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作文训练

2018-02-18 15:57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8年40期
关键词:杨震小伙作文

1

微题目

2017年7月,大学刚毕业的姑娘陈惠,在成都市看到一个落魄小伙坐在地上。小伙称,自己从自贡来成都,手机、钱都弄丢了,已经3天没吃饭了。

陈惠很同情他的遭遇,就请小伙吃了饭,还把身上的现金给了他,并帮他买了一张回家的火车票。可过了一天,陈惠又看到这个小伙换了件衣服待在老地方,原来他是一名长期装可怜求助的“惯犯”。

要求:①结合材料内容与含意,写一个议论片段;②文中要反弹琵琶,并运用假设推理;③不少于200字。

微指导

爱心姑娘陈惠,给予一个“落难”小伙帮助,谁知他竟是一个长期装可怜求助的“惯犯”。写作时,我们可以肯定陈惠的做法,做人要有爱心,即使爱心受到了欺骗,也要不忘初心,正能量不应因噎废食,也可以否定陈惠的做法,别用善良纵容懒惰,爱心也会成为绊脚石。

微作文

人性本善,我们很容易被一个落魄的人、一句凄惨的形容或是一段看似艰难的挣扎激起澎湃的善心,忍不住出手相助。献出爱心救人于危难原本没错,但是我们要警惕,行善也需要理性,别让我们的爱心成为对懒惰者的纵容,成为不劳而获者的帮凶。陈惠的爱与善良,并没有成为别人危难时的及时雨,而是被当成了不劳而获的工具。

布鲁克林是爱尔兰一个著名的商人,他一直为贫穷的爱沙尼亚北部的索陀曼人捐款,但索陀曼人依然过着清贫的日子,他决定不再捐款。索陀曼人没了依靠,奋然而起,用行动使昔日贫困的山乡变成了爱沙尼亚著名的“山果之乡”。如果像陈惠这样的好心人不再向小伙施以援助之手,小伙子会不会“立于死地而后生”,创造出不凡的业绩呢?

(作者:耿若慧)

微点评

新颖不凡的观点,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使读者有更深层次的思考。举例论证、假设论证的运用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

微题目

在“礼让行人”写入新交规一个多月之后,2017年11月的一天,浙江金华市磐安县螺山路上,一位老奶奶手打雨伞在斑马线上要过马路。黄色浙牌轿车司机罗先生见状自觉刹车礼让,而紧邻老太太的车道上的数辆轿车却对老奶奶视而不见,接连驶过,没有一辆车停下,于是,浙牌司机气不过,不得已往左打方向停在了第一车道和第二车道的实线上,占用了两个车道,截住后面的车流,老奶奶终于顺利地通过了斑马线。

要求:①写一个议论片段,观点鲜明;②运用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③不少于200字。

微指导

罗先生的暖心礼让行为,是值得肯定的,但其压实线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是不对的。规则的设立,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秩序,是为了规范人的行为,是为了保护相关的利益,它是公正与和平最为冷酷而称职的守望者,任何人都不能违反。

微作文

面對要通过斑马线的老奶奶,面对“选择失明”的数辆车,罗先生违反交规,压了实线,占了车道,截住了车流。事后,交警肯定了罗先生的暖心礼让行为,同时也对其压实线的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只要规则尚在,谁都不能被“温柔以待”。

规则是文明生活的刚需,是人生的红绿灯。若没有红绿灯的控制,整座城市将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人也一样,没有“红绿灯”的限制,将会无法无天,闯下大祸。君不知金朝皇帝为美酒佳肴偷国库,就曾被打二十大棍,在严格的金朝法律面前,皇帝也受到了惩罚。规则是为大多数人服务的,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论其身份、地位如何,都不能因其事出有因而区别对待,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作者:王美雪)

微点评

片段采用了举例论证,说服力强,又采用了比喻论证,把规则比作人生的红绿灯,增添了文章的灵动性与文学性。文段观点鲜明,思维缜密,富有文采,且充满理性。

3

微题目

在花坛旁边,有一排木头做的小栅栏,很矮,不到一尺,游人一脚就可以跨过,它不能阻挡谁,只是对人们的一种提示。

要求:①写一个议论片段;②运用正反对比论证;③不少于200字。

微指导

小栅栏应是指那些类似小栅栏的、没有强力约束的、非实质性的东西,只是一种象征性提醒的事物或标志。它对人们的提示是精神、道德、文明素质层面的,而不是法律、政策方面的。它呼唤的是人们自我约束力,是人们的内省意识,是人们的公德心。

微作文

倘若在没有人看管的情况下,人们都能自觉地不去跨过小栅栏,小栅栏才真正起到了提示作用。东汉的名臣杨震,赴职途中,曾受他推荐的昌邑县令王密突然深夜来访,并对杨震以黄金相赠,杨震不肯接受黄金。王密说:“暮夜无知者。”杨震听后大怒:“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杨震能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面对金钱,依然坚持清廉,这样自觉自律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

英国有句名谚:“在永远无人知道真相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最能反映他的品质。”在一家大型超市里,有许多雨伞,供顾客在下雨的时候使用,但顾客用过伞后,要自觉归还。超市的这一举措确实使顾客感受到了方便,但超市准备了100把伞,很快变少,连原来的一半都不到。许多顾客拿走伞后,都没有归还雨伞。这些没有归还雨伞的顾客都不能做到自律,丧失了信誉。

(作者:秦健)

微点评

文段说理透辟,针砭时弊。东汉名臣杨震与当今的一些贪官构成了强有力的对比,这种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不但能使观点牢固地树立起来,而且能使读者一扫陈规陋习,树立起新的正确的观点。片段语言平实、清新。

4

微题目

屈原将爱国的赤诚寄寓“香草”,陶潜将孤傲的品行寄寓“菊花”,于谦将正直的追求寄寓“石灰”……一个有着积极追求的人,往往有着寄寓自己思想感情的物象。

要求:①以“人生寄寓”为话题写一个作文片段;②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③不少于200字。

微指导

材料以屈原、陶潜、于谦为例告诉我们,一个有积极追求的人,往往有着寄寓自己思想感情的物象。也许,冥冥之中,某人与某物之间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将自己的人生理想寄寓到了斯物之上,物便成了人的化身。

微作文

我愿将自己寄寓竹。

纵然竹没有三秋桂子、十里荷塘的芬芳,纵然竹没有姹紫嫣红、斗妍争奇的姿容,但我脑海中总也抹不去竹在百花凋残后劲立风中的雄姿:那一节节的竹竿,犹如壮士挺拔的脊骨,透出一股不容弯折的傲气;那一枚枚竹叶好似鲜血化碧的玉剑,展现一副傲视万物的风骨。每当狂风暴雨来临,它们个个精神抖擞,毫不畏惧。即使狂风吹落它们的枝叶,暴雨折断了它们的“脊梁”,它们仍然不肯向暴风雨低头,高高地挺立着,将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难怪郑板桥一生爱竹画竹品竹,难怪他要吟咏“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来为竹高唱礼赞之歌。

微点评

文段運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自己的志趣巧妙地表达出来,生动形象地凸显了竹子的人格形象。此外,本文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强化了竹子的形象,竹之傲骨,有如亲见。比喻和拟人的巧妙结合使文章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读来传神而有底蕴。

5

微题目

钱伟长在18岁那年的高考中,以中文和历史两个100分的成绩走进了清华大学。但他属于“偏科生”。在数理上一塌糊涂,物理考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但正是这样一个在文史上极具天赋、数理上极度“瘸腿”的学生,却在一夜之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弃文从理。这一天正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人用飞机大炮,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钱伟长拍案而起: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

要求:①写一个议论片段;②至少举两个事例,并运用引证;③不少于200字。

微指导

大舍才有大求。放弃意味着生命关闭了一道门,但同时也打开了另一道门。学会放弃不是对探索的浅尝辄止,更不是对功亏一篑的惋惜,那是对事物恰如其分的权衡与把握,是以退为进,是对人生的美丽的黄金分割。

微作文

杨善洲,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退休后,他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亩,去世前,他把20万特别贡献奖全部捐出,价值3亿元的林场也无偿上缴国家。他是人民公仆,他放弃了金钱,放弃了享乐,却给百姓留下一片绿荫和一种精神。

斯宾塞·约翰逊说:“越早放弃旧的奶酪,你就会越早发现新的奶酪。”爱因斯坦曾收到一封信,信中邀请他去当以色列的总统。出乎人们意料的是,爱因斯坦竟然拒绝了。爱因斯坦放弃了总统的职位,却创造了科学的奇迹,人们不记得以色列有多少总统,却记得全世界只有一个科学巨匠,那就是爱因斯坦。

(作者:王明月)

微点评

活用论证方法,论证充沛有力。一篇议论文有了充实的素材,就像盖楼房已经准备好了材料,还需要好的设计与施工,而这个设计与施工就是如何有效地使用合适的论证方法。杨善洲、爱因斯坦的事例典型,并在举例的基础上,运用引证,强化了理论分析,使论据和观点密切结合起来,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充实有力,使论证更加严谨。

猜你喜欢
杨震小伙作文
杨震两袖清风
杨震两袖清风
杨震两袖清风
拥抱
口香糖
烫头
矿工小伙,就得像个小伙!