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中学”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2018-02-20 23:58杨阳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做中学秧苗番茄

杨阳

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从小培养幼儿的科学意识,进行科学启蒙,提供了自由选择大胆想象的空间,有利于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陶行知先生的“做中学”是笔者本次科学探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切入点。主要针对如何在“做中学”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提出了一些教育理念与方针。

一、在“非正式”中孕育科学“做中学”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所谓“非正式”科学教育活动,即幼儿在科学发现室、班级区角、外出参观、自然角和种植园地等设施内开展的随机教育,若与正规教育活动相结合,能更有效培养幼儿的科学创新能力。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強调“教学做合一”和“做中学”。而这二者之间的双重关系,一是师承,二是创新。因此笔者从陶行知先生的“做中学”理论着手,开展了为时半年的科学探究活动——“番茄栽培队”,让孩子真正成为一名道地的“小农”,“归田”劳作。

二、在“普通”材料中营造“非普通”环境

在开启探究之前,师幼的谈话沟通概括如下:

关于种植番茄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关于种植番茄我们还想知道哪些?

1. 番茄红红的,圆圆的。1.番茄的种子在哪里?

2.番茄吃起来酸酸甜甜的。2.种番茄是种番茄种子吗?

3.番茄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 3.番茄怎样才能平安长大结果?

4.番茄有叶子。  4.番茄有花吗?有花的是什么样子的?

5.番茄长大需要喝水。5.番茄的果子长在哪里?

教师作为引导者和参与者,在科学探究中,首先要了解幼儿的兴趣点与已有经验,在此基础上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从而让幼儿完成“疑惑→解答”的思维过程。

故事一:种子还是秧苗

时间: 3月14日  地点:种植园地

“你们知道种植番茄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吗?”我一个发问,孩子们马上激烈讨论了起来。“要有番茄种子!”“要浇水!”“要有扒土的工具。”大多数孩子的答案离不开这三种。突然有个孩子大声说道:“我知道!番茄喜欢温暖的环境!太冷的话它会死的!”我追问到:“你从哪里知道的?”孩子答道:“妈妈带我去过一个塑料棚子里摘过番茄,妈妈告诉我番茄喜欢温暖的地方。”“那你知道为什么种番茄的房子是塑料棚子吗?”我继续追问。这时,另外一个孩子起来说:“我知道!塑料棚可以保温!爸爸跟我说过黑色的塑料棚最好!”我们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完成收集黑色垃圾袋、支温室棚、拔杂草、松土等一系列工作,种植番茄的“小小温室棚”建成,“番茄栽培队”同时成立。

第二天就有许多幼儿带来了大番茄,说要将种子多收集一些。下地时,孩子们依照以前种辣椒、土豆的方法,将种子全部埋入了“小温床”。

“老师,种子怎么不发芽呀?”时间一天天过去,种子依旧没有什么动静。看着孩子们失望的表情,我提醒他们可以回家查查番茄的种植方法,问问爸爸妈妈寻求答案。“我问过爸爸啦!爸爸说番茄都是秧苗种的,这样才能结出番茄来!”我顺势将种植番茄的知识,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告知了孩子们。孩子们了解后一致通过:马上换番茄秧苗重新种植!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科学素材,因势利导,适时教育。在故事中,师幼就针对“如何搭建番茄的家”和“种番茄是种种子还是秧苗”这两个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与想象,激发了幼儿的创新思维。师幼共同收集 “暖房”的材料、秧苗等等,都营造了温馨、轻松的创新环境与氛围。孩子们一开始的“番茄种子种植”虽然失败了,但这不仅仅是一次尝试,更是允许幼儿的“异想天开”,保护了幼儿的创造性与自主性,从而激发幼儿去寻找正确的种植方法。

三、在“启发”中开启科学创新“关键”

朱家雄教授说过:“你若教给孩子染纸的一种最简易方法,孩子可以染出几十种乃至上百种染纸方法,你若不教给幼儿一种染纸方法,孩子可能永远探索不出一种染纸的方法。”可见教师好的引导是开启幼儿创新精神的关键。

故事二:番茄的成长“秘诀”

时间: 6月5日  地点:种植园地

半个多月过去了,番茄秧结出的“小青果”只有很少一些个头变大变红,其余大部分依旧体型较小,且颜色都无多大变化。我不禁也纳闷起来:为什么那么多番茄还没成熟呢?“番茄栽培队”召开紧急会议:舒颖提议将每棵番茄苗检查一番,欣愉提议将每个“青果子”检查一番,松松提议将种植园地中的土壤检查一番……我们排除了害虫、疫病等问题。

“老师,你以前说过番茄喜欢温暖的温度,会不会是现在太热了?”

“不会,我们每天都记录的温度,差别都不大。”

“为什么这些番茄不变红呢?”

孩子们果断尝试吃了一个,尝下来的结果大家都是比较失望的。

第二天飞飞就兴冲冲地跑来告诉我他知道了原因。飞飞的爸爸在家喜欢种植果蔬,爸爸对他说:“番茄想种得好,其实有‘秘诀,就是要裁剪枝丫。”这下子,我们终于知道这次番茄栽培未全面成功的原因了,也知道了番茄成长的“秘诀”。

在这个故事中,教师在碰到自身也有困难的问题时,不急着先去查询结果,而是将问题抛出,一起检讨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始终以平等、开放的姿态让幼儿去思考、去想象、去自主寻找答案,不仅促进了幼儿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更教会了幼儿学会主动思考并做出决定。

本次“小农归田”——小小“番茄栽培队”,真正让幼儿从“做中学”,在“做”中创新精神,这就是科学探究的核心所在、魅力所在吧。

【作者单位:苏州市虎阜实验幼儿园 江苏】

猜你喜欢
做中学秧苗番茄
DA-6对番茄秧苗生长的影响
番茄炒蛋
秋茬番茄“疑难杂症”如何挽救
番茄果实“起棱”怎么办
遵循“做中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基于Meanshift和Hough变换的秧苗行中心线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