出和实行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成效空前。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有丰富的思考和论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和部署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等七大战略,部署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阶段的三大攻坚战,并在第五至第十三部分进行了具体的九大战略部署,其中多数是关于国内的重大战略部署。

第四维度:在国际实践维度上,回答怎么干的问题,建构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国际战略战术体系。在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全方位外交、深化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和应对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等方面,习近平总书记进行了丰富的创新性创造性论述和部署安排。党的十八大以来,居高望远,积极作为,大刀阔斧展开外交工作,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中国的国际地位、话语权、影响力和国际贡献得到大提升。

(五)理论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执政具有鲜明的个性风格,体现在理论品格上,亦形成鲜明的个性特质。这些理论品格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表现在很多方面,集中体现为四个方面,即“立场观点上:继承性、时代性、人民性、世界性;体系架构上:创新性、开放性、宏大性、务实性;方法路径上:科学性、辩证性、制度性、针对性;目标举措上:系统性、整体性、革命性、战略性”[4]。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鲜明风格在理论创新创造上的具体展现,其中蕴含的复兴雄心、发展壮志、为民情怀、时代观点、宏大视野、问题意识、直面难题、敢于担当、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刚性执行、战略定力、精准发力,最为鲜明和突出[4]。

(六)理论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讲话中强调指出,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宽新视野、做出新概括。我们从中可以基本看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理论过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历史的过程、辩证的过程,是系统的过程、集成的过程,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是个人经验智慧与集体经验智慧融合提升的过程,是逻辑化的过程、体系化的过程,是问题意识—实践导向—改革方向集合整合融合的过程。这既是一个艰辛的探索过程,也是一个逻辑的升华过程,更是一个理论创新过程。对全党和领导干部而言,也是一个极好的方法论养成和教育过程。习近平总书记从来都是从宏大站位、历史方位、时代视角、战略高度切入,然后统筹思考谋划,系统顶层设计,协同布局推进,最后落实落细落到位。如紧紧扭住和围绕如何治党管党、如何提高长期执政能力、如何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如何建成法治社会、如何实现经济调整优化升级、如何实现文明转型、如何兴军强军、如何提高全球治理能力、如何展开国际大局、如何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等,着眼长远、胸怀天下,掌舵领航、高瞻远瞩,咬定青山、行稳致远,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精彩地展开理论思考概括和创新创造的过程,也引领波澜壮阔、凯歌行进的实践进程。

(七)理论渊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丰富、内涵深邃,其理论渊源十分丰富,贯穿古今中外,整合借鉴吸收了人类社会积累的治国理政思想的精华。其主体渊源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合借鉴吸收了人类文明的各方面治国理政思想,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治国思想、西方古典社会科学思想、近现代西方社会科学思想、中国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等”[4]。

(八)理论观点

在理论逻辑体系构建完成的过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出问题意识,紧扣逻辑脉络,扭住伟大实践,展开和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不断推出具有很强指导性、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的核心思想论断,指向鲜明,切中要害,光芒闪耀,形成逻辑体系的重大节点和重要内容支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凝练形成一系列重大观点——一个目标(总目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原则: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一个立场(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个使命(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一百年”目标: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社会主要矛盾(总依据):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步骤: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两步走,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战略格局:“四个伟大”战略格局;总体布局: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新举措;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国家战略:七大战略;新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改革布局: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对外开放: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政治发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用更加健全的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生态文明观:建设美丽中国;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政治建设: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首要地位;管党治党:把党建工作作为最大政绩、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国家安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兴军强军: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八个坚持:八个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国际大局: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倡议;基本方略:十四个基本方略;党的建设: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等。

(九)理论方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既是世界观、历史观,又是认识论、方法论,既讲是什么、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怎么干,既部署“过河”的任务,也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蕴含丰富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对我们在理论、工作和实践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价值,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了典范。这些方法有坚持和传承,更有创新性和创造性。这些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主要有: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历史辩证,坚持战略定力,坚持刚性执行,坚持科学思维,坚持学习,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全面协调,坚持精准发力,坚持调查研究,坚持改革的方法论,坚持钉钉子精神,坚持形势分析,坚持稳中求进等等。

猜你喜欢
逻辑特色理论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坚持理论创新
逻辑
特色种植促增收
神秘的混沌理论
创新的逻辑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