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300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随州市中心医院
病毒性肺炎是小儿肺炎中常见的类型,其主要是因为各种病毒感染所致。合胞病毒是小儿病毒性肺炎常见的病原体,其可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新生儿和<6个月的婴幼儿中较为常见[1]。合胞病毒性肺炎患儿发病后病情通常较重,在短时间内未得到有效治疗时可导致患儿发生各种并发症,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年长患儿发病后主要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病情相对较轻。本研究对清开灵注射液与儿童清口服液联用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痰热闭肺证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2015年6月-2017年8月收治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痰热闭肺证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所有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对照组患儿男22例,女18例;年龄4个月~3岁;病程5~32 h,平均(18.52±4 68)h。试验组患儿男21例,女19例;年龄6个月~3岁;病程3~34 h,平均(18.79±4 23)h。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方法:①对照组患儿入院后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主要是按照10 mg/(kg·d)的标准将利巴韦林注射液加入到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中混合后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每日分2次用药。同时使用复方愈创木酚磺酸钾口服液对患儿进行治疗,其中<6个月的患儿按照2.5 mL/次的标准用药,6个月~3岁的患儿按照5 mL/次的标准用药,每日给予患儿3次治疗,连续治疗10 d。②试验组使用清开灵注射液与儿童清肺口服液治疗。其中清开灵注射液的用法用量:3个月~1岁的患儿按照10 mL/次的标准用药,1~3岁的患儿按照15 mL/次的标准进行用药,用药方法为将药物加入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中进行静脉滴注,治疗1次/d。同时按照10 mL/次,3次/d的标准让患儿口服儿童清肺口服液,连续治疗10 d。
评价指标:评价两组疗效,对两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疗效判定标准:①患儿治疗后体温基本恢复正常,咳嗽、咳痰和痰鸣音基本消失或偶有轻微咳嗽,患儿的呼吸频率基本恢复正常或稍快于正常水平,经X线检查肺部阴影基本吸收为显效;②治疗后体温基本恢复正常,咳嗽、咳痰次数明显减少,痰鸣音基本消失,患儿的呼吸频率稍快于正常水平,经X线检查肺部阴影面积明显缩小为有效;③治疗后患儿的病情无明显变化,甚至病情加重为无效。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两组疗效: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5.00%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不良反应: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22.50%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引起小儿间质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婴幼儿感染概率较高,由于母传抗体不能预防感染的发生,因此出生不久的婴幼儿容易感染病毒。患儿发病后临床症状较多,主要以发热、咳嗽、咯痰和喘息等为主,对患儿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严重时可导致患儿发生各种继发感染而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2]。西医上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患儿的治疗主要是采用对症支持治疗措施,其中主要是给予患儿抗病毒药物和止咳镇痰药物治疗,一般能让患儿的病情得到改善,但很难让患儿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不利于预后效果的提升[3]。
中医上认为小儿合胞病毒性肺炎属于喘嗽的范畴,其临床治疗应采用辨证方法治疗,根据患儿的不同证型给予其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以此让患儿的病情得到改善。根据临床实践,痰热闭肺证是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主要的证型,患儿发病后的临床症状以喘咳和发热为主。针对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痰热闭肺证的实际情况,中医上通常采用清肺解毒的方法完成对其的治疗[4]。清开灵注射液是一种中药制剂,其具有清热解毒和镇静安神的功效,对各种呼吸道感染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儿童清肺口服液也是一种中药制剂,其具有清肺、止咳、化痰的作用,在儿童呼吸道感染治疗中应用广泛。相对于常规西药而言,清开灵注射液和儿童清肺口服液均是由中药制成,其对人体的刺激较小,因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尤其适合儿童用药[5]。
本研究对清开灵注射液与儿童清肺口服液联用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痰热闭肺证的效果进行分析,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清开灵注射液与儿童清肺口服液联用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痰热闭肺证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