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的人生教育

2018-02-19 08:10马新新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古诗词中学生

马新新

摘 要:高中阶段,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发展时期。学生的智力水平迅速发展,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关键期,同时,对人生和社会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考,开始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思维方式和人格结构也初步形成。中国古典诗里有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和优美的人格和品质。重视古诗词的人生教育功能,以美启真,以美储善,以诗育心,让学生在情感的共鸣中,在和那些伟大灵魂的交流中唤醒情感,领悟人生。

关键词:古诗词;中学生;人生教育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几千年来,人类及哲学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让多少人苦苦思索,不得其解。远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祖就曾发出过这样的追问:“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越过时空的距离,今天的我们会发现,这哀叹不仅仅是对故国的哀思,还有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追问吧?“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彼黍离离,彼稷之穗”“彼黍离离,彼稷之实”。在重章叠唱的反复吟咏中,那离离的禾黍,从“苗”而“穗”,再到“实”,不正是一个生命的成长轮回吗?面对这大自然里生命的盛衰枯荣,诗人联想到了王朝的盛衰变化,进而又上升到对人类命运的忧思,于是“中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发出了“苍天啊,我是谁?”的追问,可谓振聋发聩,悠远绵长。

同样,千年之后,唐代诗人陈子昂面对宇宙苍茫、天地悠悠,也发出了沉重而悲怆的叹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政治失意,生命短促,诗人站在大幽州台上,举目四望,旷古绝今的孤独涌上心头,无人理会,无人能懂,内心翻涌着无比悲怆的波涛,眼里噙着饱含沧桑的悲哀,唱出了震撼人心的千古绝唱——《登幽州台歌》。这简短的四句悲唱,仿佛是一阵旋风,无端而起,直冲苍穹;又仿佛是被压抑了上千年,终于冲腾而出一声浩叹,猝然间令人神动心折,感叹不已。“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王勃《滕王阁序》)。诗人这种灵魂深处的孤独不也是我们人类的孤独吗?在无穷的宇宙的参照下,个体的生命是如此的渺小短暂。“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苏轼《赤壁赋》),在时间的长河里,人的生命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刹那间就会消逝在时间的洪流里,“长空淡淡孤鸟没,万古消沉向此中”(杜牧《登乐游原》),在生命的尽头,一切都将归于沉寂。每读至此,情感共鸣之际,不由得唏嘘感叹,掩卷沉思。正所谓“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王羲之《兰亭集序》),这也正是伟大的作品能撼动人心的力量所在,是“古典诗词中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对我的召唤”。

面对宇宙洪荒的无始无终、无际无涯,人如何才能不虚度这珍贵而短促的一生呢?人这短促的一生里又有多少偶然和不确定呢?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诗的首联和颔联以飞鸿为喻,人生在世,漂泊不定,像飞鸿一般,偶然在雪地上停留,留下几处爪痕,飞走之后,又有谁会去计较它向东飞还是向西飞呢?而雪化之后,这些印迹也早已消失。人的一生也如这“雪泥鸿爪”一样,该会有多少往事淡忘在岁月里!颈联“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老僧已死,旧题无存。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感叹:“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所述哲理和本诗有异曲同工之处。尽管人生是那么偶然,命运又如此缥缈,苏轼并没有消沉,而是选择了依然前行。“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过去的虽已消逝,但并不意味着它不曾存在,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如苏轼般,曾经骑着蹇驴,在艰难崎岖的山路上颠簸,这种经历,难道不是一种历练,一种经验,一种人生的财富吗?也正是因为人生的短暂,我们才更应该加倍去珍惜;因为事物的偶然性,才更应该去努力对必然性的探求。不要怀疑我们今天的努力,也不要迷茫未知的将来,把握好现在,不虚度青春,就是美好的人生!

高中阶段,学生的智力水平迅速发展,接近成人高峰,是学习知识的关键期。同时,对人生和社会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考,开始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思维方式和人格结构也初步形成,是人生一生中最重要的发展时期。所以,这个时期的学校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除了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分数,还应该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和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让个体生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为幸福人生打下基础。诗歌是诗人生活、生命、思想、品格的体现,中国古典诗里有最真、最美、最善的情感,有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优美的人格和品质,还“有一种兴发感动的生命,这生命生生不已,像黄河一样不停息地传下来,一直感动我们千百年以下的人”,学习古典诗词的时候,“要使青年人的心灵复活起来,让他们以生动活泼的心灵,来欣赏、体会中国古代诗歌中一些伟大、美好的生命”。重视古诗词的人生教育功能,以美启真,以美储善,以诗育心,让学生在情感的共鸣中,在和那些伟大灵魂的交流中,唤醒情感,领悟人生。

人生的教育实质是人文的教育,“人文教育的目标在于启迪人的生存智慧,深化人生价值的反省,整合一个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的知、情、意、行。它所涉及的范围应涵盖人生整体及全部历程,以帮助公民(尤其是学生)建立完整的人生价值”。诗歌有一种能触动人心的力量,这种力量会影响一个人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学生通过领悟诗歌的内容,探究诗人的情感空间和内心世界,从而和诗里的人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通过心灵的交流,实现人生的叠加。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先生说过:“做人,成人的问题,就是人的精神世界建设的问题”,教师应以“诗”为“教”,为孩子们苍白的生命填上色彩,为有时冷酷的世界留下温暖。

参考文献:

[1]蒋勋.蒋勋说文学:从诗经到陶渊明[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12-31.

[2]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叶嘉莹.古典诗词讲演集[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28-29.

[4]洪强强.人文教育要涵刍议[J].教育评论,2001(6):10.

[5]楊叔子.人文教育:立人之本 立国之本[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0(4):3.

猜你喜欢
古诗词中学生
踏青古诗词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我爱古诗词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同携手,走进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