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疑、探索、归纳、质疑

2018-02-20 10:10蒋汉松
新高考·教师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磁通量线圈磁铁

蒋汉松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电磁感应现象”作为电磁感应的第一部分内容,对今后电磁感应、交流电、电磁振荡的教和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将这节内容作了适当的处理,按“提问设疑——实验探索——归纳总结——深化质疑”的线索进行教学,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一、提问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对物理产生好学、乐学的行为,教师就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入正课时,我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是“电能產生磁,那么磁能否产生电?”,接着指出:法拉第正是从这一思路出发,最终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它是一种创造性思维——逆向思维,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二是“提供条形磁铁、灵敏电流计、副线圈、导线等器材,让学生探究如何才能得到电流?”,学生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并自觉地把自己的行为指向学习,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实验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技能的过程。在教师指出实验要观察什么和怎样观察后,学生带着问题,沿着法拉第等人曾经走过的道路,紧张地寻找磁生电的方法。许多同学在找到了“磁铁插入或拔出线圈”这一途径后,还发现了其他的方法。例如“磁铁从外侧接近或拔出线圈”“磁铁在靠近线圈的上方晃动”等。我又接着提出问题:若没有条形磁铁,但有电源、滑动变阻器、电键、原线圈等器材,怎样才能获得电流?除了在电路的连接上碰到一点麻烦外,学生很快发现“原线圈中电流变化”或者“原线圈和副线圈有相对运动”,能产生感生电流。该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和观察能力。

三、归纳总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归纳和推理能力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感生电流产生的条件。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后,我引导学生从“有电流”和“无电流”两个方面去归纳具体做法,启发学生沿着“磁场——磁场变化——磁通量变化”的思路进行类比分析,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最终总结出感生电流产生的条件: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由于学生自始至终参与了教学过程,因此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认识水平,对感生电流产生的条件,也有了更高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闭合电路磁通量变化的分析是这节内容的难点。为此,在已有的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分析导体棒在匀强磁场中切割磁场线产生感生电流时有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顺利地揭示了问题的实质,即感生电流产生的条件是“磁通量变化”而非“磁场变化”,这样不但突破了难点,而且加深了对感生电流产生条件的理解。

四、深化理解,质疑答题,培养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

例题有促进知识理解和深化的功能。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我又安排了如下例题,人为地设计了一些障碍。

例题:如图1,下列情况中有无感生电流?为什么?

学生在跨越障碍的时候,留下深刻的印象,掌握了要从磁场、线圈面积和磁场与线圈的夹角三个方面去分析磁通量的变化。

质疑时让学生分析“闭合回路切割磁场线是否一定产生感生电流”的问题,一方面强化了感生电流产生的条件,深化了“闭合回路磁通量变化”的分析方法;另一方面加强了初中与高中知识的联系,纠正了学生考虑问题比较片面的错误的倾向,培养了学生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

此外,教学时还结合物理史实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最后配备了适度的巩固练习。实践证明这样的处理,不但有利于学生接受和掌握新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观察、归纳、分析的能力。

猜你喜欢
磁通量线圈磁铁
磁通量概念解读
最简单的电动机
实验改进3则
横机纬平针锯齿与波浪边的编织
自动变圆的棉线圈
“电磁感应”五类常考问题解析
玩磁铁
用磁铁治病,由不信到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