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平
创新意识是人们积极开展创新思维活动的动力以及重要基础。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紧密联系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这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有效发展的重要手段。对此,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几何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大家提供参考。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所以对学生数学思维进行培养,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关键任务,同时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素质教育对“创造人才”予以培养的基本要求。
一、建立师生间的民主关系,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严格遵循“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的原则。课堂教学中应对师生间的接触、碰撞与沟通予以重视。在师生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情感将影响到整个教学工作。为此,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热爱、尊重、理解与信任,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所有学生均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随时感受到赞扬与鼓励。如此可将学生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被激发出来,帮助他们对知识展开自主探索,对其创新思维的培养极为有利。
比如,在对长、正方形面积计算一节进行讲解时,可先把两个图表展示在学生面前,讓学生想一想怎样对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进行比较。部分学生运用割补法将两个图形重合在一起展开比较,还有一些学生借助平分米的单位进行测量。针对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我给予了充分肯定,又提出了新的问题:“还能用这种方法计算天安门广场的面积与中国土地的面积吗?”得到老师欣赏与赞扬的学生便又继续展开了思考,学生的创新意识被充分激发了出来。
二、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喜欢创新
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是数学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数学从生活中而来,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个地方。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才能从课堂和实际生活中来,所以,我们应充分联系起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数学与生活相贴近,让学生感到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学起来亲切、自然。
以“圆的认识”为例,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先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深刻感知到圆;再借助多媒体把几只猴子骑几种轮子形状各不相同的自行车进行赛跑的情境展示出来,包括图形、正方形、梯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等,让学生猜一猜,谁能获得胜利;然后再借助多媒体演示赛跑的过程;最后,向学生提问骑圆形轮子自行车的猴子能够获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了解到为什么自行车的轮子要做成圆形的,使之觉得学习数学知识是有用的,进而产生探索欲望,乐于创新。
三、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孕育创造性思维
为了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应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按照某一线索展开大胆猜想,将学生自觉思维的积极性给激发出来。比如,我在对圆的半径进行教学时,引导学生猜想:“同一圆半径的长度有何关系?”学生纷纷回答:“相等。”之后再让学生展开验证,而在学生验证猜想后,那种成功的喜悦可将学生进一步创造的欲望给激发出来。那么就营造了一个宽松、愉快的氛围,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直径以及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又如在学习圆柱体积时,我并未直接给学生演示,而是先启发学生猜想:“现在我们已学会了圆柱体的体积,你们认为圆锥体的体积和什么有关呢?”学生回答道:“和底面积与高有关。”之后我再继续提问:“若将圆锥的底面积与高告诉你们,就可以将它的体积计算出来吗?”一些学生回答:“底面积与高相乘。”我马上提出质疑:“那不是就与圆锥相同了吗?”同时,展示出两个底和高完全一样的空心圆锥和空心圆柱,把圆锥顶点朝下放入圆柱中。学生立即明白了:“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一部分就是圆锥的体积。”之后继续猜想:“一个圆锥的体积是和其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呢?”一些学生说二分之一,一些说三分之一,众说纷纭。之后笔者再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探究,并将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细沙等材料提供给学生。学生经过验证后得到了结论,一些学生为证实了自己的猜想而异常兴奋,而那些没有猜对的同学也得到了新的收获。这个过程让学生立足于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直觉判断,使直觉思维意识不断增强,既促进了学生自觉思维能力的提高,也让学生感受到了获取知识的乐趣所在。
四、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动手操作的过程离不开学生的动手实践和积极思考,这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技巧和技能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需对教具演示、学具操作等手段予以充分利用,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在用眼看的同时,也要动脑、动手和动口,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出来。这样,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就可以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并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比如,在对三角形面积计算进行教学时,可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学生利用剪、移、拼的方法,将三角形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分别用不同形状的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将平行四边形给拼摆出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一步加强。
总而言之,创造性人才的一项基本特征就是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对学生开展创新思维训练过程中,应对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科学方法予以借鉴吸收,以全体学生为代表,对学生的主体意识予以重视,并为其营造较为安全的心理环境,鼓励其大胆质疑,以顺利实施创新思维的培养目标。
【作者单位:广州市天河区棠下小学 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