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国胜
兰国胜,博士,PMP,PMI(中国)专家顾问,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百锐(中国)副院长。
1969年,(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成立,同年,互联网诞生,变革的浪潮向整个世界蔓延。
传统企业在衰变,大企业在裂变,小企业在巨变。跨界、互联、强化、定制等现象不断发生,最终导致我们的社会结构、运作逻辑、商业秩序等都将被一一颠覆。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正在被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推向变革之巅,不断发生的跨界(人们的思维模式、商业秩序等)与互联,将使整个世界的规则与结构被颠覆。所有的行业规则正在被互联网改写,互联网是最有资格重塑经济格局的行业。
自1983年PMI的志愿者们初次聚首,共同研讨并总结提炼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时至今日已经修订完成第6版。尽管如此,新时代下的项目管理理论、方法、流程、工具等依然面临着挑战。每四年修订一版已经不足以支持并跟上世界与现实变化的步伐。
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创新性企业,发展逻辑与传统企业不同。未来的商业逻辑需要我们一起来制定,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思考。
在互联网连接的世界,项目管理越来越复杂,如何从理论上自我突破、实践中自我创新都是项目管理未来所面临的挑战。项目管理涉及的知识领域和行业非常多,要将项目管理与企业战略规划相结合、站在更高的角度,作为协助战略规划的方法,就能找到由于世界趋势变化所带来挑战从而定位变革。
当前,项目管理已从传统的三重约束为基础的管理变为五个过程组和十个知识领域。《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指南》)至今已修订并发行了第6版,按照项目管理的理论“持续改进”。
《PMBOK®指南》(下称“第6版”)强调敏捷项目管理方法的应用,专门阐述了(产品)开发生命周期;更加突出根据项目需求进行“裁剪”;在每个知识领域中增加敏捷方法的内容,在传统方法与敏捷方法中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同时,第6版引入敏捷特定的工具和技术,例如冲刺和迭代计划,从项目管理过程组的角度,描述敏捷、适应性、迭代以及混合方法的使用。
但是,关于“敏捷”的修订远远跟不上互联网世界的敏捷变化,因为,我们已进入人工智能时代。
有学者将人工智能时代分为三个阶段:弱人工智能时代、强人工智能时代、超人工智能时代。智能机器人的出现和超速迭代,不会等待数年更新一次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很多我们现在无法识别和描述的工具、技术和方法将会大量地、即时地出现。
例如,互联网大数据能自动产生需求。传统的项目管理收集需求的方法和工具包括:访谈、焦点小组、引导式研讨会、群体创新技术、群体决策技术、问卷调查、观察、原型法、标杆对照、系统交互图、文件分析等。而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会直接告诉我们客户需求。如果将收集需求的算法植入智能机器人,无须问卷调查,通过大数据分析即可得出多种需求方案,而这些数据都来源于现实社会的真实发生,因为互联网的实质就是“连接”——物的连接、人的连接、商业与人的连接。基于此,需求方案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将达到非常高的标准。
在被互联网统一的世界,项目管理体系方法论需注入新的基因。
(1)概念的重新定义。对项目和项目成功的定义。科兹纳博士对项目和项目成功做了新的定义:“项目是计划实现的一组可持续的商业价值;项目成功是在竞争性制约因素下实现预期的商业价值。”项目管理以价值为核心,将各种行业有机结合。
对可交付成果的定义。从成果的价值属性上分为价值和使用价值,如果单从价值上分析,满足时间、成本、质量等维度的综合成果应该满足要求。还有一个维度就是使用价值,一个有生命力的产品(可交付成果)才是它赖以延续与价值得到提升的基础。
(2)虚拟团队的专家作用。作为项目经理乃至组织的重要智库(专家),虚拟团队将在项目管理中起重要作用。“人才三角”强调了战略与商业管理技能、项目管理专业技能、领导力技能。随着社会的进步,虚拟团队在项目管理中的专家作用将越来越大。
(3)新的名词出现。共享经济涉及互联网和物联网等平台的构成要素。有观点提出,共享经济的技术基础是物联网。新经济时代产生的新名词无法完全预测,但至少以下名词可以纳入(包括但不限于)项目管理工具和技术中。
项目复盘。项目管理的三个要素是:输入、工具和技术、输出。项目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项目复盘,经验教训的总结应该纳入项目管理的工具和技术中。《PMBOK®指南》关于收尾过程组,只涵盖结束项目或阶段、结束采购两个过程,仅对项目或阶段收尾时,可能需要进行项目后评估或阶段结束评价,记录经验教训。
建议将项目复盘和项目后评估的最佳实践纳入项目收尾过程中。无论执行的结果成功还是失败、是否实现了预定的目标,项目经理与成员们都应该通过回顾已经完成的工作,总结实现目标的成功经验、未成功原因及教训总结。一份完整的项目复盘或项目后评估报告,能把经验转化为能力,把教训转化成财富,总结规律、固化流程、传承经验,提升组织管理成熟度。
成功标尺。随着互联网思维的出现,有些项目的实施可以不计现实成本,在项目结束后(项目后评估已经完成)很长一段时间(可能几年甚至更长),其价值才能逐渐体现,而此时项目已经收尾,所以需要对项目成功标尺予以重新制定。
(4)理论的战略定位。在2016年10月举行的PMI(中国)项目管理大会上,笔者提出“将国家级项目组合与企业级项目组合相融合,创新商业模式”。将项目管理理论与国家战略有机的融合,有效提升项目管理的战略地位,就能更好地推进项目管理理论体系的持续改进。
在传统商业逻辑基础上建立的项目管理理论,需要适应新时代发展带来的挑战。随着世界融合度的增加,需要来自快速发展经济体的人才加入。中国已经在量子技术、5G标准等领域建立世界标准,相信很多新名词、新理论体系和新方法将在新时代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