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秀
小学科学学科作为我国小学阶段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让学生能够以科学观点分析、解决生活中问题并认识自然事物的重要途径。而想要达到真正的科学学科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因此,在本文中,笔者将就如何能够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做出简要论述,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教育的目的已经不仅仅是让学生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将其培养成符合现代社会、国家发展需求的综合型素质人才,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思维、能力等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原本处于“副科”位置的小学科学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为其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一、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兴趣是激发一个人对某件事物进行观察、了解的原动力。对于小学生来讲,由于年龄尚幼,很容易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注意方式方法,通过合理的引导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以苏教版小学科学教学内容《观察水》为例,在进行这部分教学时,教师可在上课之前准备不同的液体,比如:糖水、白开水、白醋等。在上课时,利用小学生好奇心较强这一特点,提出问题:“老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一件非常神秘的礼物,让它参与到我们的课堂中来。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它是谁?”以此引入,通过这样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观察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嗅觉、视觉进行观察,并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思考,教师在此过程中注意适当地引导,让学生能够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观察中。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如果教师仅仅为他们提供事物,让其自己观察,必然无法得到较好的效果,因此,为了让学生进行准确、系统的观察,在观察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对此,教师要先让学生明白,观察需要有针对性,也就是帮助他们明确或制定观察目标。以此为基础,再加上适当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举个例子来讲,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中的《塑料》一课,在进行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同学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塑料制成的?”“塑料在高温或者低温环境下有什么样的变化?”等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验证自己的想法。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积累生活知识,同时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拓展,从而培养其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观察质量
“观察”与“看”有所不同,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也就是说,观察更具有目的性。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让学生观察某件事物,是为了让他们在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之后,能够对其展开思考,从而得出结论。因此,在這个过程中,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从而提升观察质量。以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中《植物的一生》为例,为了能够提升本章节的教学效果,教师可让学生在放学回家之后,种植一些容易生长的小花、小草之类的植物,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一般来讲,植物从种植到发芽的过程中大概需要一周的时间,让学生每天观察,并做好记录,包括种子或者芽每天的变化,自己的浇水、施肥的量,自己的感受,等等。通过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规律,培养学生的信心、耐心,通过有质量的观察,了解更多的知识。另外,学生在“经营花草”的过程中,可以得到一定的情感上的体验,将来可以成为一个会生活、爱生活的人。
四、注重观察结果
让学生进行观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得出观察结果,值得一提的是,观察结果并不一定要得出好的结果,但是,一定要是真实的、客观的。一般来讲,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很多结果或者结论对于他们来讲,难以理解。基于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注意力放在加深学生印象上。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让学生有非常好的情感体验,也就是让他们对观察的事物产生兴趣,并愿意参与到实验过程当中。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中有一部分内容是《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以此为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或者其他教学工具为学生播放一段音乐,通过听不同高低、远近、大小的声音,从而揭示人耳鼓膜的作用,进而培养学生建立保护耳朵的习惯。通过认识声波的传播路径以及各个部位的名称,最终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正确的答案,经历了这样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学生的记忆也可以更加深刻。
无论是对于小学生日后的学习还是生活来讲,观察能力的培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小学科学作为学生能够更多接触自然事物的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决定着是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合适、正确地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培养其观察能力,并注重观察质量,对于学生而言,将一生受益。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林南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