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鲁旭
小时候,父母带我去参观北京的军事博物馆,跟着人群走过一个个陈列厅,只见正前方站着一个手拿大刀的战士雕塑,雕塑下面刻着一行字,上面写着“铁军精神”。那时年幼的我并不十分理解,但这四个字却深深地烙印在心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究竟要培养一支什么样的队伍才符合新时代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答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
第二次听到铁军精神是3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我,在“五水共治”总督察室实习。那时总听人说起,北白象有一个村干部,特别有铁军精神,大家都叫他“新时代的王进喜”。那是一个凌晨,北白象镇东斜村的几名村干部和村民正在河水中打桩筑坝,没想到河坝突然出现了塌方,这时一个身影奋不顾身地跳入齐腰深的淤泥池中,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淤泥,最终堵住了缺口,救出了他们。但你一定想不到,这位被称作“铁人”的高元辉,当时已经64岁高龄了。是他让我明白,铁军精神就是破釜沉舟、不留退路的坚定信念,就是敢于拼命、敢豁出去的昂扬斗志。
两年前,我很幸运地考录了浙江省首批选调生村官,被分配到北白象。从大学毕业到参加工作,从“书香气”到“泥土味”,我远离了杭州大城市的热闹与繁华,选择了离蓝天白云更近、与庄稼稻田更熟、和老百姓最亲的基层工作岗位。从组织拆除违法建筑到消防整改停租,从清明森林防火到雨季防洪防汛,从村子党代表选举到人大代表选举,从深夜睡梦中值班电话的响起到清晨刚起床时村民上访的调解……我更加感受到,虽然我们基层的工作细小繁杂,但是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态度。“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始终保持把事做深做扎实的韧劲,这也是一种铁军精神。
2017年6月,北白象举全镇之力攻坚拆除一幢十三层高的违章建筑。在这个建筑里,有位老阿婆因病瘫痪在床35年,一直生活在忧郁和苦闷中。面对违章拆除,她情绪非常激动,甚至扬言要跳楼,给照顾她多年的丈夫换取经济补偿。当攻坚组同志被多次拒于门外后,他们依然没有放弃,通过动员阿婆的亲朋好友等各种力量,几十次进门和她拉家常、谈心,了解她的诉求和难处,帮助解决,给予温暖,打开了她几十年来的心结,最终阿婆按期签订协议搬迁腾空。镇3套班子、10个工作小组、32天连续攻坚,终于平稳拆除了温州地区高度最高、体量最大的单体违法建筑,整个过程没有一个人阻挠,未发生一起信访事件,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白象速度”。
可能很多人会问,说了这么久,到底什么是铁军精神?铁军精神就是,你想回家陪妻子吃一口热饭,但更愿意多留几个小时为村民调解纠纷;你想周末陪孩子去公园玩,但更愿意风雨无阻坚持巡河封堵排污口;你想放假回家看看咱爸咱妈,但更愿意坚守岗位加班加点干到正月初八……这种铁军精神,就在你我身边,正诠释着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四铁”干部要求。
就拿咱们身边的事儿来说,在家从“手机淘宝”到“微信、支付宝”,出门在外从“中国高铁”到“共享单车”,我们都真切地感受到,生活越来越有“获得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并规划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阔步迈向发展新时代,在这样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前,更需要有“四铁”的精神和担当。
作为青年党员的我们,享受着改革开放、科技进步带来的许多红利,但同时,面对工作的压力、困难和挑战,我们更要继承和发扬各位老党员、前辈们的“铁军精神”,扎根一线,书写青春,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