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皓月,尚 丹,王 莹,蔡 宁,高新民,牛细婷*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河北 石家庄 050051;2.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843399 3.阜平县农业局,河北 阜平 073200)
农业是乡村经济最基本的依托。农业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是乡村真正振兴的保障,是激发乡村活力的根本所在[1]。“中央1号”文件指出,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2]。贫困山区是精准扶贫的重点地区,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挖掘当地资源潜力,提升产业带动能力,可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保定市阜平县位于保定市西部山区,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传统农业县。通过对该地区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以打造“绿色安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作为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根本定位,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产业和特色种养产业,建设完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依托后发优势,旨为尽快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河北省山区和浅山丘陵区扶贫开发提供示范样板和经验。
阜平县县域面积2 496 km2,辖6镇7乡209个行政村,乡村人口19.32万人。2016年第一产业生产总值85 307万元,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6 620 hm2,机耕面积2 000 hm2,机播面积3 000 hm2,有效灌溉面积9 520 hm2。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 436 hm2,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传统种养业以“两种(核桃、大枣)两养(养羊、养牛)”为主。截至“十二五”末,核桃种植面积发展到0.94万hm2,覆盖15万人;大枣种植面积发展到1.68万hm2,覆盖13万人;肉牛饲养量为2.16万头,肉羊饲养量为27.5万只。
2.1.1 绿色生态资源优势 阜平县地处保定西部山区,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35.09%,植被覆盖率达80.8%。阜平县浓缩了太行山麓秀美的自然风光,主要自然景观有天生桥国家地质森林公园、“太行山绿宝石”花山溪谷、苍山湖、银河大峡谷等,且开发力度尚浅,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生态净土。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阜平县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基础条件。充分利用绿水青山给阜平县带来的金山银山优势[3],阜平县现代农业发展将顺势而为。
2.1.2 红色文化资源优势 阜平县是革命老区,拥有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1925年阜平县成立了中共党组织,1931年7月26日建立了北方第一个红色县政权——中华苏维埃阜平县政府。在阜平镇——城南庄镇——夏庄乡红色三角区域,分布着花山村毛主席旧居、马兰村晋察冀日报社旧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城南庄会址、北方红色苏维埃政权旧址、史家寨边区政府旧址、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等红色纪念馆所或红色旧居。相对于其他革命老区而言,该县的红色革命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等红色资源对阜平农业的催化作用有很深厚的开发空间。
2.1.3 政策优势 中共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保定市委市政府对阜平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十二五”期间,社会帮扶力度增大,阜平县投入帮扶资金约3亿元,并在帮扶内容上发生了很大转变,由“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即由生活上帮扶向产业发展上帮扶转变,为阜平县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政策与资金优势。
2.1.4 劳动力资源优势 “十二五”期间,阜平县通过各种渠道对贫困群众、贫困学生、扶贫干部和脱贫致富带头人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共组织各类农村实用人才、技术培训36 763人。阜平县劳动力资源相对充裕,劳动成本低,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2.1.5 地理与区位优势 阜平县地处京石保200 km经济圈,交通相对便利,具有把高品质农产品进入北京和天津市场的便利地理优势。同时,阜平县作为革命老区,在社会上影响较大,具有较强的地缘亲合力。
2.2.1 成片土地资源稀缺,立地条件差 阜平县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该县80%的耕地属于半坡地或山地,干旱少雨、水资源匮乏、土地贫瘠、沟壑纵横。土地资源稀缺,不利于开展规模化生产和经营,极大地制约了产业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4]。
2.2.2 整体素质偏低,科技力量薄弱 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务农农民的年龄结构失衡,以老、弱、妇为主。务农农民的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水平为主。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小农意识强,自我发展能力弱,创新能力不足。产业扶贫主体不平等[5],缺乏高层次农业人才,缺乏培育新兴农业产业市场的群体[6]。
2.2.3 品牌农业发育水平低 产品加工及加工技术相对落后,严重地影响了农产品效益的提高。且农民的农业品牌意识淡漠,农民发展农业品牌的举措乏力。
2.2.4 社会化组织程度不高 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小,农民的社会化组织程度不高。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力不强,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与现代农业不相适应。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组织化程度较低,整合难操作、制度运行难衔接[7]。
3.1.1 农业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2016年末,阜平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率为55%。数据显示[8,9],传统种养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作物种植示范不断发展,基本形成以马铃薯、蔬菜、食用菌、中草药、小杂粮、花生等农作物为主的特色产业区片(表1);畜牧业作为阜平县的四大扶贫产业之一,产业化进程初见成效;园林水果总产量和位次在全省各县市居于前列,产品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10],初步形成了“品种优良、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多业并举、协调发展”的农业生产格局(表2)。
表1 2016年阜平县主要作物播种面积及总产量Table 1 Sown area and yield of main crops in Fuping County in 2016
表2 2016年阜平县园林水果和畜牧水产业的总产量与位次Table 2 Yield and rank of garden fruit,animal husbandry and aquatic industry in Fuping County in 2016
3.1.2 现代生产经营主体建设进一步规范 引进培育现代生产经营主体,吸引各类资本、技术等要素聚集投入,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的生产规模。全县成立和注册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1 380家,覆盖全县204个行政村,其中980个合作社覆盖164个贫困村;培育家庭农场98家、省市级示范龙头企业10家。通过培育、规范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加快了特色产业基地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带动了农业产业的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
3.1.3 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十二五”期间,全县投资7 000余万元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农业服务体系,购置各型农业机械3 447台(套);建成三位一体农村沼气池2 100户,建成黑林沟、八里庄、固镇、大道、冯家口、白家峪、北水峪、罗峪、王快、台峪、井尔沟等“畜—沼—粮”或“畜—沼—菜”等“三位一体”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村11个。建成农业信息化县级服务站1个、乡镇服务站7个。
结合阜平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基于有利条件和障碍因素分析,该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应把打造“绿色安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作为产业发展的根本定位[11]。现实考虑各村产业发展基础条件,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结构优化、农民增收为核心,坚持大田农业与特色农业并举,以稳定、提升、开发、规范、优化为原则,稳定传统的玉米、马铃薯生产,提升食用菌、蔬菜、中药材等主导特色产业,开发新兴产业,开发河岸、林下、庭院等立体空间农业。规范标准化生产及经营合作组织,优化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模式,从而实现基于农业多功能性的价值增值目标[12],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3.2.1 生态旅游观光农业产业 发挥丰富独特的山水生态和特色文化资源优势,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与京津及保定市各县区文化旅游协作。注重农业的生态修复功能,把生态文化旅游与观光农业和品牌农业建设结合起来,促进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13]。
3.2.2 特色种养产业 依托阜平县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和林果产业,提升食用菌、大枣、肉牛、肉羊、蛋鸡等传统优势产业的档次,创新发展蔬菜、果品等产业[14],延伸产业链,形成拳头产品。坚持规模开发,形成区域化发展,放大规模带动效益[15]。
3.2.3 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 发挥自然气候特色及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按照“园区化布局、优质化方向、系统化建设、设施化条件、产业化路子、标准化生产、生态化模式”和“扩展规模、提升水平、创新机制、健全体系”的思路,大力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形成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品牌农业和观光农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根据“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的精准扶贫要求,确定产业发展方向,进行高标准规划,分年度编制实施项目库,力争每年竣工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保证特色产业项目不断档。进一步优化项目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阜平。充分借助国家和省、市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项目。以项目为基础,蓄积特色产业后劲,谋脱贫的长远之策,推动阜平县农业产业化目标的实现[16]。
完善政府引导、基地带动、农户参与的联动机制,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订单农业等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营造全部门扶贫、全社会助贫、全方位脱贫的浓厚氛围,组建产业专家团队和技术团队,引进技术管理,从产业规划、园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共建,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技术服务[17]。
提升农业标准化基地和示范区建设,立足县域实际,以规模化、产业化为发展方向,实现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市场化经营、企业化运作、产业化发展的模式,打造阜平县知名农产品品牌,依托互联网电商平台,重塑农业供应链[18],使现代农业产业成为极具竞争力的扶贫主导产业,提高产业化水平和整体效益。
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19],扩大财政资金投入,拓宽融资渠道,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农业投入体系,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20]。突出做好重点产业基本建设,强化带动、辐射功能。积极引导和推动各部门支农资金的整合,集中财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和重点产业投入,提高政府投资的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