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临床中风险护理的效果讨论

2018-02-19 08:21陈萍芬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效果

陈萍芬

【摘要】目的: 探讨心血管临床中风险护理的效果。 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80例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人,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心血管疾病风险护理管理模式,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研究组发生护理风险事件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较多,临床上采用心血管疾病风险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临床护理的风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风险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181.3+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12-131-01

护理风险指的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对疾病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影响病情好转的所有不安全事件[1];心血管疾病具有病情变化快、病因复杂等特点,大部分住院患者为老年患者,对其生理和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外界因素易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造成影响[2]。风险护理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在护理过程中全方面对患者现有护理风险以及不良事件进行评估,并且采取有效处理措施,从而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3]。为进一步了解心血管临床中风险护理的效果,现对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采用心血管风险护理管理模式,结果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80例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人;年龄在40-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79±0.72),其中有女性患者38例,男性患者4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具体实施内容如下:保持病房的干净整洁、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定期更换床单被套等,告知其做好自我清洁工作及时更换衣物等,定期采用紫外线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杀菌,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观察,正确指导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各项操作。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心血管风险护理模式,具体实施方案如下:(1)首先医院成立风险护理管理小组,并将组员进行合理分配,明确组员在风险管理中的各项任务;(2)患者入院后风险护理管理小组成员需对患者病情、文化程度、年龄等进行综合评估,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按照高危险、中危险、低危险进行分组,根据不同组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采取措施,预防风险发生;如高危险组中的患者,需要增加护理,需要做好防摔、防坠床等防护准备;(3)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正确疾病知识的宣教,加强其对疾病存在的风险防范意识,增加患者的自觉性,监督患者按时按量正确用药,避免因患者自认情况或者用药不当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定期查房,观察患者用药前后的变化以及病情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预见性的防护措施,避免因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引起风险事件的发生;(4)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突发事件处理、抢救设备设施使用方法、心血管疾病药物使用特性等进行培训并纳入到日常考核工作当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综合素养,制定出有效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后的处理措施方案。

1.3 评价指标

观察患者的在住院期间发生的风险以及不良事件情况并进行统计,采用本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对比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 ±s)表示,采用t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1

2.2 两组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研究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护理风险事件,占比2.5%,对照组中有9例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占比22.5%,研究组发生护理风险事件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引起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重视个人的饮食习惯,知识的缺乏导致心血管病逐渐升高,而且越来越年轻化,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大部分患者在住院期间容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因此在临床常规护理上增加风险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患者在护理中存在的风险,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以及水平,从而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率[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研究组发生护理风险事件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心血管疾病风险护理管理模式的开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提高临床护理效果。

4 结论

综上所述, 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较多,临床上采用心血管疾病风险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临床护理的风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许辉, 李晓光, 陈艳妮,等.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 河北医药, 2017, 39(13):2055-2057.

[2] 王波, 杨玲.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 14(A02):236-237.

[3] 徐兰, 汪晓霞, 陶晓玲. 护理风险评估和预防式护理在心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J]. 西部医学, 2016, 28(9):1324-1327.

[4] 李倩, 梁欣. 风险管理在减少冠心病介入手术伤害及提高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6, 14(3):231-233.

猜你喜欢
心血管疾病效果
如此外墙,防水还扛得住么?!
灵动耳环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没效果
伪装效果
各种运动项目的锻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