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时祥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科学教学要求重视围绕科学学科核心概念展開教学。从渗透科学历史,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借助周边事物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意识;巧设趣味实验,展现科学特色等方面着手,旨在真正培养每一个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一、重视围绕科学学科核心概念展开教学
核心素养导向的科学教学要求围绕科学学科核心概念开展教学。核心概念是那些处于学科的核心,并能超越课堂之外,具有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的关键性的概念。揭示学科知识的本质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具有统整学科知识的功能。以科学核心概念统领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综合思维并实现学习能力迁移。因此,核心素养导向的科学教学要求教学重心从注重讲授科学事实转移到“使用”事实,逐步渗透给学生核心概念,以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
在小学阶段,能够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形成的概括性认识,称为分解概念(原来我们把它称为知识点),多个分解概念不是分头独立、互不相关的,实际上反映的是一种本质的认识,这种认识显示着某个学科看待事物的视角。这种本质性的认识称为核心概念。此外,小学科学中的学科方法不同于初中以后的物理学、生物学等分科的学科思想与方法,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共同的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把观察、比较与分类、测量、推理、变量识别与控制数据收集与应用等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挥着支撑性作用的探究过程技能,也视为核心概念。
如何围绕核心概念组织教学?
1.按照小学生的认识水平梳理教学内容中的核心概念和分解概念
受传统科学教材的影响,以往在教学中,教师把探究的重点放在了探究科学事实的基础上,即“是什么”的问题,例如重视观察与描述花的构造,而没有理解“这些事实意味着什么”,如花的构造对植物生长、发育、繁殖等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2.把分解概念作为教学的切入点
学生建构核心概念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有的核心概念的建构需要依据小学生的不同学段螺旋上升,逐层建构。这就需要教师把核心概念从上而下分解为小学生能够接受的分解概念,并依托教材,从教材中寻找支撑核心概念建构的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使之具有逻辑结构;教学中自下而上,为帮助学生逐层建构核心概念奠定基础。当学生掌握了核心概念之后,就可以迁移到其他相关内容的学习中,将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以核心概念统领,设计“具体科学事实→驱动性问题→理解分解概念→建构核心概念”双向互补的教学主线,对核心概念形成的普适性认识具有持久迁移应用价值。学生一旦建构核心概念,就可以通过核心概念迁移应用解决现实性问题,从而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核心概念教学的价值体现。
二、渗透科学历史,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核心素养导向的科学教学要求关注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情感体验,教师若能在一堂课中适当地渗透、引入科学史,能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能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的曲折,还能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是在不断发展的,更能培养学生博大的人文精神。
在小学课堂中渗透、引入科学史知识,既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又能使学生在了解科学知识的同时,理解科学的本质,能使学生得到情感、意志、价值观上的教育,培养了学生学习和探索科学的兴趣、合作的意识和交往沟通的能力,很好地体现了科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培养科学核心素养。
三、借助周边事物,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意识
核心素养导向的科学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适宜进行自主探究的周边的、未知的、生活的和现实的问题情境,设置待解决的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提供充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独立自主地尝试用各种方法开展探究活动,从而拓宽视野,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体验科学探究乐趣和精神,培养探究能力,并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在课堂当中,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周边的一些实物、事实,直接设计问题进行教育。在课堂外,教师需要促使学生积极走向自然,开设开放式课堂。小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认知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其知识积累并不是很丰富,这就使得小学生对大自然的各种事情、现象有非常多的疑问。在小学科学课堂内外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促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生活当中的各种现象,从生活中学习科学知识。
四、巧设趣味实验,展现科学特色
小学科学教学的核心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核心是科学实验,而“科学实验是一项集观察、注意、想象、分析、思维、概括、创新等于一体的探究性活动,可以揭示科学本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科学素养,体现科学特色”。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孩童天生是具有好奇心与求知欲的,他们不断地努力了解他们周围的世界。”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过:“一个人要想使现有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必须亲自从事发现的行为。”而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实验教学则是最简便、直观、有效的教学方式。
1.巧设趣味实验,可以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激发探究热情
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好奇心,都对新奇的事物有很大的兴趣。因此,趣味实验活动对小学生来说是十分新颖的,能够很快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所以,在小学科学课堂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小实验活动可以迅速地让小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让学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就和教师一起进入学习的状态。
2.巧设趣味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只是讲知识点的话,学生自然不会很好地理解,而加入一定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知识点的话,就会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3.巧设趣味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科学课不仅是要让学生学到一定的科学知识,还希望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每个人亲自参与科学实验可以更好地了解科学知识,所以要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些可以参与到实验中的活动,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感受到科学的乐趣。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科学教学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课堂转变教学目标,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方式和过程,关注每个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和实际运用,以及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来达到有效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作者单位: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分校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