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平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注重听说读写的运用实践以外,还应突出语文的道义引导,让学生在探寻中获得深度学习的体验。本文从小学语文和《道德与法治》学科整合的角度出发,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为基础,突出学生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为引导,从生命、责任与情感等方面,具体阐述其中的道理。
文以载道,讲究的是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是学生丰富视野和认知思维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倘若教师围绕文中的“道”,突出合理引导,一方面,能对课程学习的内容起到拓展、延伸的作用,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另一方面,能让学生在文本探究中,丰富情感,帮助他们收获更多的语言文化知识。悟道,就是让学生在感悟语言文字魅力的基础上,获得更多更深刻的认知,让他们将道德的内化与法治的外化完美融合,让语文与其他学科有机链接,切实提高他们的学科综合素养。
一、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注重体验
现行的教材多以尊重学生的差异为基础,突出以学生生命发展为主轴,关注学生的整体认知发展需要。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热爱生命,要求学生在快乐生活的过程中保护自己,爱护其他有生命的物质,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张力,尽情享受快乐。热爱生命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理解感知不断深入的过程,就是学生尽情享受体验自我发展与进步的过程。
如,在《小鹰学飞》的教学中,小鹰跟着老鹰学飞行,总认为“我已经会飞啦!” ,这其实就是小鹰生命的活力,就是自己顽强意志的重要体现,每一次飞得越来越高,无不显示了生命的伟大,无不展现了小鹰的“非同寻常”,作为小学生应该有怎样的启发呢?这就是生命的价值。有的同学说,小鹰飞得越高,他也就越快乐;有的同学说,小鹰是生命在于运动,在于每一次飞得越来越高;有的同学说,小鹰成功学会飞翔,更多展现了其勃勃生机活力等等。同样,结合道德与法治《拉拉手,交朋友》,不妨请学生多与其他同学交流,帮助他们在互动中学习,理解其中的道理。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热爱生命,让他们在增强自信的基础上,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热爱生命,有助于学生在探知的过程中,享受自由、快乐,让学生的乐观主义更有厚重的基础,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责任意识,勇于担当
语文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让学生在生活中挖掘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求真、求善、求美”。团结协作精神、责任担当意识和道德修养等综合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将文中之“道”与道德之“行”有机融合,达到高度的配合。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运用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的责任使命,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树立亲力亲为和勇于担任的精神,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如,在学习《梅兰芳学艺》 “梅兰芳小时候眼睛有点近视,没有神。而旦角的眼神特别重要……眼睛就紧紧盯着飞翔的鸽子……还经常注视水中游动的鱼儿……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时,很多同学停留在“勤能补拙”的角度,认为“沒有人能够随随便成功,都需要经过一番的努力”。对此,教师还可从“责任”的角度,引导学生从对自己负责的角度来深入挖掘其中的有价值内容,帮助他们从相应的责任角度来研习其中的内容。教师可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例进行介绍,引导学生从“自己与梅兰芳大师”的角度比较,鼓励他们从相应的认知中深化理解。同时,建议学生从道德与法治中《我不拖拉》中体味其中的责任担当,让学生认识不拖拉的良好习惯,其实就是自己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就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运用方法。越是有责任的人,越能深受其他人的欢迎,越能够展现自己的独特风貌。
注重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有助于他们在课堂中主动探寻文本教材内容,发现有价值的内涵。教师围绕责任担当,让学生主动登台表达自己的意见,让他们在展示交流中筛选相应内容,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角度出发,活化实践引导,更有助于学生在深化探知的基础上,丰盈学习体验,形成一定的担当精神,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三、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开智悟化
任何文学首先是人学,提到人学,不得不谈情感。教师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应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丰富感思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独特感知。更多的是挖掘学生情感世界,以促进他们非智力因素健康发展,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情趣的栖息地,成为智趣共生的乐园。
培育人文情怀的土壤是课堂。如,学习《陈毅探母》需要把握两个要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要像陈毅那样孝顺长辈。这种建立在人间亲情基础上的课文,不仅需要学生带着感情深情朗读,更需要学生在认真品味的基础上获得丰富体验。在学生感受到陈毅为母亲洗衣服的艰辛的基础上,不妨建议学生思考:你通过朗读课文,有哪些新发现?很多同学都能体味到孝道,有的同学说,正如《世上只有妈妈好》所唱的“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我们要孝敬父母;有的同学说,陈毅元帅给了自己很大的启发,认为自己也应该学习陈元帅,一定好孝敬父母,等等。结合道德与法治课上的《家人的爱》,不妨请学生谈谈自己父母的辛劳,引导他们在主动结合自身生活事例中的家人给自己的关爱,强调从“爱”的角度深入剖析父母对自己的无私、伟大之爱,引导学生就自己感受到的爱进行深入阐述。这样的融合,能够让学生在深入研读感知的基础上,形成有效的探知意识,丰富思想情感,彰显人文魅力。
由此可见,语文作为开智悟化的有效途径,更多地体现了生本主义人文关怀下的责任所系,更多地彰显了非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科统整,向其他学科要一杯“羹”,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为起点,突出合理引导和开放体验,让学生在融入课堂中获得更多不一样的感触,让学生感悟语文学习的开放性价值。让他们在充满新鲜和好奇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认知体验,提升综合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七都小学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