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咀嚼片粉末直接压片法工艺研究

2018-02-19 12:15迟晓君岳凤丽徐兆伟张鲲齐子和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8年5期
关键词:配方工艺

迟晓君 岳凤丽 徐兆伟 张鲲 齐子和

摘要:以黄瓜粉和豆奶粉为原料,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研究黄瓜咀嚼片加工工艺及配方。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优生产工艺及配方为:黄瓜粉与豆奶粉比例8∶2、硬脂酸镁添加比例2.5%,粒度大小80目,压片机预压厚度大小4.0 mm,烘干时间15 min。与湿法制粒压片相比,直接压片工艺具有操作简单、生产周期短、节省原料粉等优点。

关键词:黄瓜咀嚼片;粉末直接压片法;工艺;配方

中图分类号:TS25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8)05-0062-04

咀嚼片的生产方式主要分为湿法制粒压片法和粉末直接压片法。目前我国仍以湿法制粒压片法为主,但该工艺较为复杂,原材料浪费较大,生产效率低。相比之下,粉末直接压片法省去了制軟材及造湿粒等繁杂的工艺流程,明显缩短了生产周期,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省了原料,经济性显著。本课题以黄瓜粉和豆奶粉为原料,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研究黄瓜咀嚼片加工工艺及其最佳配方,以期为进一步综合利用蔬菜资源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黄瓜粉:陕西锦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豆奶粉:购于德州齐河县德百购物广场;硬脂酸镁:邵阳天堂助剂化工有限公司。

1.2 仪器设备

HC2003型电子天平:慈溪市华徐衡器实业有限公司;101型电热鼓风干燥器:北京市永光明医疗器械厂;YT-CJ-1N型无菌操作台:北京亚泰科隆实验科技开发中心;ZPS008型旋转式压片机:上海天阖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1.3 试验方法

1.3.1 工艺流程 黄瓜粉(过筛)、豆奶粉→混合料过筛→干燥→加入硬脂酸镁,混合均匀→放入压片机,进行压片→灭菌→包装。

1.3.2 操作步骤 1) 蔬菜粉过筛。将原料黄瓜粉分别过20,80,100,200,300目筛,除去其中的杂质,得到纯净原料。2) 混合。向制得的原料粉中以豆奶粉∶黄瓜粉为2∶8的比例加入豆奶粉,混合均匀后再次过筛,除去其中较大的粘结颗粒。3) 干燥、整粒、压片。将原料粉放入干燥箱中,于60 ℃烘干至水分小于3%,然后分别过20,80,100,200,300目筛,进行整粒,再加入硬脂酸镁压片。4) 包装、灭菌。将压好的咀嚼片进行包装并灭菌,即制得黄瓜粉营养咀嚼片。

1.3.3 压片条件优化及最佳配方确定 1) 单因素试验。选取对粉末直接压片法影响较大的4个因素——原料粉粒度、烘干时间、硬脂酸镁添加比例、压片机预压厚度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2) 正交试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硬脂酸镁添加比例、原料粉粒度、压片机预压厚度、烘干时间作为考察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见表1),研究不同因素对咀嚼片品质的影响。

1.3.4 感官评定分析

1) 评分法。采用感官评分法,由10名食品科学专业人员组成评定小组,根据黄瓜咀嚼片的外观、风味、质地与口感等理化性质进行综合评定,计算得分(满分100分)。黄瓜咀嚼片感官质量评分标准见表2。

2) 三点试验法。采用三点试验法,由33名食品科学专业人员组成评定小组,分别对湿法压片法和粉末直接压片法制成的黄瓜咀嚼片进行感官评定,考察两种压片方法成品在感官质量上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试验结果

2.1.1 硬脂酸镁添加比例的确定 硬脂酸镁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粒过程中用作润滑剂、抗粘剂和助流剂,可赋予制成的颗粒很好的流动性、可压性与脱模性,影响片剂的质地与外观。在黄瓜粉与豆奶粉比例为8∶2、原料粉粒度大小为80目、压片机预压厚度为4.0 mm、烘干时间为15 min,硬脂酸镁添加比例分别为1.0%,1.5%,2.0%,2.5%,3.0%条件下制备黄瓜咀嚼片,考察硬脂酸镁添加比例对咀嚼片品质的影响情况,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当硬脂酸镁添加比例为2.0%时,制得的咀嚼片酸甜适口、硬度适中、较细滑、结构均匀,总体品质较好。因此,确定最适硬脂酸镁添加比例为2.0%,并选择硬脂酸镁添加比例为1.5%,2.0%,2.5%进行正交试验。

2.1.2 原料粉粒度的确定 原料粉粒度影响咀嚼片的口感、风味及营养价值,同时还需要考虑出粉率、咀嚼片制粒工艺及成型效果。颗粒较大或较小均不适于片剂的成型,粒度较大则最终产品容易松散,粒度较小则过筛困难、出粉率低,片剂硬度过大、影响口感。在黄瓜粉与豆奶粉比例为8∶2、硬脂酸镁添加比例为2.0%、压片机预压厚度为4.0 mm、烘干时间为15 min,原料粉粒度分别为20,80,100,200,300目条件下制备黄瓜咀嚼片,考察原料粉粒度对咀嚼片品质的影响情况,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当原料粉粒度为20目时,制得的咀嚼片总体品质较差;当粒度为100,200,300目时,产品虽然从结构及光滑度来说较好,但硬度较大,过筛出粉率也相对较低;当粒度为80目时,产品酸甜适中、口味协调、出粉率高、口感光滑细腻、结构均匀、硬度适中、成型较好,总体品质较好。因此,确定最适原料粉粒度为80目,并选择原料粉粒度为20,80,100目进行正交试验。

2.1.3 压片机预压厚度的确定 在片剂压制过程中,压片机预压厚度影响制得片剂的硬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口感。在黄瓜粉与豆奶粉比例为8∶2、硬脂酸镁添加比例为2.0%、烘干时间为15 min、原料粉粒度为80目,压片机预压厚度分别为2.9,3.1,3.5,4.0,4.5 mm条件下制备黄瓜咀嚼片,考察压片机预压厚度对咀嚼片品质的影响情况,结果见表5。

由表5可知:当压片机预压厚度为3.5 mm时,制得的咀嚼片风味协调、粘度适中、硬度适中、形态美观,总体品质较好。因此,确定最适压片机预压厚度为3.5 mm,并选择预压厚度为3.1,3.5,4.0 mm进行正交试验。

2.1.4 烘干时间的确定 烘干时间会影响食品的含水量,从而影响咀嚼片的成型及组织状态。水分过大,产品会过于松散、入口比较粘,并且产品含水量也会影响后期贮藏等。在黄瓜粉与豆奶粉比例为8∶2、硬脂酸镁添加比例为2.0%、原料粉粒度为80目、压片机预压厚度为3.5 mm,烘干时间分别为1,5,10,15,20 min条件下制备黄瓜咀嚼片,考察烘干时间对咀嚼片品质的影响情况,结果见表6。

由表6可知:当烘干时间为15 min时,制得的咀嚼片风味适中、组织结构均匀、粘性适中、粘性适中、口感光滑细腻。因此,确定最适烘干时间为15 min,并选择烘干时间为10,15,20 min进行正交试验。

2.2 正交试验结果

正交试验结果见表7。

由表7可知:各因素對咀嚼片成品品质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原料粉粒度>烘干时间>硬脂酸镁添加比例>压片机预压厚度;最优方案为A3B2C3D2,即黄瓜咀嚼片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为原料粉粒度80目、烘干时间15 min、压片机预压厚度4.0 mm、硬脂酸镁添加比例2.5%,此时成品的感官品质最好。

2.3 三点试验法结果

由33名食品科学专业人员组成评定小组,选取预试验中制备好的湿法压片黄瓜咀嚼片(A)与粉末直接压片黄瓜咀嚼片(B)进行感官评定,其中仅有15人能正确判断出A与B不同。查三点检验法检验表可知,在0.1%显著水平上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可以判断湿法压片黄瓜咀嚼片与粉末直接压片黄瓜咀嚼片在感官上无显著性差异。

3 结论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黄瓜咀嚼片粉末直接压片法最佳生产工艺及最佳配方为黄瓜粉与豆奶粉比例8∶2、硬脂酸镁添加比例2.5%、原料粉粒度80目、压片机预压厚度4.0 mm、烘干时间15 min,此条件下生产的咀嚼片结构组织细密均匀、口感细滑、软硬适度、酸甜适口。将湿法压片黄瓜咀嚼片与粉末直接压片黄瓜咀嚼片进行感官检验,结果表明,在0.1%显著水平上两者在感官上无显著性差异,这说明蔬菜粉直接压片工艺与其他片剂生产工艺相比,产品感官品质无明显差距,但其却具有操作简单、生产周期短、节省原料粉等优点,可为进一步综合利用蔬菜资源提供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刘春平.片剂工艺创新及其产业化应用的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12(33):162-165.

[2] 何晓瑞,张志强.红枣咀嚼营养片的制备[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4(5):42-43.

[3] 华霄,康佳琪,唐乐乐,等.休闲食品果蔬咀嚼片的研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0):18 757-18 759.

Research on Technology of Cucumber Chewable Tablet

with Direct Compression Method

CHI Xiaojun1, YUE Fengli1, XU Zhaowei2, ZHANG Kun1, QI Zihe3

(1. Department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ndong Agricultural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China; 2. Industry Academia Research Office, Shandong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stitute, Jinan 250013, China; 3. Schoo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al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034,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cucumber powder and soybean milk powder are used as main raw materials, with direct compression method, the technology and best formula of cucumber chewable tablet was researched. The optimum production process and formula were determined by single factor test and orthogonal test: The magnesium stearate accounted for 2.5% of the raw materials, particle size is 80 mesh size, prepressing thickness of tablet machine is 4.0 mm, and the drying time is 15 min. Comparing with the method of wet granulation tablet, the direct compression method has advantages such as simple operation, short production cycle and saving raw material powder.

Key words: cucumber chewable tablet; direct compression method; technology; formula

猜你喜欢
配方工艺
春天的配方
新型废热锅炉的制造工艺
船舶上层建筑建造工艺探讨
东北丰新型产品配方
赏工艺,看杰作再现
萧邦 探寻稀世工艺
穿在身上的火箭工艺
“史上最严新规”终结奶粉任性
北美武器公司工艺转轮手枪
幸福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