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PVC市场整体呈现供需两旺的局面,从以往的供大于求逐渐过渡至供需平衡,行情整体呈现波浪形走势。2018年,影响PVC市场的因素很多,将呈现多空拉锯的局面。
(1)环保政策影响。
自2015年12月以来,中央环保督察组实现了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督察全覆盖。环保部透露,对于下一步环保督察工作,初步考虑2018年对第一轮督察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并在今后形成环保督察的长效机制,维持环保高压态势。同时,2018年环保政策再迎密集落地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以及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多部重量级环保政策将于2018年正式生效。从中长期来看,PVC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仍将会受到环保政策的影响,行业运行成本提升,中小型企业竞争压力加大,产业结构将发生一定改变。
此外,结合2017年大宗商品价格情况看,虽然多数工业品供给都出现收缩,环保压力对其亦造成很大影响,但价格涨幅反而不如2016年。随着近3年PVC去产能任务的实现,2018年后行业去产能进度和规模扩张速度都将减缓,加上企业环保设施日趋完善,供给侧改革给PVC行业带来的提升效应将边际递减。
(2)原料供应影响。
电石方面,由于其他下游产品对电石的需求量增加,将导致用于生产PVC的电石供应量减少;此外,环保督察造成部分电石装置的限产、停产,并带动了电石上游原料石灰石、兰炭等价格抬升。因此,电石的供应变化仍是影响PVC产量增减的重要因素。
乙烯方面,由于乙烯价格在2017年下半年开始上涨,回到近几年的高位,大大增加了乙烯法PVC的生产成本。2018年亚洲乙烯装置的检修量总体将减少,检修导致的产能损失较2017年有望降低26%。虽然美国原油及页岩气革命给乙烯供应带来冲击,但预计亚洲乙烯市场仍将面临阶段性现货流通偏紧局面,从而引发行情波动。
(3)产能释放仍有压力。
2016年颁发的《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汞的水俣公约》两大政策,是今后PVC产能释放的制约因素,其中的核心是汞污染问题。虽然一些电石法PVC企业已经完成了PVC项目立项,但随着环保政策和环境评价越来越严格,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产能释放进度。
不过,由于2017年PVC盈利大幅好转,部分企业已开始升级工艺和更新设备。随着老旧装置的不断更新换代,PVC行业的开工率仍有提升空间。排除电石供应不足或意外等制约PVC产量增长的因素,预计2018年PVC产量同比增长6%~8%。
(4)需求有望温和增长。
对于PVC主要消费领域房地产行业来说,由于国家调控政策频繁出台,2017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和销售面积累计同比、环比均下滑。由于PVC消费一般滞后房地产数据半年,这预示着2018年上半年PVC消费难以走强,2018年PVC供需情况将进一步宽松。
随着去库存、去杠杆的推进,国内房地产市场可能进一步降温,将迎来平稳调整期。但各大房地产开发商也在增加土地储备,2018年购置土地面积将出现明显增长,结合我国商品房库存来看,房地产开发商存在一定的补库需求。另外,基建需求中的“厕所革命”和公租房建设是PVC需求发展的亮点。因此,预计2018年PVC需求仍呈现温和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