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兵 何光伦
防灾减灾教育馆是儿童接受灾害教育的重要场所。近年来,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将儿童减灾放在首位,使孩子们在新颖的设施和快乐的游戏中培养减灾意识,学习减灾技能。不仅如此,该馆还突破场地限制,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利用“减灾移动小课堂”将知识和技能带到更多儿童身边,打造“普洛特”项目品牌,让孩子和家长都参与其中,编排由孩子们参演的防灾减灾舞台剧,以新颖有趣的方式让“萌娃”将减灾知识深植心中。
“地震来了怎么办,躲什么地方安全?有哪些自救的方法呢?”
“火警电话多少,你会打报警电话吗? 身上着火怎么办?”
“一条床单、两根竹竿,就能做成了一个简易担架。‘自制担架好简单哦,我也学会了!”……
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期间,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举办《西游新编(减灾版)》儿童剧首演和一场“‘普洛特你来我館特训综合版”,让前来观演和体验学习的众多亲子家庭兴奋不已、拍手叫好。
儿童是国家的希望,也是未来防灾减灾事业的生力军。“孩子比成人更敏感、更具可塑性,防灾减灾要从娃娃抓起。”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深谙其理。自开馆以来,他们就把儿童减灾放在首位,注重增强少年儿童的减灾意识,将减灾基因植入儿童血脉中,采取常态性“场馆体验+现场培训”,“普洛特”品牌防灾减灾志愿服务活动,“减灾移动小课堂”进校园活动,探索性举办减灾儿童剧排练、巡演活动,获得良好的社会效应,有效提升了场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场景1:“如果楼层里面发生了火灾,首先要弯腰捂鼻快速逃离现场。还要选择安全通道,不能坐电梯。”“如果是地震来了,要躲在构造坚固的洗手间、三角区域,或者坚固的桌子底下,还要用枕头护住头部。”……5月12日,一群幼儿园小朋友在参观体验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时,纷纷自豪地用童稚的声音告诉四川卫视记者。
依托场馆开展科普教育,成为一种常态
“妈妈,快过来呀,这个地方好漂亮,好好玩呀!”一名小朋友在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儿童体验区兴高采烈地叫喊着。
大飞机、小火车、公交站、红绿灯、儿童滑梯……萌萌的展区设计,让前来参观体验的小朋友乐翻了天。
一群小朋友在减灾馆科普辅导员的指挥下,有序地在模拟飞机上练习“安全降落”;另一群小朋友围着漂亮的科普辅导员阿姨学习“心肺复苏”;还有的小朋友在“安全社区”,聚精会神学习交通安全知识,嘴里不时念叨着“红灯停,绿灯行……”
“在学校里给孩子们讲安全教育,讲得口干舌燥也没有明显成效,但只要一来减灾馆,不用提要求,孩子们就自然会跟着科普辅导员学习,事半功倍!”一名小学教师曾兴奋地向现场的科普辅导员讲,还不停地邀请辅导员去学校开展科普活动。
“奶奶,下次还要带我来玩!”一名小朋友依依不舍地离开“儿童体验区”,并扯着奶奶的衣角央求道。
这些真实情景,时常在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呈现。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们来了就不想离开?
走进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一股浓浓的儿童减灾元素扑面而来。减灾馆共有“序厅”“ 感受灾害区”“认识灾害区”“历程展区”“防灾自救展区”“儿童体验区”等6个展区。场馆设计之初,多个展区都嵌入了儿童减灾元素,幻影博士、动感影院、地震体验等特色项目,结合声光电的现代展示手段,综合视觉、听觉、触觉等全方位感受,时刻“圈粉”可爱的萌宝们。洋溢梦幻般童话色彩的“儿童体验区”,更是小朋友们学习减灾知识技能的“儿童乐园”。
在“儿童体验区”,减灾馆结合多媒体互动平台,模拟了一个由“安全社区”“火灾体验”“安全降落”“小火车剧场”“报警急救中心”“安全课堂”等项目组成的安全社区,让小朋友们在新奇欢快的玩耍中,学习了解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危险隐患,掌握避险自救方法,从而提升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
“玩中学,学中玩。”这是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儿童减灾科普遵循的基本教育原则。几年来,场馆充分发挥儿童“爱玩”的天性,设计活动时注重游戏性、娱乐性,开展讲座时兼具操作性、互动性,着力将减灾元素融入科普中,让孩子们玩得舒心,学得开心。
场景2:“胸外按压每秒频率两次,一分钟达到100至120次。”来自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的科普辅导员俯下身子,两手掌相向相叠,指头交叉,向下按压着模型人偶,一边讲解施救要领,一边示范着“心肺复苏”技能,二三十个小学生团团围住科普辅导员,一张张稚气的小脸上神情专注,充满好奇。这是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科普小分队走进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传授防灾减灾知识技能的一个片段。
“减灾移动小课堂”进校园搞科普,成为一道风景
“地上躺着的假人是用来干什么的?”
“心肺复苏是按肚子吗?”
“绳索打结用来干什么?”
“隔壁的老奶奶晕倒了是不是因为吃了肥皂?”
“我要用乐高修一个又大又坚固的房子!”
……
5月7日,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周首日,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科普小分队来到成都市武侯区百花小区幼稚园,通过心肺复苏、绳索打结、“毛毛与亮亮”宣教片、乐高玩具、“科学搭建”等活动,给孩子和老师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防灾减灾教育课。而孩子们提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也展示出他们对防灾减灾科普的旺盛好奇心。
利用固定场馆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毕竟辐射有限,如何有效利用场馆科普资源,发挥更大的社会效应,成为了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自开馆以来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经过摸索和实践,“打造‘减灾移动小课堂进校园上门服务”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
“像一棵海草海草,海草海草,随波飘摇……”地震灾区芦阳二小操场上,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科普辅导员带领学生们载歌载舞跳起了当下时兴的“海草舞”,嗨翻了现场!每次“减灾移动小课堂”进校园,她们都会事先组织学生通过歌舞进行热身互动,减少陌生感,增加亲和力,这样科普宣传工作就更加容易开展。
“地震蹲、地震蹲,地震蹲完洪水蹲。”“老师,他蹲错了,旁边的女生才是雾霾!”为让学生对灾害有基本的了解,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科普辅导员带着学生们玩起了“灾害蹲”游戏,气氛非常热烈。青羊实验小学一年级的课堂里,科普辅导员们利用孩子们喜欢“萝卜蹲”游戏,创新性融入自然灾害元素,形成独具特色的“灾害蹲”游戏,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认识灾害,学习防减灾知识。
“遵循教育规律,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这是我们的宗旨。截至目前,‘减灾移动小课堂走遍了成都及周边的小学和幼儿园。”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馆长吴勇征介绍说,“不仅如此,我们的‘小课堂还延伸到地震灾区和边远山区,让更多的儿童学习防灾减灾知识技能。以‘教会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的宣传教育模式,拓展防灾减灾知识技能的传播广度和深度。”
如今,“减灾移动小课堂”已成为天府大地的一道亮丽的流动风景。
场景3:履带车、动力电风扇、自动控制车……一个个元件组装出各式科技作品,尤其是安装程序后的自动控制车,能够在悬崖边提前停车。来自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的小朋友阿合里古兴奋地说:“太好玩,太有趣了!长大后,我也要研制这些先进的东西!”今年2月,来自凉山州的40余名彝族孩子参加“走出大山看世界”公益游学活动,在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通过“贝尔机器人”防灾减灾志愿者的指导,兴致勃勃学习体验普洛特计划“你来我馆”特训项目的“科学搭建”活动。
打造防灾减灾宣教品牌,树立一种导向
策划造影响,品牌出效应。为扩大防灾减灾影响力,让更多的家庭来了解,让更多的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业参与其中,四川省防灾减灾馆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强化精品意识,着力打造减灾文化品牌项目。自2016年5月,全省首个防灾减灾亲子活动品牌——“普洛特(Protect)计划防灾减灾宣教志愿者服务项目”正式启动。
该项目以三个系列为支撑:一是亲子家庭与减灾专家面对面探究防减灾现代化科技发展的“你来我讲”课堂,二是设置具有互动、体验、模拟、试验、挑战性的“你来我馆”特训,三是结合“全国防灾减灾日”“国家减灾日”“世界地球日”“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等近10个主题日、重要纪念日开展全民参与的普洛特主题活动。
活动中,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还集思广义,不断创新组织机制、管理模式和工作思路,推动各社会组织、社会企业和志愿者积极响应,有力地促进了项目的顺利开展。现已和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天廷救援队、成都市义工联合会等多家单位和社会组织合作成立专业救援志愿队,并和各大中小学校开展长期合作,鼓励学生寒暑假期间主动走进场馆进行志愿服务。
应社会各届的强烈要求,省减灾馆两年来举办活动近200余场次,参与观众2万人次以上,服务志愿者4000人次。“萌宝火灾大逃生”“地震逃生”“涉水安全”“心肺复苏”“儿童防拐骗”“科学搭建”等系列创新性活动陆续展开,受到亲子家庭和社会各界的追捧。2017年,全国第32个国际志愿者日当天,该项目作为四川民政系统唯一的救灾类公益项目,斩获了“四川省十佳志愿服务项目”殊荣。
如今,不少学生对“你来我讲”课堂、“你来我馆”特训、普洛特主题活动都能耳熟能详,夸其“喜闻乐见,富有时代感,很有吸引力”。为拓展防灾减灾知识技能的传播广度,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又正式策划启动了“防灾减灾小小讲解员”活动项目,让小学生经过专业培训成为科普讲解员,让防减灾科普知识通过少儿之口传播开去,将灾害科普教育覆盖到更多群众。
场景4:孙悟空遇见女娲娘娘,得知人间正经历地震、火灾等自然灾难,师傅唐僧与师弟猪八戒、沙僧危在旦夕,需孙悟空前去救援。凭借女娲娘娘所赐《地震自救宝典》《火灾逃生寶典》《家庭减灾宝典》三部宝典,孙悟空成功完成救援任务,师徒四人还将防灾减灾知识传遍各地……这不是动画片,而是由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主办,救助儿童会、成都市拉手公益基金协办,众多专业机构给予指导的减灾儿童剧《西游新编(减灾版)》。
排演防灾减灾儿童剧种,根植减灾文化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儿童对科普教育的要求也水涨船高。除了吸引力较强的游戏、互动科普活动外,还有哪些新颖、有趣的形式吸引儿童,让他们主动参与防灾减灾?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的领导和员工们在不断思考和探索。“用当下流行的舞台剧形式,也许能给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与感受。”一名曾参与四川省首届少儿网络公益春晚的减灾馆员工的建议得到大家认可。
2018年元旦,一场以防灾减灾救灾主题作为关键板块的“四川省首届少儿网络公益春晚”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演艺厅精彩亮相。晚会中,由两名省防灾减灾教育馆员工主演的防减灾主题话剧《家园》受到一致好评,不少观众激动地流下了热泪。该话剧根据汶川地震幸存者的亲身经历改编而成,对真人真事进行艺术升华,加上腾讯、爱奇艺、成都电视台的现场直播,让全民减灾意识得到增强。
点子促行动,恰逢好机遇。为纪念汶川大地震十周年,四川省民政厅策划发起,携手省文化厅,拟编排一部减灾科普儿童剧,省减灾馆被确定为儿童剧的创作指导、采购和演出主管单位。在与创作编排单位进行沟通衔接的过程中,一个成立“减灾儿童剧团”的构想逐步成熟。
3月31日,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和两家爱心文化企业合作创办的四川防灾减灾儿童剧团在蓉成立。当日,自编的首部减灾儿童剧《西游新编》正式启动小演员招募,海选百名少儿参加减灾“种子计划”,在父母的带领下,100多名5至12岁的萌娃从蓉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这部“减灾安全意识宣导剧”,故事情节极富戏剧性,是一部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纯儿童功能型戏剧,打破了成人带领孩子演出的传统模式,演员全由海选的儿童组成。为培养儿童减灾意识,省减灾馆将防减灾科普知识与儿童艺术表演相结合,从分析人物到人物造型以及每一句台词的处理等都让孩子参与其中,细细揣摸,在“玩”中学,在“演”中学,把减灾基因遂渐植入儿童血脉。
6月2日,儿童剧《西游新编(减灾版)》在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举办的“减灾兴川,与我‘童行”活动中成功上演。台上小演员精湛的表演深深地吸引了台下观看的萌宝们,他们不时捧腹大笑,不时手足舞蹈,前来观看家长也纷纷拿出手机,录制起小演员们萌萌的表演和精彩的台词,防减灾意识在潜移默化地在每个人心中打下烙印。
多家单位合作,历时三个月精心创作而成的《辛朵地震求生记》更是精彩纷呈。该剧以大地震为背景,讲述灾难来临时,三个孩子在困境中自救、互救故事,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儿童音乐剧,更是一部科幻十足的防灾减灾科普教材。针对儿童的成长特点、知识结构,该剧用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讲解地震知识,巧妙地将防灾减灾知识融入到精彩的故事情节中,让孩子们在潸然泪下和开怀大笑里记住自救、互救知识,体会灾难的无常与人性的美好。
5月8日、9日,《辛朵地震求生记》连续在四川省歌舞剧院上演。每次演出,剧院座无虚席、掌声雷动,赞声不断。
两部减灾儿童剧的成功上演,更加坚定了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撒播减灾种子、根植减灾文化、增强“减灾兴川”行动的信心。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馆长吴勇征称:“下一步,我们计划成立防灾减灾儿童剧院,形成以剧院为载体、以巡回演出为辅助的‘公益+商业模式,推动减灾剧目创作演出的可持续发展,拓展防灾减灾科普的宣传广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