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珍
[背景]
中午同学们在教室里吃饭,我看到教室门口有一张有污渍的纸巾飘落在地上,就捡起一面举着这张纸,一面说着:“用过的纸巾请放在自己的垃圾袋里。”同学们没有说话,我原以为他们听进去了。第二天,却在同样的位置,我又发现了同样的一张餐巾纸,只不过这次,餐巾纸被卷成了纸团的样子丢在了地上。我让正在吃饭的全班同学都停了下来,把昨天讲过的话重复了一遍。我想昨天讲话时全班在吃饭,没注意听。两遍讲过之后就应该万事大吉了。第三天,我又一次在教室门口见到了一张很脏的餐巾纸,这回我知道,有同学故意与班级卫生管理工作捣乱,而且班级里出出进进这么多同学,没有一个同学愿意将它捡起。
我觉得是时候在班级举行一次围绕“责任与帮助”话题的思想教育活动了。
[故事]
有一次,连长看到雷锋闷闷不乐,就问他:“雷锋同志,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雷锋说:“连长,赵家村的桥跨了,村民没法过河,我很担心他们。”连长笑着说:“好嘛!军民一家亲,人民军队为人民办事,我给你半个月的假,你去给赵家村架一座桥!”雷锋来到赵家村,找到老村长说起修桥的事,老村长说:“我们也想修桥啊,可没有石头,木头,也没有人会修桥啊!”雷锋拍拍胸脯说:“毛主席教导我们: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一定能修好桥。”
雷锋当天就去了河里,脱掉鞋子挽起裤腿,跑进河里摸石头,把一块块石头堆到河边。这时已经是11月份的天气了,河水冰冷刺骨。村民看到很感动,老支书第一个跳下河里,也去摸石头。没多久,村里的年轻小伙子都跳下河去摸石头。才过三天,就把修桥需要的石头给摸好了。这时,邻村的张石匠领着一群人,推着车,车上都是木头赶了过来。张石匠握着雷锋同志的手,激动地说:“解放军同志,太感谢你们了,我是个石匠,会修桥,想来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这些木头是我们村的人上山砍来的,大家都是亲
人嘛。”
就这样,雷锋带着村民,一个星期就把桥修好了。
[讨论]
当我把上面这个雷锋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的时候,每位同学听得很认真,听完后都若有所思。
A同学:雷锋真是真正帮助乡亲们,河水冰冷刺骨,那么冷得天他还敢下河,真是了不起。
B同学:雷锋虽然说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但如果没有他带头,大家都不会这样做,桥也不会建成。所以我觉得他为别人作了榜样,所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
原来同学们对这个故事的理解会如此深刻。我不免趁热打铁,结合之前“餐巾纸”事件,将我们班级学雷锋活动付诸行动。
“同学们,你们欣赏雷锋奉献他人的精神,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令自己和别人为之骄傲自豪的对象。在这阳光明媚、花儿绽放的三月,同学们走出教室,伸出你的帮助之手,去为别人做一件好事传递满满的正能量,好吗?”
“好!”
“同学们自己制定时间计划,安排好人员,准备工具,注意安全。”
[具体活动]
第一小组——靳××小组
他们来到的是我们南京的绿肺所在地“紫金山”。8:30集合,小组成员六人,组长讲了今天的一些注意事项后,便分发捡垃圾要用的手套,袋子,有些同学曾经参加过这种活动,所以不管是上山还是下山,看着有垃圾就条件反射的弯下腰去“清理战场”。第一次参加的同学慢慢的受到小伙伴们的影响,也开始用心捡垃圾。经过两个小时的努力,眼前的紫金山干净了很多。
第二小组——马××小组
我们约好在西方巷开展“爱心活动”,陈××,王××、我自发带来了小铲子、除胶剂、喷壶、抹布等工具,大家干劲十足,我们要去铲小广告。陈××喷除胶剂,我铲,王××清扫掉在地上的纸屑,别看我们人少,但分工严明,合作协调,不到半小时便把一个小区的小广告清理干净了。我们都很累,用手叉着腰喘着粗气,但看到路人对我们投来赞许的目光,我们感到非常自豪快乐。
第三小组——林××小组
我们小组组织的活动是打扫小区。我们从阴暗的地下室拿来几把用竹子做的大扫把,扫把很重,我们用得既不习惯,动作也不标准。小区阿姨就手把手教我们,原来握扫把时,一上一下的手要正反握,不能像平时握扫把一样。费了好一段时间,我们终于学会了。开扫了,一开始以为非常轻松简单,但扫了一会儿,发现扫地很累,扫完后我们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脸一个个红得像苹果,想一想,环卫工人真是辛苦,我们扫一个小区都那么累,那他们呢?一天要扫多少地方啊,那可比一个小区多多了。
[教师总结]
雷锋——他不是将军,却立下了无数的功勋;他不是文豪,却写下了不朽的诗篇;他如此平凡,像一滴小小的春雨,滋润了亿万人的心!
雷锋到底有什么魅力——概括说来,雷锋的魅力就在于他乐于助人,做好事不留名。雷锋精神之可贵,就在于他既有一副热心肠,又有一颗平常心。雷锋是个再平凡不过的人,但他身上散发出的这种朴实无华的光彩却具有永恒价值。
[评价与反思]
反思一:看了这次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同学们给我的材料总結后,我感触很多,同学们不仅仅参与了学雷锋的实际行动,在活动中展现了真正的做好事不留名的思想;同时一些同学通过对小组成员的细心观察以及对自己服务环境的重新认识,他们学会了思考,体会到了乐于助人、团结协助的精神,这种来自自我行动的影响远远超过课堂上老师的说教。当然,我们班级教室门口连续出现的餐巾纸也神秘消失了。
反思二:初一的学生精力旺盛,求知欲强。开展多种集体活动,既可以增强体质,又可以增长知识,提高认识能力。在活动中,他们通过各种感官去感受事物,开阔视野,增强思考能力。从活动的准备到活动的进行都可以得到一系列的锻炼机会,从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作为班主任,需要从“知识世界”出发,引导每一个人面对“生活世界”,体验生活,发展个性、舒展自我。所以说,良好的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对学生个人的成长、班级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班集体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许是这次学雷锋活动最大的意义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