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村级治理 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全国人大代表范海涛扶贫攻坚的经验与启示

2018-02-20 07:25:59赵红艳
行政科学论坛 2018年3期
关键词:村支书海涛难题

赵红艳

(中共新乡市委党校,河南 新乡,453003)

范海涛是辉县市孟庄镇南李庄社区党支部书记,河南孟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他作为企业家做大了一个企业,作为村支书带富了一方村民,作为共产党员引领了基层党的建设。昔日的南李庄村长期“守着黄金地,过着穷日子”。2008年范海涛担任村支书以来,发挥党员企业家作用,工业反哺农业,以企带村,妥善解决了农村盖房难、致富难、养老难的“三大难”问题,带领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

一、范海涛为什么要带领群众向贫困宣战

探究范海涛心甘情愿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背后的原因,对当前脱贫攻坚中培养一批好的带头人、带出一批好的班子、感染带动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和各级党的领导干部至关重要。

(一) 从个人层面分析

范海涛始终置身群众中,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及对群众疾苦的感同身受,造就了他全心全意为群众着想的高尚品格。孟电周边村的贫困、南李庄村昔日“守着黄金地,过着穷时光”的状况、孟庄镇一些企业濒临倒闭的困境都需要有个好的带头人带领群众向贫困宣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范海涛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做法启示我们: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到了冲刺阶段,为了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需要更多范海涛式的好带头人。

(二) 从家庭层面来看

“一家两代三任支书”,家庭红色基因的影响和传承,是范海涛全心全意为群众着想,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原动力。范海涛家从其父辈起就开始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此后祖孙三代接力传承,几十年如一日,为家乡摆脱贫困持续不断地贡献力量。范海涛作为一名成功的民营企业家、社会知名人士,却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辉县最穷的地方工作。他这样对孩子说:“送你一座金山银山,不如送你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他希望把自己这种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为家乡群众创造更加幸福的明天。

二、范海涛精准扶贫取得的成效

村里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范海涛担任村支书后,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定制度,逐渐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脱贫致富道路。事实证明,“树一贤人,则群贤毕至”。2012年,孟庄镇树立范海涛典型后不久,13名范海涛式优秀村支书便涌现出来。

(一)物质生活真正脱贫

南李庄村位于辉县市区南郊,村民多以种菜为生,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村民的房子60%以上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土房瓦屋,村里不通自来水,只有一条外出的道路,坑洼不平、污水横流。范海涛担任村支书之后,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上求实效、出实招。

首先是“输血”,资金帮扶,解决村民生活难题。针对吃水难题,出资80万元打深水井,铺自来水管道;针对出行难题,出资13万元铺设了水泥路面;针对文化娱乐场所少难题,出资6万余元建成了一个功能齐全的文化娱乐场所;针对住房紧张难题,出资1.6亿元,让群众住上了270~290平方米,配有60平方米地下室的双气新型叠加别墅;针对养老难题,他不仅出资8万多元为群众缴纳养老保险费用,还出资250万元建成一座现代化敬老院。

其次是项目帮扶,变“输血”为“造血”,解决村民就业难题。范海涛带领群众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走共同富裕之路。为让群众有活干、有钱赚,将南李庄社区四周160多间门面房留作村集体财产,每年增收200多万元;2011年出资3000万元,利用建新村节约的土地,为南李庄建设服务中心和家居建材市场;2014年出资1.48亿元,帮助南李庄建设了农贸市场和建材市场二期工程,两个市场可提供2000多个就业岗位,增收1100万元,年终家家户户可分红。同时,多措并举安排群众就业,村里45岁以下人员,有就业意愿的被安排到孟电集团上班,年龄较大人员被安排到社区和两个市场做物业管理、保安、保洁等工作,实现了村中无闲人,人人有活干,家家有钱赚。

再次是产业帮扶,在千方百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成立合作社,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入股分红,解决村民持续增收难题。现在南李庄村民每亩土地年终可分红利12000元。

2015年南李庄村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目前该村精准扶贫硕果累累:群众充分就业,2015年人均收入3万元;村集体经济实力雄厚,集体经济收入由2011年的150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1500万元,四年时间增长9倍;全村351户全部住上了现代化别墅式新房,70%以上的家庭拥有私家车。按照国家标准,全村实现脱贫致富,南李庄村成为目前辉县市唯一没有贫困户的行政村。

(二) 村民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在范海涛的精心营造下,南李庄村没有治安、刑事案件和上访事件,极少出现打架斗殴、惹是生非、邻里纠纷、婆媳不和等不文明行为,大伙一心一意谋发展,踏踏实实奔小康,真正实现了物质脱贫、乡风文明。自开展“文明家庭”认领活动以来,除了个别户因在外经商和别人有经济纠纷,全村99%的家庭都是“文明家庭”。现在,“南李庄人”已然成为一种文明标识,一种文化符号,在附近十里八村形成了影响。

(三) 基层党组织建设充满活力

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同时,南李庄形成了凝聚人心的基层党组织,带出了战无不胜的党员队伍。在辉县组织部门对农村党支部的测评工作中,范海涛的满意率达100%,“两委”班子的满意率达98%以上。

三、范海涛精准扶贫的经验及启示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1],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确保“弱有所扶”,打赢脱贫攻坚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认真研究、着力解决的问题。面对剩下的“硬骨头”,范海涛积累的精准扶贫经验,对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战有着特殊的启示意义。

(一) 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及早发现、及时解决群众脱贫致富中的各种难题

1.春江水暖鸭先知,范海涛始终把不断发现和解决群众脱贫致富中的需求和难题作为自觉追求和基本职责。为此,范海涛做到了:凡涉及村里重大问题的决策会议每月召开两次以上,必须由村支书主持。每月组织一次以上全体党员活动,村支书必须到场,增强凝聚力。凡群众家庭遇到重大困难、矛盾时,村支书必须出面协调解决,增强群众对党的认同感。每年春节期间利用拜年机会对全村进行一次家访,坚持每月家访不少于20户,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2]。

2.在解决“住房难”这一难题时,从2008年开始,历时近一年,村干部反复入户调查,了解情况,如村里危房多少户、有建房需要的多少户、缺少资金的多少户、资金缺口有多大等等,到2009年形成了调查报告。其间先后给村民发放5次新村建设征求意见表,调查了解群众的问题和难题。之后又连续召开村民大会,逐个解决遇到的困难。

3.南李庄村党支部建立党群服务站,实行党员值班制,坚持每天一名干部、一名党员留守值班,解决村民各项难题。开通便民服务热线6789110,配备了“110”服务用车,群众有急事随时可拨打,实现了“群众动嘴、党员跑腿”,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自2013年以来,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好事200多件,群众办事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楼,大事不出村”。

(二) 党支部制定方案,同群众民主协商,发挥群众在脱贫致富中的主体作用

范海涛常说,群众是主人,党员干部是服务者,群众代表是监督者,村里的一切权力都归全体村民,村里的大小事只有村民们说了算。从2009年开始,范海涛就坚持村里大小事都由党员和群众代表共同商议举手表决,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村“两委”制定了民主决策、民主评议、月末干群议事等20多项制度,最大程度地让群众参与管理、决策村级各项事务。

1.创新村级治理,实行“一会三化”。“一会”即每月末组织召开一次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联席会议。联席会议旨在“收集民意,汇聚民智”。让村民代表和党员反映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对“两委”需要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民主协商、统一思想;对解决问题的结果进行公开公示。“三化”即解决问题及时化、民主化、公开化。及时化,即是村“两委”将党员与村民代表反映的问题进行分类,对个体问题(小问题),指定专人及时解决,而对涉及多数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由村支书主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及时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民主化,即是在解决问题方案通过后,村干部负责落实。在解决问题时,运用民主协商方式,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楼,大事不出村”。公开化,即是村监委会全程监督,必要时邀请审计部门协助监督,执行结果由村监委会向村民公开公示。

2.以建新村为例。一方面建房方案由群众提,党支部只负责归纳与完善。建新房新村涉及两大问题,一是旧房评估,二是新房方案。范海涛对这一涉及全村群众重大利益的问题,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他主持召开10多次党员代表大会,5次全体村民大会,这样反复多次,最终统一了思想。村里成立了旧房评估小组,由镇干部、村民代表和专业评估人员组成,按照每户房屋结构、面积、拆迁进度排出挑选新房的先后顺序,然后进行公示。对新村建设方案,包括户型、面积、建设速度、腾旧房建新房外出租房的租金,甚至包括老人病故后咋办,群众提出意见,党支部对合理部分全部采纳[3]。

另一方面让群众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在拆迁中成立三个小组:一是思想工作小组,负责思想监督;二是旧房评估小组,努力做到公道、公平;三是旧房拆迁小组,负责拆迁进度。新村建设中,成立质量监督小组,既聘请专业监理人员,又有村民代表,此外还发动群众监督。新房建成后,群众满意率达到100%。

(三) 开展党员帮扶活动,致富路上不让一户群众掉队

1.扶贫先扶志。范海涛强调:“不能经济上走得太快,把自己的灵魂丢了。那走不远。”为此,南李庄始终坚持“两手抓”不放松,以建设美丽家园为切入点,以培育文明乡风为立足点,以塑造农民信仰为着力点,在“精神扶贫”上大做文章。村里开办“道德大讲堂”,每年开展“星级文明户”“优秀共产党员”“好媳妇”“好婆婆”“孝老爱亲模范”等评选活动,评选结果在村便民服务中心展示,让村民感受到榜样就在身边,倡树良好风尚。

2.开展党员设岗定责、承诺服务、定点帮扶活动。其中专设帮困解难岗位,党员根据自身能力认领,在村里醒目设置党员承诺版面,亮明身份,公开服务内容。

3.村“两委”按照“特困户资金兜底,有劳动能力的想办法安排就业”的原则对贫困户开展帮扶。根据村民大会推举和认定,南李庄按照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残疾人家庭、因病返贫家庭三类情况,最终确定了南李庄村标准的24户贫困户,发动农贸市场有能力、有意愿的商户,5户帮扶1户,实现了一年内全部脱贫。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19cpcnc/2017-10/27/c_1121867529.html.

[2]彭强辉.打赢扶贫攻坚战需亮“铁拳头”[J].湖南农业,2017(11):32-35.

[3]谢撼澜,谢卓芝.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研究[J].探索,2017(5):142-150.

猜你喜欢
村支书海涛难题
罗海涛作品
国画家(2022年3期)2022-06-16 05:30:06
借调难题
廉政瞭望(2022年8期)2022-05-23 01:18:08
村支书朋友圈里“带货” 村里“大久保”鲜桃售完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1-11-27 00:45:49
村支书
村支书
心声歌刊(2020年1期)2020-04-21 09:25:04
四位村支书:“我们的‘两山’实践”
当代贵州(2018年28期)2018-09-19 06:38:56
难题大作战
通过反思寻求最优解
巧解难题
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