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货币到礼物:社会等级秩序的型构机制与优化策略*

2018-02-20 00:42:41李秀辉
学术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秩序财富礼物

李秀辉

一、问题的提出

经过现代化的大转型,我们最终步入一个以货币交换和财富积累为基础的市场社会。“市场社会是一个社会关系按照市场规律加以改变的社会。”a[美]桑德尔:《金钱不能买什么:金钱与公正的正面交锋》,邓正来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年,第XVIII页。市场机制利用货币配置经济和社会资源,优点是富有效率,后果则是经济危机和贫富分化,两者都会对正常的社会等级秩序造成实质性损害。前者的最新表现是次贷危机引发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后者则体现为第一次全球化带来1872—1912年贫富急剧分化及其后的两次世界大战。如今,“自2010年以来全球财富不平等程度似乎与欧洲在1900—1910年的财富差距相似。最富的0.1%人群大约拥有全球财富总额的20%,最富的1%拥有约50%,而最富的10%则拥有总额的80%—90%。”b[法]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巴曙松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年,第451页。那么,财富不平等背后的社会等级秩序是如何形成和运行的?本文试图深入考察市场社会等级秩序型构的货币机制,并借鉴古式社会等级秩序确立和运行的礼物机制,为推动现代社会的良序发展提供借鉴。

二、货币型构现代社会等级秩序的机制与逻辑

传统社会是社会地位决定经济收入,即由贵而富;现代社会则是经济财富决定社会等级,即由富而贵。“在现代社会格局中,人们在分层等级体系中最终占据的地位是他们自己取得的,靠的是他们的工作以及在特定制度中运用他们的能力去实现特定的功能。”a[匈]赫勒:《现代性理论》,李瑞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76-77页。现代人在劳动力市场中获取某一职位,运用自身的能力,以赚取一定的薪水,从而满足每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现代社会人口是可以迁移的,职位是可以变换的,身份是可以更改的,唯一共通的是实现这一切的市场运行机制。作为市场运行的具体执行工具,货币交换既塑造了现代人观念中的人人平等和机会均等,也型构了现代社会鲜明的等级秩序。“即使你仅仅是要讨论现代社会格局的理想类型,你也会得出结论:由于功能、收入(财富)和权力的分化,平等的交易也将导致人的等级制。”b[匈]赫勒:《现代性理论》,第123页。货币确实已经通过通约社会价值、集中经济财富和控制政治资源等三个层面对整个社会进行了全面分化,从而形成了现代社会日益僵化的等级秩序。

(一)货币交换通约社会价值为无差异数量

传统社会的基础是自然经济,市场交换局限于偶尔的物质需要,现代社会则依赖于商品经济,货币交换的经常性和广泛性使得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日益脱离了其依附的物质质料,货币本身就成为某种价值,甚至成为价值之上衡量一切价值的标准和符号。分工和专业化生产在提高经济效率的同时,也使现代人在所从事职业领域以外的需求都要通过货币在市场上交换得到满足,货币因此广泛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通过交换,货币不仅支配着物质世界的运作,而且逐步渗入并统治着文化和精神生活,货币最终成为通约一切社会价值的“公分母”,将所有不可比较甚至不可衡量的价值和个性化约为市场价格和计算数字,异质性事物被平整化为无差异的数量,只有数字的多少能够彰显各自的不同。“货币就像中央车站一样,所有事物都流经货币而互相关联,比重相等的万事万物都在滚滚流动的金钱浪潮中漂浮,由于它们都漂浮在同一水平面上,它们之间的区别就只有覆盖的尺寸大小的不同而已。”c[德]西美尔:《货币哲学》,陈戎女、耿开君、文聘元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年,第310页。货币将社会价值通兑为市场价格,从实现价值的手段僭越为遮蔽其他价值的终极价值,现代人很难想象和遵循其他价值观念的指导,传统的道德、荣誉和信仰等超越性价值目标被置之不理,生命的意义耗费于逐利的狂热、等待的无聊和满足的空虚中,一直处于奔向下一个目标的路上。“货币化对于前现代社会格局的解体作出了主要贡献,因为货币化消除了质的差别。人们的问题不再是‘什么’或‘谁’(你有什么?你的祖先是什么人?你是谁?),而是‘多少’(你挣多少钱?你继承了多少钱?)。人们之间的差异最终可以被还原成量的差别。”d[匈]赫勒:《现代性理论》,第124页。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由马克思首创并为鲍曼所强调的: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货币在解构传统社会价值观念和等级地位的同时,也重塑了现代社会基于自由和平等名义下的社会等级秩序。“货币经济同时支撑两个不同的方向,它一方面使一种非常一般性的、到处都同等有效的利益媒介、联系媒介和理解手段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又能够为个性留有最大限度的余地,使个体化和自由成为可能。”e[德]西美尔:《货币哲学》,第5页。基于货币之流对传统森严等级秩序的摧毁,现代人似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身份等级也被人人平等所代替,但是观念上人人无差异享有的自由和平等却需要无限积累的货币数量才能切实实现。现代社会因而出现了理念上的平等和现实中的不平等相互共融的奇观,其内在的张力是通过货币积累使经济财富向少数人集中从而确立社会等级秩序的金字塔呈现的,人人都有可能成功,却只有少数人最终成功。

(二)货币积累加速经济财富向少数人集中

虽然古式社会中的礼物馈赠和人情往来也会导致一定的财富积累,甚至债务难以偿还而出现原始的信贷危机,f[法]莫斯:《礼物:古式社会中交换的形式与理由》,汲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55页。但是货币带来了一系列专门用于财富积累的工具大大加速了这一进程,使整个社会结构发生了转型,塑造了现代社会的等级结构。

首先,货币的发明本身使得财富能够无限积累。货币与可供消费的产品或商品最大区别在于它没有保质期,一般物品由于保质期有限必须及时消耗掉或者赠送他人以换取未来回报,这使得早期的人类没有储存积累的观念和行为。货币的无限期储存特性使其成为经济价值和财富的代名词,也导致个人开始为自己和后代囤积经济财富,而较少关注其他人的利益。一般认为商业与市场最早出现于部落与外部团体的交易过程中,a[日]栗本慎一郎:《经济人类学》,王名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34页。“商品交换是在共同体的尽头,在它们与别的共同体或其成员接触的地方开始的。但是物一旦对外成为商品,由于反作用,它们在共同体内部也成为商品。”b[德]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106页。货币和商品的出现开始分化原始共产主义的氏族部落,经济财富的集中和社会等级的分化开始出现。

其次,产权的出现使得财富的积累获得合法性。随着氏族共同体的分化,社会成员之间“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观念开始发育,最终私有产权不可侵犯理念的制度化实施为财富积累提供了合法性。产权虽然能够调动个人积极性并提高生产效率,这已为众多经济学家所证明并推崇,但它在保护私人经济财富的同时却导致了资源的浪费、贫富的分化和共同体的弱化。产权的悖论在于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内在张力,产权将所有权赋予一部分人,却很可能将亟需使用该资源的人们排除在外,也使得经济总量飞速扩大的同时许多人仍然在贫困线上挣扎。由于产权的存在,庞大的经济总量和贫弱的个人收入得以同时并存,财富的集中和阶层的分化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和法律的保障。

最后,利息的收取使得财富能够产生更多财富。利息源于从出借的种子或者牲畜繁衍出更多的后代中分取一份,从这一意义上讲利息是具有合理性的。但在其制度化以后,依赖借贷资本收取固定的或者过高的收益比例则保证了食利阶层能够以无风险的机制获取大部分的社会财富增量。“经济增长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阶段近乎为零:结合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可以说年度经济增长率从古代到17世纪从未长时间超过0.1%—0.2%。虽然存在很多历史不确定性,但显然确定的是,资本收益率始终远远高于这一数字:长期观察得到的中间值是每年4%—5%。”c[法]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第363页。占有财富的食利阶层可以通过货币和资本占有更大比例的社会财富,低收入阶层刨除通货膨胀后的实际工资却是越来越低。

由于这三种与货币密切相关的机制存在,经济财富分化的趋势一旦出现便很难遏制和扭转,除非出现不可抗的经济危机或者战争等小概率事件。货币积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个重要的结果是只有从艰难谋生活动中解脱出来的有闲阶层才有能力参与公共事务和制定国家政策。

(三)金钱政治通过西式选举控制政治资源

选举制起源于雅典贵族的直接选举制度,梭伦改革“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赋予各等级公民不同的权利和义务”,打破了贵族制强调出身的世袭原则。现代代议制是这种政治制度的延续,在选举权范围扩大的时代只能采用间接民主的方式。现代早期西方日益强大的商人阶层正是借助这种基于财产多少获取社会等级的选举制度进入国家统治阶层的。“许多历史学家都承认,17—18世纪欧洲商人的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力在世界范围内是独一无二的,其中尤以英国的情况最为典型。”d张宇燕、高程:《美洲金银和西方世界的兴起》,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年,第68页。同雅典时期一样,财产状况决定了政治权力的大小,在当时不少西欧国家除了行贿受贿方式和各种“院外活动”外,许多行政职务都有最低财产数量要求,因为公务人员经常需要负担一部分公务支出。“如果富裕到足以支持政府的财政开支,那么他(们)还可以得到更高的职位。那是一个由财产状况决定政治权力分配的年代,而且这种权力分配方式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力便通过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了。”e张宇燕、高程:《美洲金银和西方世界的兴起》,第68页。

相比于现代初期金钱政治的简单直白,当今西方国家的选举制通过政党组织和法律程序等方式显得更加完善,但其实质仍然没有改变,政治灰色交易依然猖獗。“当代民主社会的选票不能直接用金钱收买,但是仍旧要花费金钱来确保获得选票。今天的选民不是被贿赂,而是被铺天盖地的政治宣传聒噪着去投票。”a[英]弗格逊:《金钱关系——现代世界中的金钱与权力(1700—2000)》,蒋显璟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年,第241页。这一机制在美国发挥到了极致,金钱是美国政治民主体制的母乳,是参与选举的敲门砖,从议员到总统概莫能外。“美国的选举是耗资巨大的金钱游戏。筹集竞选经费通常是每一位国会议员每时每刻都要面临的重大问题,据测算一位参议员如果要连任的话,在他任内平均每天要筹款6024美元;而众议员需要筹款1193美元。”b余万里:《院外游说:美国政治的灰色地带》,《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3月1日第4版。2016年美国财富排名第156位的特朗普成为第45任总统,其后推出的内阁名单中17个阁员总身价达145亿美元,相当于美国1/3家庭财富的总和。“美国梦”是建立在阶层流动的基础上,一旦社会阶层开始固化,比如美国总统被固定的几个家族所垄断,那么整个社会的等级也就逐步固定了。

从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角度而言,有产阶级更有资源和时间等客观条件参与其中,但公权力的运用一定会存在公共福利和私人利益之间的张力,存在利益集团影响国家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委托代理难题。在残酷的现实实践中,货币取代传统社会的血统成为确立现代社会政治权力结构的手段,经济财富一旦与政治权力结合就会相互加强,成为现代社会等级秩序生成的双螺旋结构。国家政治权力已经牢牢控制在有产阶级的手中,并会通过物质遗产、教育资源和社会关系等方式代代传承。

三、古式社会用以确立等级秩序的礼物逻辑

货币和财产构型社会等级秩序可溯源于城邦社会的雅典,更早的以氏族部落为单位的古式社会等级秩序奉行的则是礼物逻辑。“赠礼首先是一种政治行动,不折不扣的政治行动,”c[法]莫斯:《礼物:古式社会中交换的形式与理由》,第12页。它的根本作用在于建立社会等级秩序,使得陌生、敌对甚至战争的社群转变为和平与联盟的状态,使社群之间的关系和等级得以确立,同时使得社群内部的等级结构和资源分配顺利完成。礼物不同于贸易,物质资源的配置只是它的一个辅助功能,因为一个社会要先建立起政治意义上的等级秩序,然后才能进行功利性的生产和交换。从这一意义上讲,礼物对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性要高于贸易和货币。

礼物的首要作用是建立联系,无论是社群内部个人之间的接触和交往,还是社群之间的相互沟通,甚至结成更大的社团。在盛行礼物交流的古式社会中,各个家族之间,家族组成的氏族之间,氏族组成的部落之间,以及领袖和国王之间,都是通过经常性和规模性的抵押、聚会和相互礼赠达到社交和联盟的效果,以此为基础,各个层次的社群之间能够打破隔阂,相互沟通,互帮互助,形成不断扩大的有序社会形式,将社群外部的对立转化为社群内部的交往。“如果我们着眼于‘为什么进行赠予或交换?’、‘究竟什么原因使政权与民众之间的整合性再分配得以顺利地实现?’这类问题,那么我们是无法靠所谓‘物质合理性’去解释它们的。实际上,这些行为只能解释为一种人与人之间、从而人与深层之间的‘精神勾通’,是社会成员间一定的‘连带方式’。”d[日]栗本慎一郎:《经济人类学》,第53页。以东北西伯利亚和白令海峡沿海的各个社会,以及西阿拉斯加爱斯基摩人的夸富宴为例,其参与者不仅包括显示自己富有和慷慨的人,而且还涉及在其中被展示、赠送和耗费的物品,以及参与者代表的家族和祖先亡灵,甚至还有自然和各种神灵。参与者们相信夸富宴上的礼物交换不仅是参与者之间的沟通,而且也是参与者与自然和各种精灵之间相互交换礼物。参与者在显示自己慷慨的同时,这种仪式也能使得自然、神灵、祖先亡灵和各种精灵对参与者慷慨大方,也就是说礼物交换仪式能够为参与者带来更多的财富。很多盎格鲁探险捕猎者将夸富宴形象地称为发出“节日邀请”的“索求节”,由于经常在比较闲暇的冬季举办,这些节庆通常起到打破村落和部落之间界限的作用。夸富宴代表的礼物交换不仅能够带来丰富的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节庆和礼物能够打破界限,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神以及人与万物的关联,这种联系是进一步的等级秩序的基础。特罗布里恩群岛的库拉圈礼赠仪式中,一个部落的人通过远航和赠礼与另一个部落的人建立联系并形成对家关系。“最初的礼物‘vaga’是形成联合的条件,是这种联合的本原,人们会全力以赴地用‘心意’(sollicitoire)去恳求;为了这第一份礼物,人们会阿谀奉承尚未发生关联的未来对家,或者先送给他一些礼物。”a[法]莫斯:《礼物:古式社会中交换的形式与理由》,第43页。这种最初的联系非常重要,甚至需要相互竞争以取得与对方部落里最富有的对家建立一种稳定的氏族关系。能够与有地位和有财富的对家进行大量交换自然也会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和物质财富,所以,通过礼赠建立的社会交往关系背后有着经济利益和地位威望等方面的考量,人们也都热衷于通过对峙、炫耀,甚至展示武力以建立礼赠关系。

礼物流动对社会等级秩序的确立最明显地体现在部落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因为部落和氏族内部的等级秩序更加明确和稳定。当然,无论部落之间,还是部落内部,社会等级秩序都是通过礼物赠送来形成并维持的。“人类进化史从人和物共享开始,发展到有限、分散与独立的亲属关系单元,随着时间的推移,后者保持了其独立谱系的连续性。”b[美]李伯森:《礼物的回归:全球观念下的欧洲史》,赖国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62页。各个氏族部落以首领为代表,通过祖先崇拜、萨满仪式、成年礼和婚礼等集会仪式参与并融入到一个复杂的社会交往关系网络,在咒语吟唱、赠送礼物和显示财富的过程中确立各个部落的政治地位和社会等级,以及各个部落之间的交往秩序。首领赢得的社会地位也是整个部落的社会地位,首领在竞技性财富显示过程中所用的是来自部落成员支持的财富,这是一种整体性呈现,最终确定的等级带来的荣誉和物质财富相应地归属于部落里的每一个人。在这种竞争性的礼赠仪式中,最富有的人是展示、送出甚至毁坏财富最多的人,这种相互攀比和压倒的竞争性规则使得许多夸富宴中的参与者用尽所有财产以获得尽可能高的社会等级。“人们会烧掉整箱的燃烛或鲸油,烧掉房屋或成千条毯子;还会打烂最珍贵的铜器,然后再投入水中,就是为了打垮对手,‘压倒’对手。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自己的等级会晋升,连他的家庭也会因此提高社会地位。”c[法]莫斯:《礼物:古式社会中交换的形式与理由》,第58-59页。如同战争、联姻和继承等手段一样,这种财富之争和财产之战同样决定了个人和部落的政治地位和社会等级,礼物的送出或者回报,也决定了未来子女的婚姻、社会地位和更多的物质收益。这是一种有别于单纯商品交换的财富流动,在礼赠仪式和慷慨行为的背后,是一种通过给予或者毁坏物质财富以显示高人一等的品质和地位,这是一种贵族式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物质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荣誉和地位。

面对夸富宴中对家首领给出的礼物,如果拒不接受就意味着不愿建立联系和不愿回报,这是对整个社会交往规则的抵触,或要自认低下,或被排除在整个系统之外。如果接受礼物却没有能力回报,不能给出更多的财富以回报对方的“挑衅”就是最终承认卑贱的政治地位和社会等级,无论是首领还是部落都会丧失地位和名望。夸富宴竞争的失败就像战斗和比赛中的失败一样,会使人们丧失身份和自由,甚至卖做奴隶抵债。失败是竞争性礼物交换的必然结果,承认卑下和确立高贵是礼物构建社会等级秩序的最终结果。“他们认为,生活好似一部楼梯,梯级便是授给他们以享有特权的称号资格。每向上爬一级,就要求分配大量财富,但这要以高利归还,这就可以使攀登者立志获得下次高升的可能性。”d[美]露丝·本尼迪克:《文化模式》,何锡章、黄欢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第146页。

成为最富有和最高贵的人是所有参与礼物交换的人们追求的目的,最终获胜的首领会将所获的荣誉和财富转送给支持他的随从和族人。通过为部落赢得荣誉和地位,部落的首领也赢得了随从和族人对他的尊敬,从而确立和稳固了部落内部的社会等级秩序。“通常而言,在部落内部的库拉中,氏族和村落也是由与之同类的纽带联系起来的。只不过在后者,是地方群体、家庭群体及其首领各自出来进行访问、贸易和通婚。”e[法]莫斯:《礼物:古式社会中交换的形式与理由》,第45页。可见,部落内部同样以礼物加以连接,进行等级秩序的确立和维护。用于挑战和改变社会等级秩序的礼物馈赠竞争激烈且数量庞大,用于维护部落内部等级秩序的礼物交换和流动则比较温和。“同样,在波朗尼作为内部再分配实例举出的达荷美的贡租大祭中,各村的村民携带被当作一年一度的赠物的财物来到首邑的王宫前,在种种礼仪行为中将这些财物献给国王,国王则按惯例把作为返还礼品的报酬分赠每一个人。”a[日]栗本慎一郎:《经济人类学》,第55页。礼物赠送、礼物回报和对回报的回报循环往复不断进行,在不影响双方社会地位和声望的范围内,礼物会增进部落内部的人际关系,巩固现有的等级结构秩序。“如我们所见,所有这些特权都根据约定的赠财宴技巧而得到巧妙控制。这是一种不寻常的调节方式,而这种方式则明显地是两种对立社会秩序之间的一种妥协。”b[美]露丝·本尼迪克:《文化模式》,第176页。所以,无论在部落外部还是在部落内部,礼物的交换和流通都已经渗入古式社会的物质生产、社会交往和道德伦理等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冬日盛大节日集会的夸富宴,到平时与族人分享丰收的浆果和猎物,部落成员要将漂亮的羽毛和贝壳进贡给首领,首领也要将与其他部落交往获得的好东西分给部落内部的人。古式社会中的每个人都遵守礼物交换的规则,如有违反则会被族人蔑视和谴责,甚至会丧失社会地位和部落成员资格。“诚如马林诺夫斯基所言,他们的生活已经‘浸淫’其中。生活就是不断地‘取与送’。生活贯穿着一条兼容了由于义务或利益、出自慷慨或希图、用作挑战或抵押的送礼、收礼和还礼的持续之流。”c[法]莫斯:《礼物:古式社会中交换的形式与理由》,第46页。礼物交换不仅是形成社会等级秩序的规则和手段,它就是社会交往和社会生活本身。

四、社会资源配置中货币的单向流动机制与礼物的双向流转机制

在型构社会等级秩序方面,货币机制与礼物机制的运行特点有相似也有不同。相同之处表现在宏观方面,它们都是配置社会资源的根本方式,通过个人或团体的相互竞争最终形成了社会等级秩序,同时也会给社会稳定带来一定的风险。不同之处表现在各方面细节的差异,造成了截然不同的社会结构和文化风貌,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对比。

首先,礼物流动与货币交换在确立社会等级上具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和适用范围。依靠礼物确立社会等级秩序的事例往往发生在社会地位类似的团体之间,礼物的赠予与回馈机制也决定了由此确立的社会等级关系是暂时的和不稳定的。就夸富宴的事例而言,“事实上,夸富宴之所以在波利尼西亚的某些地方会消失,只可能有一个原因,这便是差不多各岛的氏族都发生了确定的等级分化,甚或围绕着一种君主政体集中起来;因为那样便缺少了夸富宴的一个主要条件,即等级的不稳定性,而首领间相互竞争的目的,正是为了确定的一时的等级。”d[法]莫斯:《礼物:古式社会中交换的形式与理由》,第29页。礼物交换使社群联合并融汇于更大的社群之中,随着社群规模的扩大和社会等级秩序的稳固,行政权力开始成为社会分层和等级秩序的维持机制,礼物交换则退居次要地位。古式社会中政治、经济、军事和宗教功能混融一体,由礼物交往逻辑主导,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上述功能逐渐分化并各自独立,经济领域的货币开始居于主导地位,礼物交往逻辑则退居社会和家庭领域,但在每个领域各种交往逻辑仍然相互混同、相互影响,因而礼物交往逻辑在不同社会环境中会呈现不同的运行方式。例如在中国接受礼物会显示甚至增加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声望,因为中国社会交往中官本位和权力观念占据主导,印度檀施观念影响下的人们会将收受礼物视为理所当然,因为收礼的人认为他承担了送礼人的某种罪恶,所以有“印度通”这样总结与印度人的相处之道:“不要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以为给对方情面,给对方礼物后,对方就一定会记着这份情,并会还这个情。在做生意上,你给印度人任何东西,他们都认为是理所应当的。”e汪涛:《让印度通告诉您中印对峙背后的惊天秘密》,凤凰国际智库,http://pit.ifeng.com/a/20170810/51601712_0.shtml,2017年8月10日。同样,货币交换规则主导的现代社会中礼物交换也许没有那么重要,但即使在市场交换领域中也会存在诸如赠品小样等礼物的各种变形,更不用提在熟人关系网络之中礼物交往的重要性。

其次,货币交换和积累是一种确立社会等级秩序的单向流动机制,导致的是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同时剧烈分化;礼物流动则是一种经济财富和社会声誉的双向流转机制,送出财物的人获得了声望,社会地位低的人获得了财富,每个人在此过程中都有所得有所失。货币通过通约社会价值、集中经济财富和控制政治权力等方式使得货币交换逻辑主导和影响现代市场社会的各个层面,最终社会地位、物质财富和政治资源都流向了社会等级金字塔的顶端,这种社会等级结构中资源的单向流动机制背后是货币积累赢者通吃的残酷规则。礼物通过物质财富的赠予和分发彰显个人的品格高尚从而形成社会威望和政治话语权,这种社会等级秩序的建立是基于长期交往的社会同意基础上的,等级低的人既获得了物质财富,又甘愿服从于领袖和认同整个社会等级,几乎很少有人试图改变自身的阶层,这不同于现代人的观念。在现代社会,由于货币的兑换,人与人在本质上是无差异的,人们在名义上是自由和平等的,同时,货币通过数量积累渗入并控制社会机体的各个层面,根据占有货币数量的多寡,人与人在社会地位上又是千差万别的,控制货币就控制了整个社会等级。货币的单向流动机制使得现代社会各等级的成员具有很大流动性,每个人都有事业成功的机会,每个人都有阶层上升的空间。礼物的双向流转机制则使古式社会的等级结构和阶层成员非常固定,社会声望和政治话语权会以家族的形式传递和世袭,身份逐渐成为社会等级的标志。

最后,两种配置机制导致社会秩序的等级差异及其悖论。从两种配置机制对应的社会等级秩序结果来看,货币交换机制虽然确立了名义上的平等和自由,但现实结果却是整个社会全方位的贫富分化和不平等;与之相反,礼物流通逻辑确立了名义上的社会等级秩序与不平等,但实质上这种双向流转机制保证了物质财富与社会声望和政治资源分配的相对平等,这显然更利于社会结构的稳固。虽然礼物流转过程中送出和毁坏财富有违经济理性,但从参与者所追求的目标是声誉和地位来看,他们的行为依然是合乎理性的,而且从结果来看,这一过程确实促进了经济资源的流转。“波朗尼指出:在非市场经济社会中,‘经济被嵌合在社会之中。’这句话的涵义,不单是说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要素错综复杂地交织于一体,也意味着在由血缘关系、宗教、赠予礼仪等社会习尚所决定的人类行为中,实际上潜伏着财物的生产、分配等社会功能——尽管这些功能在表层上不为人们所意识到。”a[日]栗本慎一郎:《经济人类学》,第8页。其实,这凸显的是现代社会等级秩序的悖论,在一个强调人人平等,并无贵贱之分的社会,甚至连提起等级秩序都有些不合时宜,然而吊诡的是名义平等的表象掩盖的是从经济收入到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的不平等甚至两极分化。现代社会中名义上的人人平等与实际上前所未有的全方位不平等看似合理,实则悖谬地并存着,这是现代社会等级秩序构成逻辑的悖论。由此观之,礼物交换逻辑为现代社会从名义平等向实质性平等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思路。

五、以礼物逻辑推动现代社会的良序发展

现代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滑入以货币交换逻辑为基础组织社会秩序的市场社会,市场对社会和政治等领域的侵蚀已经引发持续的关注。以礼物交换确立社会等级秩序发源于古式社会,其背后的社会交往机制和所信奉的理念绵延于从古至今的各种社会形态,只要人们想要建立持久深入的社会联系,进而形成关系亲密的社交网络和交往规则就必须遵守礼物逻辑。现代商业社会虽然为经济理性所统治,礼物交往规则似乎不再处于主要地位,但它仍然在家庭、亲戚和朋友等亲密关系领域发挥作用,这是礼物机制回归并重塑社会等级秩序的可能性所在。就可行性而言,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实现这种转变。

首先,现代社会等级秩序紊乱为这种转变提供了客观条件。现代社会等级秩序的混乱,无论是市场失序还是社会失范,都可溯源于权力配置或货币交换逻辑剥夺了礼物交换逻辑的主导地位。“谁得到了什么?为什么会得到?这个问题是所有讨论阶级和阶层,以及它们的结构性联系时的基本问题。”b陈鹏:《经典三大传统社会分层观比较——以“谁得到了什么”和“为什么得到”为分析视角》,《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1年第3期。在现代社会等级秩序中,货币交换使得物质财富、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力都单向度地流向社会金字塔顶端是经济秩序和社会结构不稳定的根源。无论是马克思所阐释的资本主义不断诱发经济危机的基本矛盾,还是巴塔耶所批判的现代经济是只知占有没有给予的“有限经济”,都是这一批判逻辑的延伸。在和平与发展主题下的世界,货币交换与资本增值会使得贫富分化加剧,经济循环断裂带来的经济危机引发失业和社会动荡,甚至需要战争来打破原有的等级格局,耗费掉市场机制带来的过度积累。根据皮凯蒂的测算,21世纪初的贫富分化程度已经接近一战前第一次全球化造成的社会等级格局,当前直面并尝试解决这一问题可谓非常迫切。马克思所研究的经济危机和巴塔耶所倡导的“消尽”精神短期难以奏效,应当积极倡导礼赠精神,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等现代技术,鼓励人们将闲置的物品贡献或者捐献给所需要的人,回报则是将捐献物品的价值和次数转化为社会信用等级和社会慈善家荣誉。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已经将全球连接为一个“村落”,这也意味着局限于熟人网络中的礼物交换逻辑可以将范围扩大到全世界,网络记录可以标记一个人的赠予和获取并为每个人所知。礼赠机制的回归将重新打通由权力和货币造成的社会物品循环的阻滞,实质性减少社会阶层差距,推动社会等级秩序的可持续运行。

其次,个人目标追求从单向度的货币数量转向多元化的社会价值。礼物交换逻辑能够与现代社会的货币交换逻辑相对照,在经济视角之外认知市场社会的局限,提供一种基于现实的社会秩序构建思路。现代市场社会通过产权将个人与社会分离,个人通过所有权占有物品但并不会一直使用,从个人而言是物品的闲置,从社会而言会造成资源的稀缺,这是现代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与社会贫困大量存在的根源,也是现代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同时,以货币配置产权从而确立社会等级秩序的方式是功利性的零和博弈,随着流动性最强的货币易主,社会等级秩序极易发生变动,这注定了现代社会人们为了获取比别人更多的货币、产权和等级而奔忙劳碌。市场社会的最大问题在于分工和分离造成的社会共识观念和社会等级秩序的弱化甚至缺失。礼物在流动过程中,它的双向流转机制使得即使很少的物质财富也有可能到达每一个最需要的人手里,礼物所代表的个人情感与精神也会到达经手的每一个人,这种方式能够加深人与人之间直观的深层感情联系。个人是充盈于社会各层面的丰富多元的个人,而不是处于分工交换造成的单向度原子式个人。现代社会的货币交换逻辑将人的目标追求化约为经济领域货币数量的追求,礼物交换逻辑则提示我们对于荣誉和社会声望的追求是彰显个人品质的更高层面追求,人应该超越自我的物质利益局限,与更高层级的社会意识或者精神存在相连接,同时能够达致整个社会的稳定有序。

最后,社会发展理念从经济增长转向共建共享。为矫正片面强调货币积累和市场效率带来的从经济财富和社会资源到政治权力的全面不平等,及时排除现代社会面临的金融危机、社会动荡和世界战争等潜在风险,需要将社会整体发展理念从经济增长转向共建共享。礼物交换逻辑强调融合共享,这一理念的回归已经表现在当前社会现实的各个层面。经济领域中涌现的共享经济模式及其背后的思潮就是通过物品使用权的共享获取利益,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在市场经济内部出现礼物交换和分享精神的回归。在政治领域则体现为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把共享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指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由此可见,从货币交换和积累机制向礼物流通机制转变的现实条件已经逐渐具备,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应坚持的思路。以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来指导当前社会发展方向和政策制定更能体现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

猜你喜欢
秩序财富礼物
秩序与自由
现代装饰(2020年2期)2020-03-03 13:37:10
好奇心是一生的财富
中华家教(2018年8期)2018-09-25 03:23:06
礼物里的新年
大灰狼(2018年1期)2018-01-24 15:30:31
孤独与秩序
现代装饰(2017年9期)2017-05-25 01:59:43
如何应对第三轮财富洗牌?
海峡姐妹(2017年1期)2017-02-27 15:22:29
送错的礼物
爱的礼物
礼物
娃娃画报(2016年9期)2016-11-12 11:20:51
遏制违约频发 重建药采秩序
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 13:10:28
乱也是一种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