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OI的南京市主城区范围商业中心集聚特征分析

2018-02-19 10:16殷立琼
现代测绘 2018年6期
关键词:秦淮区建邺区商业中心

殷立琼

(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江苏 南京 210013)

0 引 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空间不断扩展。商业中心作为城市最活跃的因子,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商业中心的空间集聚现象是经济地理学、城市规划、经济学等诸多学科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其布局的合理化对城市规划与空间布局、基础设施与资源优化配置、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等都有重要作用[1]。

智慧城市、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不断丰富了时空数据获取方式,众多地理数据例如社交签到、POI(Point of Interest)等被用来探测城市商业活动的热点区域,分析商业经济空间集聚和分布[2]。胡庆武等利用签到数据挖掘武汉的商圈分布与城市规划商圈的相关性[3],陈蔚珊利用POI分析广州的商业中心热点及其分布。这一系列的基于大数据的研究支撑的商业中心空间识别对空间规划与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4]。

本文以南京市主城区(主要包括鼓楼区、秦淮区、玄武区、雨花台区、建邺区、栖霞区6个区)POI数据及其他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针对主城区分析城市商业活动的热点地区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为优化商业资源在城市内部空间的合理配置提供相关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南京市,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等,地处长江经济带下游,濒江临海,既是江苏省的省会城市,也是长三角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南京都市圈的重心城市,也是以教育资源大市、国家级交通枢纽城市。

南京市位于31°14”N至32°37”N,118°22”E至119°14”E之间,2016年常住人口827万,总面积近6 600 km2。

2016年,南京市出台了《南京市商业网点规划(2015-2030)》,旨在于2030年前建立新街口、江北、河西和城南4个市级商业中心,形成“市级—副市级(市级副中心)—地区(新城)级—居住社区(新市镇)级—基层社区(村)级”五级商业体系,优化南京市商业网点布局。

为了进一步研究,搜集了2014年、2015年、2016年三期的南京市POI数据及其他的辅助数据(表1)。

表1 数据来源

POI数据主要用于分析主城区商业中心空间分布、变化,地理国情更新成果主要用于提供主城区的行政区划。为了从侧面佐证主城区商业中心发展,搜集了南京市人口、商业综合体建设等相关情况的资料。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核密度分析方法作为研究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地理事件在空间点密度大的区域集聚性更强,在空间点密度低的区域集聚性弱[4-5]。核密度分析基本原理是以P点为圆心,阈值r为半径,统计以P,r为圆的范围内城市商业中心数量,并除以圆的面积[5]。一般以P点为圆心的商业中心的核密度为:

(1)

式(1)中,n表示距离尺度范围内包含的商业中心数量;K函数表示核密度函数;h表示距离阈值;d(x,xi)表示两点之间的欧氏距离。

核密度分析方法可以在ArcGIS平台下工具箱中的空间分析模块——核密度分析完成。对于不同尺度、不同地区的商业中心研究来说,阈值的选取对研究商业中心的集聚程度显得尤为重要。

2 空间分析

2.1 分类统计

依据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三个时间点代表商业中心的POI点(包括一级分类下的餐饮美食、购物、金融、公司企业,二级分类下的商用楼宇等)的空间分布,选取餐饮、购物、生活服务、金融四类商业业态进行统计。

表2 分类统计

2014-2016年,餐饮、购物、生活服务、金融四类业态中,主城区内的秦淮区增幅最大,分别增加了700多家、近1 000家、近400家、近80家;增幅第二的为鼓楼区,建邺区、栖霞区、雨花台区、玄武区等其他市区增加相对较少。

购物类业态三年来占比最大,达44%左右,餐饮、购物类数量相当,金融类数量相对较小,且主要以国有银行、合资银行为主。可以发现,购物类业态是商业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数据处理

为了识别城市商业中心空间集聚特征与热点区域,探究不同时间节点间商业中心空间的分布差异与变化趋势,需要对商业中心热点地区进行空间分析(图1):① 将2014年、2015年、2016年南京市POI利用搜集的南京市主城区范围(从地理国情更新数据提取)进行裁切;② 对裁切后的POI点数据利用ArcGIS软件进行核密度分析(Kernel Density);③ 对分析得到的结果进行判别,分析成果的可靠性与合理性,如果误差较大,则重新设置阈值参数进行计算;④ 得到可靠的分析结果(包括2014年、2015年、2016年三期成果)。

图1 数据处理流程

2.3 结果分析

图2中的红色区域代表商业中心较多的集中地区,是明显的热点聚类区域。从空间视角来看,主城区内已经形成“一主一副”的商业中心空间格局。“主核”位于新街口、夫子庙一带,“一副”则位于湖南路-山西路附近。以新街口商业中心为核心东向辐射1912街区,西向辐射河西万达商圈,北向辐射湖南路商圈,南向辐射夫子庙商圈,覆盖主城大部分区域。

图2 南京市主城区商业中心核密度分析

从时间角度来看,2014-2016年,主城区的“一主一副”格局变化不大,但在城郊的小部分地区,如板桥周边及南京南站附近,出现了商业中心密度减弱,呈现出城郊地区的商业中心密度向外拓展能力要弱于主城区的特征。

从新建设的商业中心来说,仅2016年,全市就有凯旋城广场(建邺区)、远洋国际中心(秦淮区)、金润国际广场(建邺区)、乐基广场(建邺区)、东方福来德(秦淮区)、茂业天地(秦淮区)等14个商业中心,仅秦淮区与建邺区就各有3处,图3 为2016年南京市主城区商业中心分布。在2015年,南京市有12处商业中心投入运营使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分县市人口统计资料2016》南京市的统计结果,鼓楼、江宁、秦淮三区的常住人口已超100万人,而栖霞、浦口也已超70万人,人口基数非常大,商业中心的集聚也从侧面反映这些地区是南京人口集聚的热点地区。

图3 2016年南京市主城区商业中心分布

3 结 语

本文利用兼具时空特性的POI数据,基于核密度方法对南京商业中心进行空间布局研究,识别其空间集聚情况及热点分布区域。结果表明:

(1) 重点商业中心集聚态势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突变。但在城郊的小部分地区,如板桥周边及南京南站附近,出现了商业中心密度减弱的现象,体现出城郊地区的商业中心密度向外拓展能力要弱于主城区的特征。

(2) 商业中心集聚的特征主要呈现为由中心地带向外扩散、连片的空间形态。正是由于城市规划、人口分布的差异化及侧重不同,反映了商业中心的空间分布集聚与离散特征,外围城区的商业中心分布规模相对较小。

本文利用餐饮、购物、生活服务、金融四方面的数据进行商业中心集聚特征分析,但仅以这四方面数据还不足以全面、系统的体现商业中心演变过程。如何基于已有POI分类体系探讨其空间布局与发展模式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秦淮区建邺区商业中心
南京建邺区举行执法业务培训班
南京建邺区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
男子当结婚黄牛18个月四婚四离
统编语文教材七(下)第一单元拓展阅读
南京建邺区三举措抓好冬季安全生产工作
大型商业中心绿色照明设计探析
基于GIS和开放数据的公交可达性测度研究
弘报国家风 为归侨楷模——访南京秦淮区老归侨胡鸿飞先生
南京建邺区:连年掘金金洽会 创新名城添锦绣
南朗壹加壹商业中心工程结构设计要点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