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女性社会意识的觉醒
——以《玲珑》杂志为中心的考察

2018-02-20 10:29王丽敏
学术探索 2018年10期
关键词:国货爱国身体

王丽敏

(河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6)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传统男权社会仍然占主导地位,但女性在五四运动的洗礼和西方女权思潮的影响下,社会意识开始觉醒。她们逐渐破除父权、夫权的羁系,走出深闺,接触社会,希望通过大众媒体表达女性对社会的看法。《玲珑》杂志于是应运而生,满足了女性的需要,同时也带给女性一定程度的话语权。1931年《玲珑》杂志在繁华的大都市上海诞生,原名《玲珑图画妇女杂志》,1936年改名为《玲珑妇女杂志》简称《玲珑》,是一本 64 开本小巧玲珑的图画杂志。它的发行甚广,不仅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在一些中等城市如苏州等地也有发行。撰稿人以女性居多,大多受过中等以上教育,家庭富裕,经历丰富,善于社交。读者群以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女学生为主。《玲珑》杂志成为名副其实的女性刊物。该刊以两性生活、情感婚姻、科学育儿、娱乐生活为主要内容,看似为女性平日里休闲娱乐的消遣读物。实际上在许多篇章中更多地体现了女性希望借助《玲珑》这个公众平台突破传统社会的禁锢,大胆地表达女性心声,意图唤醒女性的社会意识。以往对《玲珑》杂志研究集中在摩登女性塑造、两性冲突、男女情爱、婚姻家庭等方面,彰显民国新女性形象。而本文独辟蹊径以女性的身体意识、性学意识、爱国意识等方面为研究《玲珑》的切入点,通过对报刊里文章深入细致的分析,展现民国时期女性社会意识的觉醒。

一、女性身体意识的觉醒

女性身体意识的觉醒是社会意识觉醒的重要内容之一,不缠足、废束胸、裸足运动以及女子体育运动的兴起等都是女性身体觉醒的重要表现。女性身体的解放,健康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媒体的大力宣传。《玲珑》杂志发行期间多次刊登文章,倡议女性打破束缚身体的枷锁,注重自身健康,成为“健康美”的新女性。

(一)身体革命,从足开始

中国女性的身体解放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戊戌变法维新派叫停女子缠足开始,经历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洗礼,束缚女性身体的铁链逐渐裂开,女性身体意识逐渐觉醒。女性身体的解放,离不开思想宣传工作,而作为女子喉舌的《玲珑》,成为身体革命的重要宣传阵地。

在中国缠足和束胸被认为是伤害女性身体的两大毒瘤。“我国女子一向是受了两种束缚:束胸和缠足。一则是妨碍身体发育,一则是把终身自由断送在那双三寸金莲。”[1]而且“缠足这陋习,把好好的一个人,弄成一个不死不活的可怜虫”。[2]到民国时期,这两大陋俗在大中城市妇女中逐渐少了,但是并未消除。“缠足之风,在我国近年方稍减敛,但内地无知妇女,仍旧奉行惟谨。”[3]《玲珑》认为“缠足的解放是中国妇女先决之问题”。[1]妇女的解放运动,首先要从女子身体的完全解放开始,做到这一点,必须从女子思想上根除男权社会封建礼教观对其的影响。它是残害女性身心的罪魁祸首,不仅束缚女性的身体,也摧残女子精神。《玲珑》劝告女性:“女子难道一定要是男子的附属品吗?非倚赖于男子以阿附取容,以残身害体不可吗?肉体上既受了缠足的惨刑,精神上亦何独不然。”[4]

民国时期,除了女子恢复“天足、天乳”的呼声外,裸足运动也在女性中逐渐流行,尤其是在炎热的夏日,“十个年轻女子,几乎有九个露出他们的裸腿”。[5]这在现代社会看作正常的事情,在还处于半封建的社会中,立刻遭到了来自男权社会的非议。甚至北平市市长袁良打出整饬北平风化的旗号,首先取缔了女子的裸足。理由是“裸腿含有挑逗性,因为女性的腿,是肉感的东西,有伤风化;并且是裸腿仿西洋物质文明的皮毛,不应该的。”[6]“为国民之生计,因为妇女裸腿要用香膏指甲油等化妆品,太不经济。”[6]取缔令一出,女界对此发出强烈的抗议和反击,《玲珑》上发表了一系列的反对取缔女子裸足的文章,试图通过媒体平台反驳男子们反对裸足的谬论。针对女子裸足有伤风化一说,舒如云给予了讽刺性的回击,“如果看见女子肉体外露,便会引起邪念,那么除非把女子的面孔双手,身体一切外露部分,都用厚帛包裹了,才不至于有问题发生,不然只把双足包了是没用的。”[5]更有的文章认为,非但不能取缔裸足,而且还应该推行,裸足具有自行消除女子的缠足的功效,“北平市无知妇女至今尚有为其女儿缠足者,如此风一行,缠足陋习可不发自除,既得倡导天足,且可减少经济负担。”[7]

男权社会、行政命令已经抑制不住女子身体意识的觉醒,女子对自己的身体有了决策权和话语权。女性身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不再是男子的附属品、玩物,而是具有独立意识能力的“完美”女性。但是,限于经济、地域等因素影响,女子的身体解放处于不平衡状态,身体革命任重而道远。

(二)体育兴起,健康亦美

社会的大变革,西式文明的渐入,民国时期对女子的审美标准出现了转变,传统中国“林黛玉”式柔弱的病态美,被新女性的健康美取代。“他们心中所谓的女性美,也跟从前两样了。他们现在的目光转变是从病态到健全,小脚不再引人注意的一点,林黛玉也失去了她的动人力量。”[8]审美观的转变,松动了礼教对女子身体的束缚,展露出女子自身独特的天然美,这是对传统缠足、束胸的挑战。

现代审美意识的转换、女子身体的解放,恰恰促进女子体育健身运动的兴起。《玲珑》呼吁女性告别体弱多病的身体,走出庭院,来到户外,进行体育运动,成为有强健体魄的健康美女性。“我们须知,所谓健康美,并非指大块头和大胖子,也不是指涂脂抹粉的粉雕美人,而是指有丰满的体格,健康的颜色,活泼举动的人。”[8]可见,女子身体觉醒带动了心理上的解放,意识到自身健康的重要性,不再尾随男子的目光,不再迎合男子的喜好,“环肥燕瘦”“嬛嬛一袅楚宫腰”通通成为历史。

相对于传统女子的“弱”和“病”,民国女子已经注意到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把女子的“弱”跟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认为体育运动是女子势在必行的活动。“试观今日号摩登之女子,步履倾侧。苟令跳远,势必未跳先倒。又观其步行稍远,既已气喘汗流,不胜疲乏。苟令赛跑,势必血管炸裂。如此女界,不特短寿易病且对于中国前途,殊有绝大危机。潜伏其间,恐妇女本身,亦将受天演之淘汰矣。”[9]《玲珑》还认识到,日常运动的重要性,尤其是久居城市的人们。“往往取乐于电影,跳舞,看戏,心里固然很快乐,但对于体格,非但没有加强,并且日益衰弱,中国人的体质,也很富盛誉,真正可怜又可负矣,现有数法,颇适应于匆忙的同志,男女均可执行,望读者在体操之时,把一切念头丢掉,注全力于体操的动作,这种简法不一定有奇效,但是比较去跳舞、看电影等,虽少可以强健些,谓余不信,请试行一个月,以窥究竟。”[10]

民国时期女子开始走上体育的竞技场,有了跟男子一样体育活动的权利,“不要说远,且说三十年前吧,那时的女子,有几个能梦想到会有今日那样,跟男子一样活动的机会吗?”[2]虽然女子的体育活动被认为是“哗众取宠”“出风头”的举动,但毕竟说明女子对体育事业有了自身的话语权。《玲珑》杂志作为女性的“良师益友”为了推动女性对体育的了解和认识,频繁地刊登中外女性体育运动的文章,并配以图片。希冀通过树立女性体育“偶像”,来引导女子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女健儿身手惊人》中大篇幅刊登了在上海市运动会上取得卓越成绩的女学生的照片,赞扬这些体态娇小、爆发力惊人的女学生们健康的体魄。希望借以劝导“病态美”的传统女性和穿衣打扮的摩登女子,健康是最重要的,要健康就要体育运动。《玲珑》不仅登载了国内女健儿,国外女性的运动情况也经常性地报道。重点报道了外国对体育的重视,尤其是德国,“自国社党希特勒把握德意志的政权以来。他对于妇女最主要的教育方针。除高唱妇女国家的口号外。便要女界锻炼妇女的身体和陶冶妇女的品格,尤其是注重集体训练。”[11]《玲珑》杂志不断地登载外国摩登女性图片,不仅有身着流行服饰的女性,更多的是展露身姿的外国运动女性。她们有的身着泳装,有的举球投篮,这种独特的健康美,使中国女性重新建构了“美”的定义。对健美逐渐“膜拜”,并把健康美作为成为“摩登”女性的首要要求,“作一位现代女子,必须有强健的体魄和聪明的脑筋”。[12]

传统的病态美被女子抛弃,女性的健康美成为主流。体育锻炼成为身体强健的主要方法,运动逐渐成为女性日常生活的主题之一。尽管女子初登体坛,却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促使女性逐渐走向体育事业的高峰。

二、女子对性意识的觉醒

由于受封建礼教的影响,传统中国社会对性话题,处于禁欲或者隐晦状态。性的神秘性占据着人们的思想,造成大众对自身生理问题或者两性生活问题好奇又羞于启齿的现象。《玲珑》杂志出于对女性的关爱,经常性地刊登女性生理卫生知识、两性性生活知识等,使女性读者受益匪浅。

(一)挑战传统,传播性学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性知识的传播在中国发展很不平衡,尽管性教育已经在一些新式中小学校、开放的家庭中进行,但基于中国数千年礼教的影响,未能全面地接受。大多学校和家庭仍对性问题避而不谈,即使是最亲的父母也认为跟子女谈性是“羞耻”,有违伦常的事。而一些妙龄少女对青春期自身的变化茫然不解,又苦于无人问询。《玲珑》杂志针对女性的月经、乳房的发育等性生理常识,或以科普小知识,或以问答的形式,给女性朋友答疑解惑,帮助了许多女性解决了身体和心理的痛苦。月经本是最普通的女性生理现象,但是传统世俗观念认为这些性常识应该是隐晦的,不能在大众面前公开。《玲珑》杂志作为女子的性学老师,帮助女性解决生理带来的苦恼,向女性传播性知识。

女子的月经一直被封建社会认为是不洁、淫秽的现象。[13]针对传统观念对月经的误解,《玲珑》在常识栏目为青春期的女性进行科普,诸如月经时期该注意的卫生、月经的产生、月经的重要性等常识。[14]

《玲珑》杂志在性教育上,不仅关注性的生理问题,还向一些女子传授两性性教育问题。尽管民国时期性教育在个别新式学校增设,女子对两性性知识有所了解,但对大部分女性而言,男女性教育却十分匮乏。《玲珑》认为处在青春期的少女应该拥有正确的两性性知识,否则会走上歧途。[15]事实上,《玲珑》杂志的担心不无道理,一些女性对两性性知识的了解少得可怜,一些在现在看来最正常的行为,却被认为是失节。男女两性恋爱接触中,认为被男子摸乳,自己就失去了贞操。“和男性常常接吻的算得上有贞操吗?给男性常常抚乳算得上有贞操吗?”[16]更有甚者,因为女子乳房发育得大而软,被认为是婚前失节,不是处女,头天结婚,翌日就要离婚。[17]

《玲珑》打破传统礼教的禁忌,向女性传播科学的性教育,丰富了女子的性知识,并能改善生活中被性问题所困扰的状况。同时也在思想上破除性神秘的色彩和性愚昧的桎梏,使女性从心理上得到认同,人性得到了解放,促进了女性性意识的觉醒。

(二)提倡性知,夫妻“性”福

中国古代在宋代之前,对男女之间性事,趋于隐晦,不愿公开化。宋代之后,宋明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禁欲观,对男女性事的抑制达到了最高峰,严重影响了人性的发展,性意识出现了畸形。直到近代,这一现象有所好转,但是仍然谈“性”色变。一般家庭在子女成长中对性问题,甚少涉及,即使子女问起也是“环顾左右而言他”,不予以正面解答。

男婚女嫁本来是人生幸福美好的事情,由于男女婚前性爱知识缺乏,尤其是少女在新婚之夜的紧张、恐惧、焦虑,导致婚后性生活不和谐。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玲珑》建议“没经验的女儿,常常因了对于这意外的痛苦,因此引起对于结婚的厌恶。因此这样对于神经的刺激太厉害了。……对于男女性的关系也详加解释,务使青年男女均有充分的了解”。[18]不仅在杂志中强调了婚前性爱知识的重要性,而且《玲珑》还开设专栏《婚前应知的几点》对性行为进行科普,指导女性朋友结婚之夜怎样对待月经、对于婚后可能产生的性疾病怎样预防和治疗等。使一些无性知识的女性,不会在新婚夜手足无措,避免了不“性”。

现今社会,男女婚前检查是必备之事,有助于夫妻“性”福、优生优育。然而民国时期,无论是自由恋爱的男女双方还是旧式包办婚姻,婚检意识都几乎为零,《玲珑》建议学习日本等国家,女子注重男子的健康情况,婚前男女相互交换健康证,以证身体强健。[19]更有撰稿人紫兰女士提出了一套惊世骇俗的保护女性“性”福的方案,婚前领取照会,相当于现代的婚检证书。“所以我希望当局要采纳这种意见,此后不论男女来领取结婚的照会,一定要有切实证书由名医签字,证明领照会的男女的身心都是健康,然后付给。”[20]

畸形的性爱教育导致一些夫妻婚后的家庭悲剧,甚至影响女子一生的幸福。《玲珑》对男女性爱的科普、婚检行为的提出,意图用科学、健康的方式劝谏婚前的男女不但要有丰富的性知识,更要了解对方的身体状况,以免不幸发生。虽然就当时的历史背景来说,有些超出时代的要求,尤其是普及男女婚检问题,不切合当时实际,但仍显示出女性对性意识的进步。

三、女性爱国意识的觉醒

《玲珑》从创刊开篇就敬告读者,杂志以“增进妇女优美生活,提高社会高尚娱乐”为宗旨,力图打造一个中上层社会的女性世界,只关注女性生活、女性情感,时尚潮流,极力避忌时政、军事等“敏感”话题。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关注不代表不涉及,从《玲珑》创刊到终刊的不到十年间,正值中国经历日本侵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大肆倾销商品,中国在政治上、经济上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各方面的打压。如此外患激起了女性的爱国之情,促进了爱国主义的觉醒。知识女性纷纷拿起纸笔作为武器,在《玲珑》上发表爱国文章,呼唤全国的姐妹们团结起来,一起抵御外敌,热爱祖国。先后发表了近百篇关于女性爱国的文章,主要集中在对女性的救国、呼吁国货等方面。

(一)国家兴亡,女子有责

日本从1931到1937年间,先后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这一起起严重的侵华行径,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慨,全国各大报刊纷纷控诉日本的侵略行为。《玲珑》杂志也不例外,利用短小精干的篇幅,犀利、精准的语言,揭露日本侵华战争的罪恶,激发女性同胞们强烈的爱国之情。

男权社会,一向把女性作为其附属品,认为女性没有独立的意识与话语权。在爱国救国话题上,甚至鄙视女性,表现出不屑一顾,认为“可怜的一班女人,还不知国要亡,仍然是涂脂擦粉,浓妆艳服自在呢”。[21]针对男子轻视女性救国的态度,女子做出了质疑和反击。《只有男子能救国吗》说到国家有难,每个国人都有一份责任,但是男人认为女性爱国心薄弱,轻视女子,这是男子自私的表现。女子天性是柔弱的,但是面对国破家亡,女子的爱国热情不少于男性,男子对女子的不爱国结论是武断的。[22]面对个别男子空喊救国爱国口号,而没有行动,甚至在国难当头时,还经常去自顾娱乐,女子用犀利尖锐的语言回击:“我们多数的女子,是觉悟了。你们男子,我想也不过少数份子,在那里喊着抗日吧!你看往各校一看,除了那些委员干事外,又有谁呢?其余的,还不是借着能罢课的空暇,多跑几次电影院,多到几次舞场么?”[23]

1932年随着日本侵略的加剧,救国图存,保家卫国成为时代主线。陈珍玲女士主编的《妇女》栏目,经常刊登女性爱国文章,希望女性把个人命运与民族、国家命运联系起来,通过文章各抒己见,一起探寻救国图存的方针。《我们的救国方针》认为最好的爱国方式就是抵制日货,日本把中国作为它的最大销售地,如果不买日货,日本经济就会受到致命的打击,并号召女性同胞们团结起来,一起抵制敌国的物品。“中国的商场是日本产物畅销的大本营。也是日本富源唯一的产区。倘使我国市场上,果真杜绝了日货,他们工商界立刻便发生恐慌。”[21]有的女子认为,女子救国不能只停留在抵制日货上,女子良好的交际、口才应发挥到抗日宣传上。后方的救护工作同样需要女子的帮助。[24]更有女性认为国家的政治问题等同于经济问题,女性救国最好的方式就要节俭,“姐妹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除了政治之外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最需要的是富足的国民,要求国民富足唯一的办法,只有节俭”。[25]

爱国女性的觉醒并没有停留在喊口号上,而是用自己的行动支持抗敌,呼吁女性为争取中国的胜利,捐钱、捐物购买军用物资,支持前方的将士抗战。“亲爱的姊妹们!这再不是我们浪费钱和吝啬的时候,在国难危急的时候,我们要积蓄我们所有的去买飞机,去抵抗强暴的压迫,去驱逐我们的侵略者。”[26]在国难之时,甚至平日里只顾风花雪月的交际花,也利用美貌,采用妙招,为东北军积极筹措军饷。“自东北事变后,女士以弱女子不克效力沙场,特以美姿容贡献国家。故对个人来信,希予以若干希望,但嘱其第二次致函时,须附洋十元,以充捐款。”[27]除了财力上的支持,女性更是希望自己能做新时代的“花木兰”,能够冲锋陷阵,以身报国。所以一些学校积极组织女学生参加军事训练,锻炼强健的身体,以备战时之需。“学校女生,受军事训练,平时战时,均有无上价值,平时学生皆知爱国不忘读书,读书爱国,非持标语口号,实赖有强健的身体与敌斗,学生如何有强健之身体,舍锻炼不可,欲锻炼最好受军事训练。”[28]

爱国救亡主题已经超越了传统上女性的话题,随着女性爱国意识觉醒,把自己命运跟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女性向男权社会大声高呼,“国家兴亡,女子有责”,女子也是国家的一分子,怎能说女子“救国无份”,为了打破男子的谬论,女子用积极行动来实践自己的爱国之情。

(二)支持国货,女子当先

1929年,爆发了世界范围内金融危机,为了转嫁危机,资本主义国家竞相向中国倾销过剩产品。洋货以其“物美价廉”的优势,获得女性消费者的厚爱。洋货在中国畅销,严重地打击了国货市场。为了抵御洋货,支持国货,民国政府规定1933年为“国货年”,并大力宣传国人用国货,买国货。但是国货年的提出,并没有取得实际的效果,“去年定了做国货年,结果外货入超达九万万,差不多每一个中国人要拿出两块多钱送给外国人”。[29]一些男性把这样的结果归咎为女子滥用洋货的结果,“在今日时代,与其劝男子们提倡国货,不如让女子们乐用国货;与其让男子出来空喊空闹,不如劝太太奶奶小姐来实心实力的鼓励一番”,鼓吹“让娘们也来干一干”。[30]为了鼓励女性购买国货,又规定1934年为“妇女国货年”。

为了打破男性对女子“救国无份,亡国拼命”的偏见,利用“妇女国货节”运动,增强女子对爱国理念的认知。倡议女子要摈弃对一切外货皆好,排斥国货的思想,把爱国和购国货等同起来,坚持非国不穿、非国产不吃、非国货不用的理念,用实际行动支持国货运动。

提倡女性购买国货,重点在于宣传,让女性不迷恋洋货。《玲珑》提供了一些建议:“打破外货迷信”“不要贪便宜”“提倡节俭”“注意宣传”,希望通过上面几条意见,能使女性同胞共同承担起抑制外货的责任。[31]《爱国妇女的信条》中建议女性朋友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对父母、子女、亲朋好友宣传国货、什么样的物品是国货、怎样辨认国货。[32]除了宣传国货外,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担心商人趁机哄抬物价,提醒一些国货商人“不宜因提倡国货的机会,把货物价钱提高。因为这不特使国人为之裹足,其实是自绝生机”。[33]对于女性无法区分国货,“有许多姊妹都承认常常因为不能分别国产货与外货,而至上当。致有负爱国热情。”[31]便提议,国产的制造商应该提出“统一的组织,指导一般女同胞对国货之认识”。[33]

尽管,《玲珑》大力宣传国货,但是“妇女国货年运动”仍以失败告终,根据1934年第一季度中国入超记录,仅香水脂粉进口总数,一项就超出上年同期水平。[34]

爱国女性对支持国货没有停留在表面、肤浅的认识,甚至还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说明女子对国货运动的认识已经有了质的提高。但是仍旧有一些女性爱国意识不强,迷恋洋货,鄙视国货,成为妇女国货年运动的失败原因之一。

四、结 语

《玲珑》在发刊七年中,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反映女性时尚、男女情感、家庭生活等话题的女性娱乐杂志,而忽视了《玲珑》在推动女性其他方面的思想进步的功绩。女性爱国意识、身体意识及性意识的提高,有赖于女性撰稿人用自己的切身经验、丰富的经历、渊博的知识,通过蕴含丰富内容的文章,给女性们展现全新的世界,引导她们在新旧交替的时代,不再迷茫,不再做男权社会的附属,使女性对自身有了一个崭新的定位。开始关注国家的命运、自身身体的强健,并敢于与向封建礼教挑战,用实际行动构建社会意识觉醒的新女性形象。

《玲珑》促进女性的醒觉,并没有激进的宣传,而是采取理性的指导,运用科学的手段,引导女性增强意识,提高认知水平。当然,并不是说,《玲珑》的所有的想法,一概都是正确的,一些女性想法过于理想化,缺乏实行的可能性,不能产生实际效果。但不会掩盖它对女性思想发展的强大的推动性。

尽管,《玲珑》是女性畅所欲言,表达心声的话语平台,但在犀利言辞的背后,反映出女性深陷社会困境的无奈。一方面女性高举妇女解放运动的大旗,另一方面仍被男权社会左右。反映出半封建社会里,女性地位虽然有所上升,但仍然处于弱势地位,被男子主导。从身体意识的进步来看,女性的身体意识的进步,固然有社会进步推动的原因,但也不得不承认,也是迎合男子的审美观的转变。女性的社会意识觉醒,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并不是一帆风顺。

猜你喜欢
国货爱国身体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千年国货奶茶店
路上那些记忆中的国货老物件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国货之光
我de身体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