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荣
小组合作是社会分工细化的重要表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实践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在合作能力、交流能力上也会得到明显提高。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模式实践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将合作教学实践与教学理念进行有效的融合,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中应用越来越普遍,其在教学中取得的成效也有目共睹。合作学习不仅能够使小组内部成员取长补短,对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并在课堂导入、课堂讨论、课堂练习等环节中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堂导入教学中实践
课堂导入是小学数学教学初始阶段,也是保障课堂质量、课堂效率的前提工作。在课堂导入阶段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可以发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圆形课程教学为例,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认识圆形、了解圆形特征,熟悉圆形定义,教师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在分组过程中保障各组之间的人员数量以及素质平均。教师在导入中提出简单的思考性问题:“在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圆形?看看哪组学生提出的物品种类多,速度快。”学生在合作讨论过程中进行分工,有的学生记录,有的学生思考,有的学生完善,均保持积极的合作讨论状态。在合作结束之后,教师要求以小组的形式将物品名单列在黑板上,教师继续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对黑板中物品的共同特征进行总结,从而引出圆形的定义与特点。在课堂导入中以小组合作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导入,不仅会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讨论环节教学中实践
课堂讨论是很多课程教学均能用到的环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会经常遇到学生个人无法解决的难题,这时就需要同学之间集思广益,以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解决教学难题。以牛吃草类型的应用题为例,在解决该类型问题时,需要明确应用题中的变量与不变量,对于小学生而言,此类问题过于烦琐,需要采用设立单位的数学思想予以解决。教师将在分组中以四至六人为分组单位,要求学生在谈论中以不同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对小组学生进行提示,并了解不同小组之间的合作探究状况,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觀点进行辨析,帮助学生采取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消长类型的应用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与讨论中,学生的数学思想得到了有效的锻炼,数学思维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对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堂练习教学中实践
课堂练习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在课堂练习中,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然而传统的练习模式会极大程度地降低学生的学习活力,无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练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教师要求学生练习应用题解题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会在合作过程中提出各种具有针对性的解题方法。以“服装厂做一套衣服用布3米,改进方法后用布2.8米,原来可做700套衣服的布,现在可做多少套?”为例,在合作中提出了两种方法,一是3×700÷2.8=750(套),另一种将先在可做的布设为变量X,并列出了方程式,3×700=2.8X,X=750(套)。在小组合作练习中,学生的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思维得到了有效发散,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堂探究教学中实践
探究式学习是现在所提倡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将探究式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融合,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例如,在几何图形的课程教学中,教学目标为了解几何图形性质。教师要求学生以固定小组形式进行探究,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学生提出自身对几何图形性质的不同观点,并在学生观点总结之后,认识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圆形具有对称性等特点。采取合作式探究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记忆力,并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主动学习在教学中的积极意义。合作学习对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并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改善课堂的教学环境,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而促进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作者单位:济南市历下区十亩园小学 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