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存群
摘 要:随着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他们成长的需求,新课改也要求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教师应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生物学,可以从教学的各个方面入手,用不同的形式去体现。只要教师处处留心,勇于实践,努力创设条件去诱发引导学生,就一定能在学生主动学习生物学方面取得成效,为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主动学习;网络环境;探究实验;课外实践;自编习题
刚刚进入初中学习的学生对于生物学这门学科大多数很感兴趣,但由于生物学科分数目前还不计入中考总分,大多数家长和孩子不太重视,每周课时也较少(一般每周两节),八年级结束就进行会考;加之许多生物老师所带班级较多,往往忽视对学生生物学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引导,往往时间不长,学生就会对生物学失去兴趣,使生物成了一门可有可无的“副科”。这不仅影响了生物学的教学,也影响了学生知识结构和生物学素养的形成,甚至影响他们未来的择业,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生物学知识非常重要。近年来,我在生物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生物学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效果很好。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生物学知识
一位优秀的生物老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生物学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善于主动获取生物学知识,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教会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生物学学习
学习生物学不能仅局限于生物课堂上。如今,网络上的生物资源丰富多彩,学会从网络上汲取生物学知识非常重要。教会学生浏览与生物学相关的网站,学会使用“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找到自己想要的生物学内容,并对自己搜索到的知识进行理解、归纳、分类、存储,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会学生通过QQ、微信、博客、电子邮件等多种途径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交流,拓宽学生获取生物学知识的途径,为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科普读物和报纸杂志进行生物学学习
如今,随着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教育均衡化进一步发展,各个学校都拥有丰富的图书和报刊。其中与生物学相关的资料也比较丰富。生物教师除了自身阅读这些资料,从中汲取营养,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也应该向学生推荐其中适合学生阅读的相关资料,让这些与生物教学相关的资源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学生通过阅读这些资料,既开阔了视野,又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增加了学习生物学的趣味性。特别是一些报刊上生物学内容更新快、理念新、来源广,对教材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三)组织学生收听广播和收看电视中与生物学相关的内容
广播电视普及率高,可以随时随地收听收看,方便快捷,易于接受。如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节目,资源丰富,内容翔实生动,学生收看后往往印象深刻,是非常难得的学习生物学的好机会。
二、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实验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学校里教师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重视习题的训练,对学生的分数比较看重,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实验的指导。事实上,让学生动手做生物实验,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教师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能增强学生动手动脑和相互合作的能力,形成科學探究的精神。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自己主动去追寻答案,这样既能学得深刻又能学得透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试想一下,如果你只给学生讲实验,不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实验,那么结果往往是:你讲十节显微镜的用法和实验,做了大量有关显微镜用法的习题,可能还不如让学生自己动手用显微镜去观察动植物细胞一节课的效果好。在讲解微生物发酵方面的内容时,我带领学生自己酿造米酒,结果学生对微生物发酵粮食的相关内容很容易就理解和掌握了。发动学生做实验,除了课本上的一些实验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做一些探究实验,自己确定探究的内容,对于探究的结果在学生中进行交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三、开展与生物学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
一年中有上百个节日,与生物学直接相关的就有30多个,可以利用这些节日组织学生开展很多课外活动。例如:每年3月12日的“植树节”,每年4月4日—10日的“爱鸟周”、5月31日的“世界无烟日”,6月14日的“世界献血日”,6月26日的“国际禁毒日”,12月1日的“世界艾滋病日”,12月29日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等。对于不同的节日,生物教师可组织学生根据不同的主题搜集整理相关的图文资料,设计宣传栏,编写黑板报。邀请专家给学校师生作专题报告、开展专题座谈会和征文等活动,让每一个与生物学相关的节日成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个契机。
四、培养学生主动复习生物学知识
过去我们对生物学的复习,教师总喜欢大包大揽,对于学生也往往以强化训练为主。事实上这样的效果往往不理想——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收获有限。自从去年参加了合肥市生物骨干教师培训,聆听了生物专家们的系列报告后,很受触动。在生物学科复习中,放手让学生参与到复习的全程中来,效果显著。我主要以以下几个方面作为抓手。
(一)每一节课前,都随机抽取几位学生走上讲台,对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演讲,并由学生对他们的演讲进行评价
由于上一节课结束时,我就对全班每位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所以时间长了,学生也渐渐形成了习惯:一节课后,要能说出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学生为了完成这个任务,上课也认真听了,课下也能及时复习了。
(二)让学生编写知识脉络图
生物知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对于每一节内容又相对独立零散,一段时间下来,学生面对所学的内容如不及时地巩固和总结,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就很容易遗忘。所以老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编写知识脉络图,将相关的知识按照一定的顺序重新组合,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将分散的知识“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这样不仅能有效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融会贯通,也是对一节课、一章、一个单元乃至一本书的再整理。通过编制知识脉络图,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突破重点难点,将生物学知识化难为易,提高效率,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引导学生编写习题和测试题
平时一个章节结束,课后总会有一些习题留给学生去做,有时老师还补充一些课外习题给学生,通过适量的练习,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但是学生对做习题积极性不高,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效果也不显著。如果教师引导学生自编习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让学生自编习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编题的过程中,必须要熟悉所学的内容和知识,这样就会促使他们主动去学习。更主要的是,学生对自己编制的习题觉得亲切自然,有成就感,因为倾注了他们的辛勤劳动和汗水,所以更不容易忘掉。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自编习题,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由于通过自己的思考、想象而创造的题目得到大家的认同,学生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
3.学生通过自编习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培养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对学生自编习题在班级中的相互交流和相互评价,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和交流意识。
随着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他们成长的需求,新课改也要求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教师要想使学生主动学习生物学,可以从教学的各个方面入手,用不同的形式去体现。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勇于实践,努力创设条件去诱发引导学生,就一定能在学生主动学习生物学方面取得成效,为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于桂花.科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高中生物的几点尝试[J].理化生教学与研究,2010(49).
[2]关文信,王立彬,范青岩.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6.
[3]彭汀汀.提高初中生物学复习课有效性的几点尝试[J].生物学教学,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