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师,雍 康,周乾兰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 404155)
近年来,随着肉牛产业规模化程度的迅速提高和异地育肥模式的兴起,重庆地区因其草料丰富、政府资金支持力度大而成为肉牛养殖的主要区域。重庆市启动的草食牲畜百万工程进一步促进了该地区肉牛产业的发展[1]。北牛南运、北繁南育已成为重庆地区肉牛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由于缺乏科学的养殖管理措施,北牛南运、北繁南育的模式给该地区养牛业带来了诸多问题,如长途运输后肉牛应激反应强烈、隔离期间牛只死亡率较高等[2]。尤其是呼吸道疾病频频发生,夏秋季节尤为明显,该病的发生率可达60%,如不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给养殖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直接损失:诊疗费用和病牛的死亡、淘汰;间接损失:饲料报酬降低、养殖周期延长、胴体肉质等级下降等)。因此,深入调查重庆地区肉牛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原因,探寻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是促进该地区肉牛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据文献报道,引发牛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体主要有细菌(如溶血性曼氏杆菌、溶血性巴氏杆菌、昏睡嗜血杆菌等)、牛支原体、病毒(牛疱疹病毒Ⅰ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副流感病毒Ⅲ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牛冠状病毒和牛呼肠孤病毒等)[3]。通过病原分离鉴定试验发现,溶血性巴氏杆菌、牛支原体、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混合感染是引发重庆地区肉牛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因[4]。很多肉牛在运输到养殖场后3~7 d即暴发呼吸道疾病。这可能是由于长途运输使牛抵抗力下降,影响了牛呼吸道免疫功能,细菌乘虚而入在肺部大量繁殖,损伤肺组织而造成的。何善东[5]报道,由牛支原体和溶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较高,死亡率在46%以上,因此,应引起养殖户的高度重视。
大多数中小规模牛场缺乏科学合理的设计,或者标准化程度不高,如牛棚高度不够,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重庆地区多雨潮湿、夏季炎热,牛舍内高温高湿,散热困难。许多牛场未安装空调、风扇等降温设施。另外,养殖户未做好圈舍环境卫生清洁工作,造成粪便大量堆积,牛只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易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重庆本地良种肉牛数量较少,需从吉林、山东、山西、甘肃、内蒙古等地购买调入。肉牛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受到应激因子(冷热、恐惧、疲劳、拥挤、失水、饥饿、灰尘以及通风不良等)的影响,造成机体内环境发生变化,导致机体稳态失调,引起体温升高、呼吸和心率加快、肌肉震颤、抵御疾病能力降低等应激反应[6]。临床上,许多牛只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因受寒淋雨、拥挤、饥饿、通风不良或不适应西南地区湿热环境而引发呼吸道疾病。
牛呼吸道感染以体温升高、流鼻液、呼吸加快、听诊肺部有啰音为诊断要点。有些基层兽医由于不会使用听诊器,听不清楚肺部啰音,就将该病诊断为一般感冒,未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导致病情加重,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牛呼吸道疾病疗程一般为5~7 d,多数养殖户在治疗1~2 d后,见病牛采食量增加、体温降低后,就停止治疗,这样导致肺炎反复发作,病程延长,最终导致病牛无法治愈而被淘汰。尤其是发生急性肺炎的患牛,如果治疗不及时,死亡更快,死亡率更高[7]。
不从疫区或发病区引进牛只,尽量减少远距离运输,减少交易环节。运输前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急性肺炎的发生率。牛群引进前应做好牛支原体病、牛结核、泰勒虫病等疾病的检疫,防止引进病牛或处于潜伏感染期的带菌(虫)牛。在运输前或运输到场后用泰拉霉素注射液2.5 mg/(kg·BW)颈部皮下注射1次,可有效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但其价格昂贵,给临床大规模推广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到场后定期观察,发病后及时治疗。到达育肥场后,定期监控牛群,时间最好在每天清早。早期发现并转出可疑病牛,然后进行隔离治疗。应给牛只饲喂营养价值高、易消化的多汁饲料(如黑麦草、新鲜的玉米秸秆或甜高粱等),同时饮水中添加黄芪多糖、电解多维等以保持电解质平衡,增强抵抗力。
保持牛舍通风良好、清洁、干燥。牛群密度适当,避免过度拥挤。在炎热的夏季,圈舍内应安装风扇、空调等降温设施,有条件的可在正午时分给牛洗澡降温。不同年龄及不同来源的牛应分开饲养。适当补充精料、维生素及矿物质元素,保证日粮的全价营养。确保犊牛至少在运输前20 d断奶,使其逐渐适应粗饲料与精饲料喂养。赵文江等[6]报道,运输前 2 h 补充补液盐(NaCl 3.5 g、KCl 1.5 g、NaCO32.5 g、C6H12O620 g, 溶于 1 L 纯净水)2~3 L;肌肉注射氯丙嗪 1.7 mg/(kg·BW);在饲料中添加抗菌素等均可降低肉牛在运输过程中的应激反应。刘博等[8]试验证明,选用以生石膏、广藿香、陈皮、葛根、苍术等制备的中草药添加剂,可增强畜禽机体的抗应激及抗病能力,还可提高其生产性能。此外,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还要做好牛舍的定期消毒工作,及时发现并隔离病牛,尽早诊断与治疗。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解和引入地疫病暴发情况,尽早做出初步诊断,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可大大降低经济损失。有条件的可采集发病牛鼻液或病死牛肺组织、心包液进行病原微生物培养和分离鉴定,从而确诊该病。以细菌或支原体感染为主要病因时,可同时进行病原菌的药敏试验,做到精准用药。尤其是以支原体感染为主的肺炎,应尽快采取治疗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可以避免病原微生物在牛场的传播扩散[9]。无药敏试验结果支持时,最好使用一线药物进行治疗,如头孢噻呋、泰拉霉素、氟苯尼考、恩诺沙星、替米考星等。
通常5~7 d为1个疗程,症状消除后,还应治疗1~2次,以免复发。在治疗过程中,应准确判定患牛发病状况,据此合理用药。药物治疗剂量要足,避免因剂量太小而引发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同时注意药物不能超量,尤其是磺胺类药物和喹诺酮类药物静脉注射时,不能过量使用,以免发生中毒。
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牛的心肺功能,对于心率过快或心律不齐的病牛,替米考星不能长期使用,因为该药会引发心肌毒性,造成心包积液、心肌变性[10]。此外,输液速度要慢,尤其是在使用钙制剂和浓盐水时更应注意;输液时不能漏出血管,避免出现并发症;输液量不能太大,尤其对于肺内出现清晰水泡音、鼻液中混有泡沫的牛只,以免发生肺水肿。
临床上根据病牛发病状况,可巧用中药控制呼吸道疾病。如外感风寒可用紫苏、荆芥、前胡、防风、茯苓、桔梗、生姜各50 g,麻黄30 g,甘草 25 g共为末,防治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牛可用葶苈子、砂仁各50 g,马兜铃、百部、杏仁、川贝、枇杷各 35 g,桑皮 40 g,大黄 75 g,甘草 30 g,花粉 5 g,防治效果良好[11]。 “肺炎康”(主要由葶苈子、板蓝根、桔梗、炙甘草、芦根、马兜铃、桑白皮等10余味中药配合而成)是由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现代农业技术应用推广中心初步研制的用于预防和治疗肉牛呼吸道疾病的纯中药制剂,在近年多次临床实践中发现其治疗肉牛急性肺炎疗效比使用抗生素效果显著(投服1~2剂见效,5~6剂80%以上病牛治愈),治疗成本少(12元/剂),治愈后复发率低且体重增加明显。
此外,也可根据发病状况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来控制疾病,效果也比较理想。
肌肉注射、静脉注射药物是治疗呼吸道疾病的常用方法,胸腔注射药物也是一种治疗牛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方法之一。笔者根据临床经验,对肺部感染较为严重的患牛采取胸腔注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常用的胸腔注射药物以油剂土霉素为主,将其直接注入胸腔,不仅提高了肺脏局部的药物浓度,而且吸收时间短、作用时间快,更重要的是油类制剂可以防止肺组织与胸壁粘连。
牛呼吸道疾病病程较长,治疗成本高,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兽医、畜主、饲养员通力合作才能有效控制该病。
肉牛养殖投资大,风险也大,广大肉牛养殖户开展肉牛养殖必须树立正确的养殖观念。应做好养殖场的规划设计,重视肉牛品种的引进以及运输途中的应激处理;杜绝从疫区引进牛只,做好引进牛群的隔离以及患病牛只的治疗工作;养殖过程中树立防重于治的理念,做好牛群的防疫、驱虫、消毒工作;饲养过程中注重观察,发现牛群发生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流鼻涕、气喘等),应及时请专业兽医进行诊断,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案,减少经济损失,从而保障养牛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发玉,景开旺.重庆市肉牛产业的发展思路[C]//第六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重庆: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2011.
[2]张举兴,曹红,石海桥.肉牛长途运输抗应激技术研究[J].兽医导刊,2013(6):98-99.
[3]阳伟红.肉牛呼吸道感染治疗 [J].四川畜牧兽医,2015(8):56.
[4]周伟,李能章,魏学良,等.重庆市某肉牛场牛支原体肺炎的诊断 [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2,34(4):326-328.
[5]何善东.牛支原体肺炎和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和体会[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32(7):107.
[6]赵文江,殷元虎,丁得利,等.降低肉牛运输应激反应的技术措施[J].中国畜牧业,2016(22):56-57.
[7]雍康,张传师,杨庆稳,等.肉牛急性肺炎的诊疗体会[J].畜牧与兽医,2016,48(8):140-141.
[8]刘博,徐洋,瞿明仁,等.中药复方添加剂对夏季高温条件下肉牛的抗热应激作用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7,39(3):436-442.
[9]刘一一.肉牛传染性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J].中兽医学杂志,2015(10):54.
[10]安电进,江海洋,王欣,等.替米考星注射液对牛呼吸道巴氏杆菌感染的治疗[J].中国兽医杂志,2006,42(10):71-72.
[11]刘子权.中草药治疗牛呼吸道疾病[J].农村新技术,201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