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婷
【摘要】目的: 探讨正负压鼻腔冲洗技术在鼻内镜术后鼻腔冲洗中的应用。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8月30例行常规清洗方式的患者为参照组,选择2018年1月-8月30例行正负压交替式鼻腔冲洗的患者为探析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清洗疼痛程度及清洗后通气效果。 结果: 探析组清洗疼痛度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就通气效果而言两组并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将正负压鼻腔冲洗技术应用于患者鼻内镜术后鼻腔冲洗中效果显著,能夠有效缓解清洗疼痛感,故而值得临床广泛推广运用。
【关键词】 正负压鼻腔冲洗技术;鼻内镜术;鼻腔冲洗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12-245-01
鼻息肉及鼻窦炎在临床中病发率较高,且近几年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态势。该疾病具有治疗难度大、反复频次高等特征,鼻内镜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方式[1]。但术后部分患者依旧会出现囊泡、痂皮、鼻腔水肿等不良反应,若在未予以有效干预及治疗将对手术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本研究探讨正负压鼻腔冲洗技术在鼻内镜术后鼻腔冲洗中的应用,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8月30例行常规清洗方式的患者为参照组,选择2018年1月-8月30例行正负压交替式鼻腔冲洗的患者为探析组。探析组男23例,女7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42.37±24.56)岁,主要病症:鼻息肉6例、鼻窦炎24例;参照组男23例,女7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2.14±25.76)岁,主要病症:鼻息肉12例、鼻窦炎18例;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纳入统计学中分析显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实施临床比较。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冲洗方式,探析组实施正负压交替式鼻腔冲洗方式,主要方式如下:应用鼻朗(生产厂家:浙江朗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患者取平卧位或坐位头后仰,将鼻朗喷于其鼻腔中,并使用右手食指及拇指将鼻翼迅速捏住,将前鼻孔关闭,头前倾至45°左右,同步闭口使用鼻吸气;在吸气的同时快速作开放及关闭前鼻孔动作,使其在吸气时鼻腔处于正压与负压交替变化状态,保障鼻腔冲洗液能够在鼻腔中不断翻滚;完成上述动作后再按住一侧鼻孔,排除另一侧分泌物及鼻腔清洗液。冲洗频次3次/d,每侧鼻腔一般不少于2喷。若冲洗效果不显著,可重复上述方式。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清洗疼痛程度及清洗后通气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1.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度情况
探析组重度疼痛率为0.00%,参照组疼痛率为93.33%;经过组间比较显示参照组疼痛度显著高于探析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两组通气效果情况
经过组间比较显示两组通气效果情况并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3 讨论
由于术中纱条压迫及手术器材损伤可增加患者鼻腔感染几率,同时鼻腔内部血流受阻引发局部肿胀等现象,同时可伴有囊泡、肉芽等分泌物堆积组织[2]。若在术后未将其进行及时清除,会进一步延长患者恢复时间,增加该疾病复发几率[3]。功能性鼻内镜术后鼻腔清洗术主要存在以下俩方面作用,通过鼻朗等药物对鼻腔内部积血及分泌物等进行有效清理,可充分清理术腔,同时鼻朗等药物的合理应用可促进鼻腔内部血液循环,增强纤毛清洁功能。除此之外,药物可直接作用患者手术创口,缓解鼻腔内部粘膜水肿反应,促进皮肤组织再生。
传统鼻腔冲洗方式需借助冲洗器进行,操作较为不便,冲洗过程中疼痛感及刺激感强烈[4]。且冲洗过程中若清洗液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局部血管扩张,引发出血等不良反应;若温度过低,可能导致患者清洗时出现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同时冲洗时不能有效把控冲洗力度,若挤压力量较大,可能会引发中耳炎,不利于患者后续康复[5]。现阶段临床中依旧常用常规鼻腔冲洗方式,其具有操作复杂、冲洗液用量较多,冲洗舒适度较差等缺点,且不能有效保障鼻腔清洗效果。本研究中探析组患者实施正负压交替冲洗方式相较于参照组应用常规冲洗方式优势明显,且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将正负压鼻腔冲洗技术应用于患者鼻内镜术后鼻腔冲洗中效果显著,能够在保障冲洗效果的同时缓解患者冲洗疼痛度,故而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 黄海琼, 朱小燕.鼻内镜术后配合鼻腔冲洗液的应用在鼻窦炎治疗中的疗效评价[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6, 36(3):408-410.
[2] 黄代松.鼻内窥镜手术结合术后鼻腔冲洗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64):87-87.
[3] 刘利华.鼻内镜术后配合鼻腔冲洗液对鼻窦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27):5367-5367.
[4] 胡坤.鼻内镜鼻窦术后患者鼻腔冲洗知识的调查与分析[J].临床研究, 2016, 24(7):154-155.
[5] 董红丽, 吕秀荣, 徐梅.鼻腔冲洗护理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 8(14):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